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和茅台有关的诗词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17页
文档ID:381768777
和茅台有关的诗词_第1页
1/17

...wd... 咏茅台酒清·陈熙晋〔道光时仁怀直隶厅同知〕〔一〕茅台村酒合江柑,小阁疏帘兴易酣独有葫芦溪上笋,一冬风味舌头甘〔二〕村店人声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矗矗青杠树,潺潺赤水河明朝具舟楫,孤梦已烟波无 题清·卢郁芷〔仁怀鲁班人,文痒生〕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无 题清·刘璜〔仁怀茅台人,清代秀才,留学日本,曾在东北从政〕飘零辽左无家客,地老天荒剩劫灰几度药言非玉屑,十千茅酒负金罍唯闻息壤茉抚遍,尚有阳和黍谷回难得相逢又相别,五云深处且衔杯茅 台 村清·郑 珍〔清代西南大儒、经学家、诗人〕远游临群裔,古聚缀坡陀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迎秋巴雨暗,对岸蜀山多上水无舟到,羁愁两日过茅台村清·张国华〔兴义府城人,道光贡生〕一座茅台旧有村,糟邱无数结为邻使君休怨曲生醉,利锁名缰更醉人于今好酒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稀奇亦罕哉!赠友人刘海粟〔艺术大师此诗乃于1985年8月在贵阳花溪有感而作〕漫言朋友已无多,乡里犹存旧日歌茅台芳醇擎在手,先人遣塚等归舸。

无 题胡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赤水河中碧水流,行军南北用奇谋多缘战士忘生死,赢得酒香溢五洲茅台诗黄炎培〔原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相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和黄炎培先生〔茅台诗〕陈 毅〔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一〕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二〕金陵重逢饮茅台,为有嘉宾冒雪来服务人民数十载,共祝胜利干一杯转和陈毅同志诗黄炎培万人血泪雨花台,沧海桑田客去来消灭江山龙虎气,为人服务共一杯无 题张爱萍〔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当年渡赤水,人民热水沸醇酒劳红军,鱼水情意贵祝贺中国酒文化节茅台诗会〔 二 首 〕贺敬之 柯 岩一香漫九州溢四海,依然好酒数茅台新篇诗雄真国酒,酒魂诗魂两无猜二酒节酒都会诗才,缘酒论诗各抒怀深采民心源泉水,酿出诗中茅台来无 题姚雪垠〔著名作家〕〔一〕莫道扶桑隔海远,碧海如带绾芳邻缅怀深叹同文古,来往频增友谊新四座春风如意好,一堂喜气见情真何时乘兴君西去,自有茅台供洗尘〔二〕著书倦后思美酒,小饮芳醪诗兴回梦想长篇完稿时,至交欢会醉茅台无 题周林〔仁怀人,原贵州省省长、省委书记〕〔一〕昔日茅台酒三家,路人闻香醉篱下。

美酒自有高人评,何许赛评第二名欣闻酒厂要修志,堪称国宝第一名假设问总理评酒事,万国齐呼来茅台〔二〕低度美酒新酿成,酱香不减色味醇借问酒乡何处是,赤水河畔茅台村无 题苗子岚〔中国食品协会副会长、白酒专业协会会长〕〔一〕自古佳酿各有殊,醇香浅度辟新途茅台酒帜扬天下,万里推行在一呼〔二〕久慕茅台念未休,三临州境首成游为寻一醉五千里,更喜金魁誉环球无 题秦含章〔中国酒界泰斗,原国家食协发酵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酒事素兴盛,贵州茅台享大名降度声中进步快,品评会上醉京城无 题周恒刚〔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组长、高级工程师〕久别茅台倍感新,著名国酒更逢春寄语南飞双燕子,归来珍重莫迷津调寄“浪淘沙〞辛海庭黔山景无穷,云壑雾峰,曲韵幽雅透醅盈,调谐九酿色湟谱,宇内闻名!对岸耸碧屏,赤水奔腾,长征四渡有碑铭,任重道远展雄翅,春雷彩虹赵敦彝〔1894-1955年〕,字启常,号凤山樵子,仁怀县茅坝镇官院子人,遵义旧制中学卒业,曾任仁怀县高等学堂、小学、中学教师,专长文史地,善书画,工诗文,教授颇有声望著有《课余随笔》  仁怀诗人赵敦彝诗,其《茅台饷耕》云:一望十里有平畴,茅台棋布眼中收乔木阴阴笼夏日,小草油油满陌头。

