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拥抱大树》教案 沪教版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爱护树木的有趣而动人的故事丹尼尔无意中伤害了大树,为了反省自己并教育别人,他以拥抱大树的方式小树木公开道歉,决心要永远善待、爱护树木课文采用了倒叙的写法文章开头写了一个奇怪的场景: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双手搂抱住店前路边人行道上的一棵大树,嘴里喃喃自语:“啊,亲爱的大树,对不起,我不该虐待你,请原谅我吧……”壮汉紧紧地拥抱着大树,神情真挚感人周围看热闹的人也很认真,有两人还拿着相机拍照过了好一会儿,旁边有人招呼:“行了那壮汉才松开双手,又在树干上重重地吻了一下,离开了人行道文章以这个奇特场面引发了读者的兴趣,然后以设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使话锋一转,回过头去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关注下文原来,那个叫丹尼尔的壮汉,因为不经意地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前的大树上,受到了爱树人的严正批评和行政部门的严肃处罚丹尼尔知错就改,以拥抱大树的方式来表示悔过改错的真诚态度看到这里,读者不由得为文中那位爱护树木的绅士的认真,为绿化管理局的认真,为丹尼尔的认真所感动,也为那种新颖奇特的教育方式而赞叹文章最后通过丹尼尔之口,点出文章的主旨。
树木是人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爱护它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每个人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恩惠,我们要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美好这些朴素的话有着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世界上所有“爱树人”的心声本篇课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内容明白易懂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这种真挚诚恳的感情和对事认真的态度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虐”的书写,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虐待、警醒”的意思2、能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板书的提示,简要复述事件内容3、重点研读课文第4节,能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特别方案的“特别”之处,懂得“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他并能用几句话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教学难点:重点研读课文第4节,能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特别方案的“特别”之处,懂得“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他并能用几句话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初步理解“拥抱”所表达的特殊情感1、借助图片,说说平时人们用“拥抱”这个动作表达怎样的情感? 拥抱是肌肤间的亲密接触,是人们情感的释放,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照片,看一看在什么时候人们会拥抱?过渡:是啊!拥抱可以传达爱意,表示祝贺,表达高兴的心情,也可以给人以安慰。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第八课就与拥抱有关,齐读课题3、反馈预习,了解拥抱所表达的特殊情感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丹尼尔通过拥抱大树来表达怎样的情感呢?(板书) 道歉 丹尼尔——————拥抱大树以实际生活经验引发学习的兴趣直接揭示课文的中心,为下面学习指名目标二、继续反馈预习,整体了解故事内容过渡:丹尼尔用拥抱对一颗大树表达愧疚之情,看到这奇怪的一幕,大家一定都非常想了解这是怎么回事?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都知道,这一幕的发生,除了丹尼尔以外,还牵涉到绿化管理局,爱护树木的绅士,请你们再读读课文,借助这几个人物的提示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2、交流板书: 绿化管理局 处罚道歉爱护树木的绅士——丹尼尔———拥抱大树 虐待违法3.借助板书,你们能不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连贯地说说这件事情4.引读节1、2,感受“奇怪”(出示图片)引读:于是就有人们看到文章开头这(板书)奇怪的一幕——通过给予学生关键词的方式帮助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围绕“虐待”一词,研读第3节过渡:整件事源于丹尼尔被人投诉虐待大树。
1、 查字典,理解“虐待”的含义(出示)“虐”的书写笔顺指导“待”的意思是——生:对待虐待在字典上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残暴地对待)2、引读第3、4节引读:有人投诉丹尼尔残暴地虐待大树,其实——,这样一个随意的举动却被一位爱护树木的绅士看见了——而当地政府对这样的行为也不姑息,不久——上面写着——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他向绿化管理局——为了——也给——绿化管理局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案板书)指导学生采用分解词素法和查字典的方法结合起来理解词义四、深入研读第4节,联系上下文体会特别方案的特别之处1、借助词语提示复述方案(1)这个方案包含着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老师请一位同学读,其余边读边思考(出示)(2)试着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来说说这个特别的方案出示)免去——拥抱——浇水——引读这个特别的方案2、小组讨论: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方案特别在哪儿?(1)处罚形式特别,与众不同2)能教育丹尼尔,给众人以警醒师:是呀,正如丹尼尔所说,这件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A、那么,这个处罚究竟给了丹尼尔怎样的教训呢?请你读读第5节,划出相关的内容交流后引读相关句子)B、为什么会给丹尼尔更为深刻的教训呢?请你结合课文1、2节的内容来说一说。
