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坑开挖、立杆、架线、拉线施工安装工艺要求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60KB
约7页
文档ID:403122876
基坑开挖、立杆、架线、拉线施工安装工艺要求_第1页
1/7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安装工艺要求1电杆基坑及根底埋设1.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符合以下规定:⑴直线杆顺线方向位移,10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 3%, 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超过 50mm转角杆、分支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 50mm2.电杆根底坑深应符合设计规定电杆根底坑深度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同基根底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抄平3.电杆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杆高的 1/6,有底盘时坑深等于埋深加底盘厚度,电杆埋深如下表:杆高(m〕81012151821埋深(m)151.71.92.333.21.4电杆的拉线根底与堤坝根底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埋设深度的 2 倍电杆的拉线根底与沟渠边沿距离不应小于 1.0M,小于 10M 时应有保护根底措施5.双杆根底坑应符合以下规定:1) 根开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应相等;2) 直线杆、跨越杆、直线耐张杆两杆坑基底标高应相等;3) 转角耐张双杆根底坑,内角坑高于外角坑 2———-3cm,使转角杆向外侧有确定倾斜.1.6 15M 及以上的转角、耐张杆,在沼泽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杆位,应设底盘.为防止洪水冲刷和根底冻胀,可承受高杆深埋措施.电杆根底用底盘时, 底盘圆形平面应与电杆中心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平面。

底盘的原槽直径不允许超过电杆根直径 50mm电杆根底用卡盘时应符合以下原则:1〕安装前应将其下局部层夯实,安装方向、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无设计要求时,上平面据地面不应小于 500mm,安装方向应考虑主风向2) 卡盘弧面应与电杆吻合,卡盘螺栓应紧固牢靠3) 12m 及以下电杆除在沼泽地、或地下水位较高或砂壤路径外可不用卡盘;15M 及以上水泥杆当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够时应使用卡盘1.8.基坑回填土应符合以下规定:1〕土块应打碎2〕10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回填 30cm 应夯实一次3) 松软土质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实行加固措施.4) 回填土后的电杆根底宜设防沉土层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 堆土高度应超出地面 30cm2、电杆组立与绝缘子安装2.1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架线后位置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⑴直线杆各方向位移不应大于 50mm⑵转角杆向外角平分线位移不应大于 150mm.⑶分支杆向拉线侧位移 100mm⑷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位移 100mm-———200mm,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2.2.以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以下规定:⑴螺栓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间隙。

⑵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处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扣;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⑶当必需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 2 个2.3.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立体构造: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2〕对平面构造: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内由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对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垂直方向,由下向上.2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转角杆(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横担端部上下左右歪斜不应大于 20mm;(2)上层横担准线与杆顶距离应为 150mm—200mm;〔3〕双杆的横担,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应大于连接距离的 5/1000; 2同杆架设的双回线或多回线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导线排列直线杆〔mm)转角或分支杆〔mm〕高压与高压800距上担 450/600 距下担高压与低压12001000低压与低压3、拉线安装6003003拉线的设置与要求:1〕一般拉线:终端杆、转角杆、分支杆使用一般拉线;2) 30º以内的转角杆设合力拉线,合力拉线设在外角的平分线上;3) 30º以上的转角杆拉线应按线路方向分设,每条拉线应向外角角平分线方向位移 0。

5m—-—-10m;4〕终端杆拉线应设路中心线的延长线上;5) 防风拉线设在电杆两侧,拉线与线路水平角应为 90º;6) 拉线与电杆夹应为 45º,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 30º;7) 水平拉线〔过道拉线〕:水平拉线过道使用时,拉线跨道局部与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6M,拉线副柱处对地距离不小于 4.5M,水平拉线副柱宜承受底盘,并向道边倾斜 10º———20º,尾线设在水平拉线上方距杆顶 250mm 处,斜拉线与副柱夹角应不小于 30º,拉线绝缘子装于水平拉线靠近主杆位置,水平拉线断线后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小于 2.5m,不得装在斜拉线上8) 自身拉线:道路狭窄地段不能装设一般拉线时可设置自身拉线;9)顶杆拉线:受地形限制不便选用其他拉线时可设置顶杆拉线顶杆与主杆的夹角应为 30º顶杆一般应与主杆的材料一样,稍径不得小于 150mm,顶杆的埋设深度为 08m,顶杆底部应设底盘,顶杆与主杆联结应严密用专用金具联结2.当承受 UT 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规定:⑴.安装前丝扣应涂润滑剂;⑵.线夹楔子与拉线接触应严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⑶.拉线弯曲局部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剪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牢靠,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 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绑扎〔应承受直径大于3.2mm 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同一电杆拉线的尾线长度应统一.⑷.当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连接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

