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的发展史1 床的解释2 发展历程简介3 分朝代详细论述4 图片及资料的收集5 对床的理解及概括总结6 结束语小组长:赵圣阳组 员:芮文涛 李园清 戴运才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床的含义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与今天只用作睡卧不同 “啊、床,安身之坐者安身,指使身体安稳的意思床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当今的人们对于一生中一半以上时间要与之为伍的床尤为重视殊不知,对于床的重视,早在中国古代便开始了 起源:床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代,关于中国床的发明的传说,出自一本《广博物志》:传说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箦床;吕望作榻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文字,说明商代已有床,只是不为睡觉专用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中国最早的床的实物是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
该床长218厘米,宽139厘米,六足,足高19厘米,床面为活抽屉板,四面装配围栏,前后各留一缺口以便上下床身通体髹漆、彩绘花纹,工艺精湛,装饰华丽,说明床当时已经普及这样在中国的发展史中,床作为人们的生活工具,从来就没有邂逅潮流,在明朝,随着中国家具的发展巅峰,床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由于在床的定义上的差异,不同的朝代对床的理解有所不同,甚至在用什么东西睡觉这个问题上都有所不同,在汉代或以前是没有床的说法,一录叫“榻”榻: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而且在我们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图片中,这些东西并不存在随着我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追求的要求越来越高床不单是物质生活的体现也是精神生活追求的一种体现汉代“床”这个名称使用范围更广,不仅卧具,连坐具也称床如梳洗床、火炉床、居床、册床等西汉后期又出现了“榻”的名称,专指坐具如今人们习惯上以“床榻”并称汉代少数民族的“胡床”,是一种高足坐具;隋朝“胡床”变称“交床”,唐朝又变称“绳床”,宋代又变称“交椅”或“太师椅”宋代真正的卧具称“四面床”,大多四面无围子。
辽、金、元时期,床发展成三、四面有围栏的床榻到了明代:1、出现了“架子床”,因为床上有顶架;2、出现了“拔步床”,外形像独立的小屋子,又称“八步床”;3、出现了“罗汉床”,是原来汉榻的演变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榻,如现代的“沙发” 清代前期床榻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变化的是用料和工艺,如用材越来越厚实,装饰越来越华丽清代的床榻大多采用雕花镶嵌,金漆彩油等手法镶嵌的多以玉石、玛瑙、瓷片、大理石、螺钿、珐琅、竹木、牙雕等为材料民国床榻工艺衰弱,样式继承清代 随着各种新材料的诞生,床作为一个潮流的先锋,把这些材料体现的淋漓尽致 现在我们就根据床的发展路程,来找到床的含义和当时的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和理解,由于历史中对床的文献资料和图片不多所以,首先我们通过考古学来认识早期的床在河南信阳战国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通体饰有髹漆彩绘200781911534124191.jpg 无论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来的东晋朝代,床的叫法都是“榻”,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床体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出口。
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前代的床榻有了很大的发展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当然在这个时代我们还是只有通过资料来复原这些图片,这个时期的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无论是其功能和装饰都较前期有明显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历史的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床也在发展而在相应的后期,不但关于床的文献越来越少,我们也无从知道其的发展历程,直到唐宋时期,我们的考古学家和诗人才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从中找到关于床的点滴,来尽量复原历史上关于这一个时期的发展史在初唐,人们使用的就是现在我们知道的床了,带幔帐床其箱型床架,前沿褛有壶门形装饰,帐幔富丽华贵,坠以彩穗装饰,精致的编制坐垫,既美观又舒适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在这个“榻”“床”不分的时代我们所知道的不单单是唐朝的对美丽的重新定义,还有对睡觉的重新定义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把床和榻做了有机的结合,甚至我们一直用到今天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而在相应后来的明代,把床做了准确的定义,睡觉的工具盒地方,虽然在后来的清朝做了一些改变,但是由于明朝的家具业是在中国整个家具的发展顶峰,所以在现在的今天,特别是农村,对明朝的床的喜好还是相当的深。
在明朝的床不单是在材料商的要求特别高,就是在其做工上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其雕刻艺术在床上得到了体现其床架子床四面搭架子,用四柱或六柱支起床盖,三面设围,形成封闭得私密空间这种架子床沿用至今,所以这种床现在依然保有当然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后来的清朝,由于是满洲人的统治,他们对床没有明显的需求,所以在这个时期床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后退了一些6666666666666.jpg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国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直至民国初年以前,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上或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 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
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拔步床:是我国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
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婚床一生在世,半生在床古人对床有着特殊的情结,特别是古代大户人家,更是不惜工本地把大量的精力、人力、财力花在了制作婚床上,婚床多为架子床和拔步床考究的婚床又称千工床,顾名思义是指一天一工,一件婚床需要花费工时千工之多,也就是三年多的时间才能制作好一张婚床可见做工之奢华,费工之浩大婚床是古人婚房的中心,不但是主人休息的地方,更是传宗接代的神圣家具因此,古人对婚床的做工非常讲究 这张千工床,有三进,整整占了半个房间,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廊庑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上置灯台,故又称点灯橱;右边放马桶箱,把马桶不雅之物藏于箱内后半部是床铺,有雕花门罩、垂带、遮枕,床三面围有扩装式的雕刻以及彩绘屏风题材大多是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戏剧人物、神仙等,踏步床木雕装饰内容总离不开多子多福、喜庆吉祥等美好愿望 楠木漆金婚床,床两边雕一对花瓶,意为平平静静;花瓶上是莲花莲蓬,祈求连生贵子;中间雕和合二仙,象征家庭美满,夫妻恩爱 来源:腾迅博客 养心殿皇帝龙床养心殿东暖阁 皇帝寝室 龙床 3F56ADB2445A0CCC.jpg 在近代,由于材料给床带来的发展更是不可言语。
比如人们熟知的水床、充气床充气床依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利用空气的浮能将人的身体均匀托持,实现睡床与人体紧密贴合,颈椎、腰椎、腿腕不再悬空,有利于尽快消除疲劳,为您创造自然、舒适、健康的优质睡眠,有着普通床具所无法比拟的舒适充气床体积小、重量轻,放掉气后的体积跟一般家用床单的体积一样大,重量也很轻,可折叠起来装进背包随身携带如经常搬家的打工一族、家里来客临时铺床、办公室午休小睡,旅游露宿、水上休闲等充气床是有相当大的作用11412171639.jpg W020100319509412982818.jpg res07_attpic_brief.jpg 床的发展史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从中看到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我们有理由相信床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有一席之地,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这大概就是中国的床的发展史,尽管我们不能知道得更多,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点滴的文字和历史知道“床”的历史大概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