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确的发生方法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02KB
约1页
文档ID:395012018
正确的发生方法_第1页
1/1

用气息来发音的方法,也就是运用呼吸来说话,减少对嗓子的压力 这种方法用下来,讲话的确能省力不少但是在偶尔忘却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在讲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在提高音量来引起学生注意的时候,在气呼呼地批评学生的时候,当为了节约讲解时间而匆匆读题的时候……我又走入了用嗓的误区 对照着自己平时的发声方法,发现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 一是气息,过强或过弱的气息,都不能很好地发声在课堂上,我习惯用“精神抖擞”的声音来和学生对话,希望它们也能被感染,从而专心致志但听了彭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过强的气息不仅讲话者自己费力,而且听的人也吃力原来我在做着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傻事呀!提高了音量,用强的气息来发声,不仅累了嗓子,而累了学生!而用深呼吸的方式来发音,用丹田的气来推动,不仅可以按摩内脏,提高肺活量,还能保护好嗓子 二是音质方面过大的音量如果靠喉咙用力及肌肉的力量,对嗓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在学生大课间活动的时候,面对空旷的操场,分散的学生,我常靠扯着嗓子喊来提醒同学们集合这样几次下来,嗓子干涩不说,偶尔还会失声原来那都是我们不会很好地使用共鸣腔所致,仅仅靠喉咙的力量,嗓子当然是承受不了了。

看来应该学学男老师,用一种底气十足加上浑厚的声音,调动身体各个发声器官来发出洪亮的声音 三是音色彭老师用卖菜声来比喻纯真声,又列举了服务行业普遍存在的纯假声对照自己,感觉这方面做得还可以,能用一种自然的腔调来发音但在学生当中,尤其是女生中,有纯假声的现象,作为语文老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是字音方面很显然,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咬字和吐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作为南方人,我们需要更圆润地吐音,让语音更加地连贯流利 五是表达我原本以为的某些人的“语言习惯”,严格地来看是错误用嗓的毛病在听讲座时,有的发言者会以“那么”来过渡,让我觉得是一种思维的停顿那么”出现的次数多了,会让人觉得说话者没水平,而且比较啰嗦回想自己的课堂,在教学环节多的时候,也喜欢用“好……”“接下来……”作为过渡语,原来这样的语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平淡无奇!省去了这些废字,也许表达可以更精彩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