⑸.UT 型线夹的螺扣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 1/2 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 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33.混凝土电杆的拉线当装设绝缘子时,在断拉线状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 2.5m〔设计为 2.7m);拉线绝缘子的两端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绞线截面(mm2〕最小缠绕长度(mm〕252003525050300最小缠绕长度3.4.拉线固定位置应按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要求时,拉线一般固定在横担下不大于 0.3m 处,与电杆夹角为 450,假设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削减,但不应小于30º5.拉线绑扎固定时应按以下方法施工:1〕拉线的上把环和下把环宜设置心形环;2) 拉线的上把环直径应大于 14mm,小于 25mm,环内设置心形环;3) 拉线的中把环的长径不得大于拉线绝缘子长颈的 1.5 倍,中把制作时可用3-4 个钢卡子在拉线绝缘子长径的 1.5 倍处,将钢绞线卡紧不得抽动;拉线的下把环应为拉线棒直径的 1.5-2.5 倍,不得大于 40mm.直径 32mm 的镀锌铁线先密绕 200mm,在相距 250mm 处在紧绕 50mm 后拧三个花小辫剪去余线4) 拉线的上把与水泥杆联结应使用专用的拉线抱箍,不得使用其他抱箍代替。

如使用楔形线夹联接时宜使用 1—2 个钢线卡子固定3.6.拉线棒拉线盘的使用及埋设1 〕 拉线棒应热镀锌, 最小直径不小于 16mm , ∮ 25mm , ∮ 35mm 钢绞线拉线棒直径∮16mm,∮50mm 的钢绞线拉线棒直径∮19mm严峻腐蚀性土壤地区应实行防护措施,自地下 500mm 至地面 200mm 处应刷沥青漆和防腐油地上局部应套防护套2) 拉线盘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坑应有马道,回填土时应予紧拉线, 防止拉线盘倾倒,分层夯实堆土高出地面 300mm 的防沉台受力后的拉线棒应与拉线盘平面垂直并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最小缠绕距离钢绞线截面〔mm)上段中段有绝缘子的两端下段与拉棒连接外3) 拉线用绑扎固定安装时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下端花缠上端GJ-2520020015025080GJ-3525025020025080GJ-5030030025025080拉线使 用 拉 力(T〕拉线绝缘子拉线棒直径(mm)型号规格〔长×宽〕1∮1625Ⅰ型200×300×6001.2001062481448J-2〔小型〕J-2(小型〕90×802∮1635Ⅱ型200×400×8001.300142283158390×80J—4.5(小型〕110×100J-4。

5(小型〕110×1004) 拉线与拉线盘配用见下表:拉线盘拉线坑镀锌钢绞混凝土设计埋盘中心前盘中心前实际坑深线〔mm〕拉盘深〔mm)沿(mm〕沿〔mm〕〔mm〕3∮1950Ⅲ型15001422831783200×400×800Ⅳ型4 ∮22 70 200×500×1.700177318202310005∮25100Ⅴ型200×600×2023212354235412006∮25100Ⅵ型200×600×250021235428541200J—9〔大型)150×130J—9(大型)150×1304、导线架设4.1.10kV 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 挡距(米〕 40 及 50 60 70 80 90电 以下压100 110 12010kV 06 0.65 0.7 075 0.85 005 1.15高压配电线路每相的跳线〔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 300mm,0.4kV 不应小于 150mm,导线与拉线、电杆、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宜小于 200mm,0.4kV 不小于 100mm,高压引下线与低压线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400mm放紧线时应使用放线滑车滑车直径大于导线直径十倍以上。

放线过程中对导线进展外观检查,不应发生磨伤、断股、扭曲、金钩、断头等现象.43.放线弛度应考虑初伸长对弛度的影响,同档各相弛度应全都,相间差不大于 50mm,施工误差不超过弛度的+5%导线的损伤与修补: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同时符合以下状况时,应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 0#砂纸磨光,可不作补修;1〕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 1/2;2)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电局部截面积的 5%,且强度损失小于 4%.3〕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 4%4.5.当导线在同一处损伤需修补时用符合下表:导线类型铝绞线铝合金绞线损伤状况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已超过 5.2 规定, 但因损伤导线至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 5%时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损失超过总拉断力的 5%,但不超过 7%处理方法以缠绕或修补预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