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山塑石 ] 庭院假山的设计与营建崇尚自然一直回璞归真的环境空间是人们的追求 “园无石不秀” “居无石不雅” ,以自然山石为庭院的主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宠爱假山瀑布、小桥流水、亭廊花架、树木花草与 建筑等共同构筑着和谐舒适的环境空间一、庭院假山是相对真山而言,以自然的山石为蓝本,用自然的山石叠砌出微型“真山”,浓缩了大自 然的神韵和精华,使人从中领会到自然山水的意境1. 假山的自然石材有:太湖石、英石、斧劈石、石笋石、千层石、龟纹石等等太湖石:中国四大传统名石之一产于江交界的太湖地区,亦称洞庭石太湖石有水旱两种,“旱太湖” 产于湖四周山地,枯而不润,棱角粗暴,特有动听之美水太湖”产于水 中,因长期受波涛冲击,年月长远, 多成孔穴,面面玲珑,格外稀贵英石:始产于广东英德,故又称英德石石质坚而润,以灰英石多见,色泽呈灰青色,面多皱多棱,“瘦、 皱、漏、透”四字简炼的描述了石英的特点斧劈石:沉积岩有浅灰、深灰、黑、土黄等色产江苏常州一带具竖线条的丝状、 条状、片状纹理, 又称剑石,外型直立有力,但易风化剥落可人为加工,清秀飘逸锦川石:表似松皮外形,如笋,俗称石笋 色淡灰绿、土红,带有眼窠状凹陷,产浙、赣常山、 玉山一带。
外形越长越好看,往往三面已风化而反面有人 工刀斧痕迹千层石: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变化自然多姿,产江、浙、皖一带通常假山可设计为瀑布跌水或者为旱山,庭院假山高可达 5 米以上,小则 1 米左右, 视空间环境而定假 山可在草坪一侧,可位于水溪边, 大者可行走其间,小者又可坐落于水池中,是位于庭院的 主要视线之中,供人赏识,增加生活的情调和雅趣2. 假山的营建:① 设计人员与业主沟通,查勘现场,依据庭院环境的特点、方位、空间的大小,确定假 山的石材、高度体量等,画好假山的平、立面图,有条件再画出假山的效果图,便于施工② 施工人员要争论图纸,做好假山的根底,根底一般用钢脐昆凝土,然后通过采石、运 石、相石,自下而上地逐层进展叠砌,石上叠石,在叠砌的过程中,做到质、色、纹、面、 体、姿要相互协调, 预留植物种植槽,做瀑布流水的应预留水口和安装管线,叠完之后以灰 勾缝,以麻刷蘸调好的水泥和石粉扑于勾缝泥灰之上, 使之浑然一体③ 叠石的手法有传统的“叠、竖、垫、跨、挑、压、钩、挂、撑、拼及断空”诸种,叠造出石峰、石洞、石壁、谷、壑、粉蹬道等,而今更留意整体的景观效果,远看近看都是大 自然的缩影。
④ 山石本是无生命的,因其有自然的纹理、造型、颜色,朴实无华,所以在假山上栽些 有生命的植物, 赐予山石以生命和生气通常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五针松、南天竹、黄杨 球、雀梅、杜鹃等二、置石通常有太湖石、灵璧石、斑马纹石、泰山石、石笋、卵石等对石的外形、色泽、 纹理、 体量要求较高 常安放于树下、 水边、 宽阔的场所中, 按放置的形式分为特置、 散置独峰石:体量大、颜色突出,姿势或美丽或雄浑,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置于庭园主要 位置中,供人赏识这些孤赏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皱、丑的赏识价值,又因历年流 传,极具人文价值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 ,苏州的”瑞云峰” ,杭州的“绉云峰”和北京 的”青芝岫”等散点石:太湖石、灵壁石、英石、斧劈石、石笋石等, “攒三聚五” ,“散漫理之” 有断 有续、主次清楚、凹凸曲折、顾盼照应、层次丰富协作地形,植以花木是山石在庭院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曰式庭院的置石景观, 则是重于布局的群体效果, 表达一种自然天成的野 趣,与我国的孤赏石有所不同 景石的放置是将景石具有特色的一面朝向赏识者, 除符合真、 善、美的法则外,更应留意结实、安全堆叠山石要留意的是 :1、在同一座山或同一区域的景石组合中,忌用不同种类的石材。