C、小结,引读:是呀,一个堂堂男子汉,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大树,向大树表示歉意,这需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呀!这样的处罚给了丹尼尔更为深刻的教训,使他深深地懂得了——“大自然给人们……快乐、美好于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确,丹尼尔是真心诚意地拥抱大树的,你瞧他双手——嘴里——他紧紧地拥抱着大树——直到有人喊停他才—— 所以这个处罚对丹尼尔而言在经济上没有受到损失,但却使他在思想上深受教育(板书)3、想象说话,深入理解“警醒”(1)、(出示)这个方案看上去处罚的是丹尼尔,实际上提醒了更多的人对围观的人来说,他们又受到了怎样的提醒和警戒呢?请同学们借助画面,展开想象(小组讨论) 谁能把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用“不仅——而且”的句式说说这奇特方案的奇特之处是啊,当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这则新闻时,有更多的人将会从中受到教育和警醒板书)警醒(2)、引读:正是这特别的方案产生了奇特的效果,不仅——生:教育了丹尼尔,而且这种拥抱大树的奇特道歉方式,也使更多的人——生:得到了深刻的警醒同样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懂得——出示)4、通过这件事,你对纽约市有什么印象呢?小结:其实环保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还要靠全社会去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每个人的公民意识,那么环境保护就不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了。
5、课外作业:写一份倡议书总结: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还屡有发生同学们也用相机捕捉到了不少这样的镜头xx年我们将迎来世博会,届时会有许多的世界友人来到上海作为上海小公民,我们来写倡议,共同努力,将世博的蓝图化为现实复习巩固复述的方法,通过关键词开展复述,理解文本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学习方法利用文本资源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联系中心思考答题的能力结合社会形势,借助学生部门工作,整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实践活动,使活动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 板书设计:8 拥抱大树 绿化管理局 处罚道歉爱护树木的绅士——丹尼尔———拥抱大树 虐待违法【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查字典,理解“虐待”的含义(出示)“虐”的书写笔顺指导“待”的意思是——生:对待虐待在字典上是怎样解释的呢?说明:指导学生采用分解词素法和查字典的方法结合起来理解词义回家作业一、 看拼音写词语yong bao xing wu dao qian chen dan cai fang en hui( ) ( ) ( ) ( ) ( ) ( )zhen zhi gan ren da chi yi jing zhen xin cheng yi he xie xiang chu( ) ( ) ( ) ( )二、 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奇怪( ) 警醒( ) 违反( ) 魁梧( )反义词:承担( ) 指责( ) 从宽( ) 虐待( )三、 在句子中填上含有“清”的词语春来了,一切都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山谷里到处回响着鸟儿们 的歌声;小溪用她那 的嗓音呼唤着柳树来参加春的盛会;还有那宛如明镜的湖泊, 的湖水里成群的鱼儿嬉戏玩耍;那 的空气中到处飘散着花的芬芳附送: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捅马蜂窝》教案 北京版课题5.捅马蜂窝计划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 本文写的是作者童年捅马蜂窝的事起因是:爷爷后院有一只很大的马蜂窝,由于马蜂的爬进爬出和飞来飞去,给爷爷奶奶的生活来了不便经过是:“我”捅马蜂窝及被蜂蛰的情形结果是:爷爷的话使“我”对马蜂的态度彻底改变,并且盼望马蜂回归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尤其是最后一段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3)引导学生遇事不盲目,不冒失,多为他人着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写法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含教法、学法)第一课时一、 了解马蜂,激趣导读1. 教师板书“马蜂”,学生齐读2. 教师:同学们,一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闪现出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3. 导语:是呀,马蜂很可怕,会蜇人,很疼这我们大家都知道,你们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马蜂的其他知识呢?(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后出示课件马蜂的相关知识4.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捅马蜂窝,你们敢吗?(不敢)老师也不敢,可有人却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