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山亭夏日 1教案 教科版教材分析 《山亭夏日》是一首唐代诗人高骈的写景诗诗句描写了山亭的夏日,夏日的山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日风景图《夏日田园杂兴》是他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60首,描写江南农村一年四季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是我国古代田园诗中优秀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即其中的一首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有基础,所以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会有较大的难度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读懂诗句,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夏日山亭和田园风光的美丽2.背诵两首古诗3.认识10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要的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学生:搜集古诗学习目标:1.我会背诵两首古诗2.我会认6个生字教学环节:一、导入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新课1.看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上的景物,出示古诗题目2.初步了解诗作者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大意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处3)小组读,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4.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想象画面。
2)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3)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5.感情朗读、背诵6.检查识字三、扩展积累描写风光的古诗四、当堂训练练习背诵古诗板书设计第一句写绿树浓阴第二句写池塘倒影第三句写微风拂动第四句写蔷薇飘香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敕勒歌 1教案 语文S版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穹庐 笼罩 见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请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四、小结五、拓展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板书设计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