2、石材的纹理要统一,切忌横七竖八乱堆乱放3、石色要协调,尽量选用颜色协调统一的石材这样使人感到整个假山浑然一体,置 石也与环境相协调石质假山营造布局园林假山是一门讲究意境的造型艺术, 它是自然界名山大川的艺术缩影 营造石质假山通常 承受的石料,按其质地分为软、 硬两大类大型的园林假山主要用硬质石料创作 由于硬质 石料所具有的自然形态、 纹理、颜色等特点, 通常依据其自然姿势来确定创作主题,因材立意造型如用锋芒挺拔的斧劈石、砂片石、千层石来表现壁立千仞之势;用圆滑浑厚的溪水 石、卵石、 龟纹石来表现清远绮丽之秀; 用纹理突兀的英德石、 祁连石来表现坎坷危岩之险; 用剔透嵌空的灵壁石、太湖石来表现洞天幽深之奇在石质假山的营造过程中,山石的布局手法尤为关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分清主次假山中全部山石的风格、 质地、颜色、纹理、脉络必需全都但山形、大小、高 低必需有变化山峰高凹凸低,参差不齐;山腰线要流畅,左右要有变化,一边坡度陡,一 边坡度缓,使山的造型形成一种动势;山脚要有回抱、曲折,线条要流利自如,以突出假山 中水的松软疏密得当疏密有致是指山石分布不行平均 在园林假山的造型布局中, 山石皴纹、 群峰位 置、植物点缀、小品配置等,都要做到疏密有致。
通常,园林假山的主峰一带是最密处,山 石布置得密,树木栽植得密;而在配峰局部相对较稀疏讲究开合在园林假山的艺术造型中,开是起势,合是收尾立峰是开,坡脚是合;近山是 开,远山是合一般的园林假山布局都是由 3 至 4 个开合组成,开合的交替消灭,可以使 假山表达出节奏韵律虚实相生在假山艺术中, 虚实既指艺术境地, 又指艺术的处理手法 所谓艺术境地是指园 林假山所表现出来的深远意境〔称为虚境〕和假山所形成的真实景观〔称为实境〕 所谓虚 实的艺术手法是指园林假山所表现出来的虚空与实在露中有藏 露中有藏是指园林假山要能呈现出一个景外有景、 景中生情的动人画面, 制造 深远意境空白处理 空白在假山中所占空间的大小, 对整个布局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要表现湖 光山色、海岛风光等题材时,空白处宜大、山角处理宜简洁;而表现重山峻岭,峡谷险滩等 题材时,则空白处宜小些,山角处理也宜简单、多变透视处理 物体给人的感觉总是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近清远迷,这种现象叫 透视现象 依据透视现象, 园林假山中的近景和主景宜清楚和具体; 中景则着重表现山石的 块面构造;远景则着重表现出山势和山形小中见大 在园林假山中, 常以点石显示高山的雄伟; 以小树衬托出山峰的壮丽; 以小屋、小亭等表达群山的磅礴气概。
叠山的技术措施1、压:“靠压不靠拓”是叠山的根本常识山石拼叠,无论大小,都是靠山石本身重量相互挤压而结实的,水 泥砂浆只是一种补强和填缝的作用2、刹:为了安置底面不平的山石,在找平石之一至数块掌握平稳和传递重力的垫片,北 方假山师傅称为“刹” , 江南假山师傅称为垫片或重力石山石施工语有“见缝打刹”之说, “刹” 要选用坚实的山石, 在施工前就打成不同大小的斧头形片以备随时选用 这块石头虽 小,却担当了平衡和传递重力的要任,在构造上很重要, 打“刹”也是稀量技艺水平的标志 之一 打刹肯定要找准位置, 尽可能用数量最少的刹片而求得稳定, 打刹 后用手推试一下是 否稳定, 至于两石之间不着力的空隙也要适当地用块石填充 假山外围每做好一层, 最好 即 用块石和灰浆填充其中,称为“填肚” ,凝固后便形成一个整体3、对边:叠山需要把握山石的重心,应依据底边山石的中心来找上面山石的重心位置, 并于保持上、下山石的平衡4、搭角:石工操作有“石搭角”的术语,这是指石与石之间的相接,特别是用山石发券时,只要能搭上角, 便不会发生脱落倒塌的危急 搭角时应使两旁的山石稳固,以承受做发 券的山石对两边的侧向推力。
