文档详情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5年级(人教版).docx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4.30KB
约9页
文档ID:406388939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5年级(人教版).docx_第1页
1/9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学习目标: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学习难点:1.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4.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5.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6.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三、知识点概念总结: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7.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3)化有限小数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4)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7)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8.小数的分类:(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25.3、0.23都是有限小数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3.1415926……(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0.0333……12.10910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9.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1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13.方程的同解原理:(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14.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1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16.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3)列方程,解方程;(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1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1)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2)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1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1)一般应用题;(2)和倍、差倍问题;(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5)比和比例应用题 19.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20.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21.梯形面积公式:(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a+b)×h÷2(2)另一计算公式: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扩展资料:1.小数分类(1)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0.368都是纯小数2)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5.26都是带小数3)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0.5656……(4)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3.1222……0.03333……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

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2.循环节的表示方法:小数化分数分成两类一类:纯循环小数化分数,循环节做分子;连写几个九作分母,循环节有几位写几个九另一类:混循环小数化分数(问题就是这类的),小数部分减去不循环的数字作分子;连写几个9再紧接着连写几个0作分母,循环节是几个数就写几个9,不循环(小数部分)的数是几个就写几个0.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4.三角形的面积(1)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2)S△=1/2acsinB=1/2bcsinA=1/2absinC(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参见三角函数)(3)S△=abc/(4R)(R是外接圆半径)(4)S△=[(a+b+c)r]/2(r是内切圆半径)(5)S△=c2sinAsinB/2sin(A+B)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习难点: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2.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7.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下图所示: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6的因数有:1和6,2和3.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25的因数有:1和25,5.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

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