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2课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人音版.doc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KB
约3页
文档ID:392438860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2课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人音版.doc_第1页
1/3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2课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人音版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其浓郁的彝族风格,体会彝家姑娘热爱生活,赶圩归来时的喜悦、欢快心情2、演唱歌曲时能注意各声部之间的音响均衡和谐,明确合唱时既要独立唱准自己的声部,又要和各声部融合统一,默契配合,体会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3、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具:播放机、投影屏幕、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广西歌手唐佩珠原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这位歌手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引出以下过渡语广西是多民族的居住地,各民族能歌喜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广西各民族文化既有自身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又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乳交融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正是承传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演变而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唱由广西音乐人古笛、黄有异创作的《赶圩归来啊哩哩》二、授新课:1、简介作品:广西肥沃的民歌土壤滋养着音乐工作者不断创作出新的优秀作品80年代,古笛、黄有异联合创作出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表现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欢快的心情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很快唱红了全国。

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集镇”赶圩,又名“赶闹子”、“逢闹子”,是农村的交易习俗至今,广西壮族还保留着很古雅的传统风俗,盛装赶圩广西各地依然保留着赶歌圩的民间传统每赶歌圩,成千上万的人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场面蔚为壮观人们还用歌传情、以歌择偶彝族的语言中“啊哩哩”是“OK”的意思,“啊哩哩”也是广西百色隆林的方言,意思是“姑娘”,“啊哩哩”也是当地的民族音乐的一种曲调,这首歌因此取名“啊哩哩”,既有民族特色,也能让大家记得住2、创作背景: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当时正值圩日,只见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古笛与歌舞团的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作为切入点,编排一个彝族舞蹈,体现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于是,古笛和黄有异写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个舞蹈的主题曲3、词作者简介:古笛:壮族,1932年出生,国家一级作家,歌舞剧《刘三姐》的执笔者之一,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词作者,并以这些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

4、曲作者简介:黄有异:广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打击乐专家、国家一级作曲从事艺术创作已有55年,至今,他已发表作品5000多首(部),获奖作品达227篇(次)知名歌曲有《毛主席来到我广西》、《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和《赶圩归来啊哩哩》等5、学习歌曲:(1)、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2)、教师弹奏主旋律,学生模唱主旋律二至三遍,要求边听、边唱边击拍3)、学生按音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4)、配唱歌词,随时纠错5)、教师弹琴,学生听琴学唱其他声部旋律,正确无误后配唱歌词6)、学生分声部,为合排、精排打好基础7)、合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达到和谐统一8)、再次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要求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要相互配合,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使歌声在和谐中显出丰富的层次,更加悦耳动听,更有艺术感染力,表现力9)、全体同学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6、综合表演:针对歌曲舞蹈性节奏强的特点,请班上喜爱舞蹈的同学即兴舞蹈,部分学生用小乐器伴奏,其余同学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使学生品尝合作成功的喜悦,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附送: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2课 赶圩归来啊哩哩素材 人音版旋律线构成旋律包含两个要素,即旋律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在连续的旋律进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进行,这些进行类似画面中线条的伸展或起伏,故称为旋律线;关于音的时间方面:相继发出的不同音高的音(即旋律线)和各种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停顿等表现职能相结合时,旋律才能形成音乐的种种句法和结构节奏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是旋律节奏的自然基础;调式、旋律线和节奏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一定的音乐结构来加以体现,便是完整的曲调曲调“曲调”即歌唱性旋律或主要旋律,“歌唱性的旋律”即能表达某种乐思的旋律,“主要旋律”(或称主旋律)即在听感上占有主导作用的旋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