5、防断:对于较瘦长的石料应留意山石的裂缝,假设石料间有夹砂层或过于透漏,则容 易断烈,这种山石在吊装过程中因难会发生危急,另外此类山石也不宜作为悬挑石用6、忌磨:“怕磨不怕压”是指叠石数层以后,其上再行叠石时假设位置没有放准确,需要就地移动一下, 则必需把整块石料悬空起吊, 不行将石块在山体上磨转移动去调整位置, 否 则会因带动下面石料同时移动,从而造成山体倾斜倒塌7、铁活加固设施必需在山石身重心稳定的前提下使用铁活用以加固铁活常用熟铁或钢 筋制成铁活要求用而不露,因此不易觉察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A 、银锭扣为生铁铸成,有大、中、小三种规定,主要用不以加固山石间的水平联系,先 将石头水平向接缝作为中心线, 再按银锭扣大小划线凿槽打下去 古典石作中有 “见缝打卡” 的说法,其上再接山石就不外露了北海静心斋翻修山石驳岸时曾见有这种做法B、铁爬钉或称“铁锔子” ,用熟铁制成,用以加固山石水平向及竖向的连接南京明代瞻园北山之山洞中尚可觉察用小型铁爬钉作水平向加固的构造 北京圆明园西北角之 “紫碧山房” 假山 坍倒后,山石上可见约 10 厘米长、 6 厘米宽、 5 厘米厚的石糟,槽中都有铁锈痕迹,也似同 一类做法。
北京乾隆花园内所见铁爬钉尺寸较大, 长约 80 厘米、宽 10 厘米左右、 厚 7 厘米, 两端各打入石内 9 厘米也有向假山外侧下弯头而铁披爬内侧平压于石下的做法 避暑山庄 则在烟雨楼峭壁上有用于竖向联系的做法C、铁扁担多用于加固山洞,作为石梁下面的垫梁铁扁担之两端成直角上翘,翘头略高于所支承石梁两端北海静心斋沁泉廓东北,有巨石象征“蛇”出挑悬岩,选用了长约 2厘米、宽 16 厘米、厚 6 厘米的铁扁担镶嵌于山石底部假设不是下到池底仰视,是看不出 来的D 、马蹄形吊架和叉形吊架见于江南一带,扬州清代宅园 “寄啸山庄” 的假山洞底,由于用花岗石做石梁只能解决结 构问题,外观极不自然用这种吊架从条石上挂下来,架上再安放山石便可裹在条石外面, 便接近自然山石的外貌E、模胚骨架岭南园林多以英石为山, 由于英石很少有大块料, 所以假山常以铁条或钢筋为骨架, 称为 模胚骨,然后再用英石之石皮贴面,贴石皮时依皱纹、色泽而逐一拼接,石块贴上,待胶结 料凝固后才能连续掇合8、勾缝和胶结掇山之事虽在汉代已有明文记载, 但宋代以前假山的胶结材料已难于考证 不过, 在没有 制造石灰以前, 只可能在干砌或用素泥浆砌。
从宋代李诫撰《营造方式》中可以看到用灰浆 泥假山、 并用粗墨调色勾缝的记载, 由于当时风行太湖石, 宜用色泽相近的灰白色灰浆勾缝 从一些假山师傅拆迁明、 清的假山来看, 勾缝的做法尚有桐油石灰 〔或加纸筋〕、石灰纸筋、 明矾石灰、 糯米浆拌石灰等多种,湖石勾缝再加青煤,黄石勾缝后刷铁屑装置盐卤等, 使之与石色相协调现代掇山,广泛使用 1:1 需要水泥砂浆,勾缝用“柳叶抹” ,有勾明缝和暗缝两种做法 一般是水平向缝都勾明缝 在需要时将竖缝勾成暗缝, 即在构造上结成一体, 而外观上假设有 自然山石缝隙 勾明缝务必不要过宽,最好不要超过 2 厘米, 如缝过宽,可用随形之石块填 后再勾浆掇山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 结顶等工序施工程序根本程序如下:1,选石自古以来选石多着重奇峰孤赏,追求“透、漏、瘦、皱、丑” 明末造园家计成提出了“是石堪堆,遍山可采”和“近无图远”的主见这种就地取材、制造地方特色的 思想,突破了选石的局限性,为掇山取材开拓了路选石还可选择方正端庄、圆润浑厚、 峭立直立、纹理惊奇、形象仿生等自然石种以及利用废旧园林的古石、名石 ,既可削减山石资源和资金的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