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 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梳理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02KB
约5页
文档ID:388457513
新课标 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梳理_第1页
1/5

新课标 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第1---3页(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2、第4---5页(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 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2)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38页------39页(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2、40页------41页(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56页例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建立观察角度(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2、轴对称(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2、“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七单元:统计(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95页内容可以设计决策问题)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简单的推理(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考题类型及知识点重点题型: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米和厘米(填空:填出正确单位)例:教室长8米     铅笔长15厘米2、画出指定长度长度的线段不要忘记写清长度)例: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或  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5厘米短的线段/ 3、计算:例:1米-52厘米=48厘米      26厘米+74厘米=1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1、计算:口算、竖式2、列式计算:例:我比96少25,我是几?96-25=713、估算:(考填空)购物多估,乘车少估例:P15(6、10)  P22(12、13)  P26、27、28、31   P34(4)  P35(6) 第三单元:角和直角1、会画角2、用直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理解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例:5个3相加是多少?5×3=152、重点题型:P47例题2   P48练习九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重点题型:P79(6、7、8、9)  P89(3)必考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给图判断           2、找出对称轴(画对称轴) 第七单元:统计注意:一个格表示两个单位  重点题型:P94例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原则:不重复、不遗漏重点题型: P99(例1再加个“0”)  P102、P10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