农人息足歌声缕,林鸟催耕唤不休凿井耕田诚足乐,帝边与我有何求 张国华是清代中叶贵州省颇有点名气的学者道光初年,他途经茅台时,曾写下《茅台村竹枝词》二首:一座茅台旧有村,糟邱无数结为邻使君休怨曲生醉,利锁名缰更醉人!于今好酒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   陈熙晋,浙江义乌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二十二年(1842年),任仁怀直隶同知仁怀直隶厅(今赤水县)与仁怀县紧相为邻,舟楫可直抵茅台陈在任期间,曾专程到茅台村一游,触景生情,写下了《茅台村》一诗:村店人声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矗矗青杠树,潺潺赤水河明朝具舟楫,孤梦已烟波  陈熙晋,仁怀直隶同知时期,十分钟爱茅台酒组诗《之溪棹歌》中的—首短诗相互印证:茅台村酒合江柑,小阁疏帘兴易酣,独有葫芦溪上笋,一冬风味舌头甘    此外,他还写过一首关于枸酱的诗: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鰼部来  他认为枸酱是一种产于赤水河流域的美酒当年唐蒙取道合江,溯赤水河去夜郎国,就是为了能够品尝列这种旨酒这种看法是颇有见地的,值得重视并加以探讨研究如果枸酱果真产于赤水河流域,尽管它并非白酒,但至少可以证明这一地区确乎历史悠久的酒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产名酒了。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被誉为西南大儒的贵州遵义籍文学家、诗人郑珍,由遵义赴仁怀厅访问原遵义知府平翰,途径仁怀茅台村时,也写过一首五律《茅台村》:远游临郡裔,古聚缀坡陀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迎秋巴雨暗,对岸蜀山多上水无舟到,羁愁两日过  把“黔省称第一〞的茅台酒形象地写入诗中,使茅台酒更加遐迩闻名,它的宣传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传,郑珍过茅台时,闲步街头,见一插草标鬻卖亲生女儿的穷汉问其情由,始知系当地某盐商兼酒店老板逼他归还所欠30两纹银只好卖女抵帐郑珍心想周济于他,又苦于所带盘缠无多正在情处两难之际.恰好这时那位借债给卖女者的富商,慕他的盛名,差人来请他去写副对联,以满足其附庸风雅的欲望这种为富不仁的人,他本不屑与他写什么对联,正想开口回绝--当他的目光扫过那卖女者的愁眉苦脸时,猛然灵机一动,应允了富商的请求他来到盐商家中,开口就说:“写对联可以,但要40两酬金〞富商磨来磨去,只肯拿出20两银子郑珍略一思忖,展纸挥笔,写下了“酒冠黔人国〞五字上联,把笔一丢,拿着20两银子就走盐商问他为何不把对联写完?他冷笑一声:“你只肯出一半价钱,我当然也只能写半副对联罗!〞盐商无奈,只好忍痛再拿出20两银子。

郑珍这才提笔写出“盐登赤虺河〞五字下联写毕,他把40两银子悉数拿去送与卖女儿的那位穷人还这位商人的帐郑珍到茅台后,整天下雨,心情不佳,他想写一首有关茅台村的诗也一直没有写出来他戏弄了这个心地狠毒而又颇为悭吝的富商一番,又解了那位穷人的燃眉之急,心绪为之—爽回旅舍后,便以这副对联为根基,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台村》一诗  郑珍的另外一些诗中,也有少量涉及茅台酒的诗句如《吴公岩》一诗中的“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两句诗,既如实地记述了赤水河开发后,川盐不断沿河而上运往贵州,秦晋商人纷纷会聚茅台的盛况,也说明了这是茅台村繁荣的主要原因赤水河船舟畅通,茅台村繁荣开展,它对茅台酒的酿造,运销自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又如他写的《贵阳秋感》一诗中的“枸酱仍从益部来〞之句,就比陈熙晋的看法更进了一步茅台曾名为益镇,他这里所说的益部,很可能指的就是茅台镇由此看来,他当时已认定曾为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产于贵州省仁怀县的茅台村一带  清同治时遵义府学痒生,贵州仁怀县冠英乡人卢郁芷,平生纵情山水,甚喜饮酒咏诗他寓居仁怀县城时写的《仁怀风景竹枝词》六首中,有一首就是专门写茅台酒的: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寥寥数语,把茅台酒色香味的甘醇芳郁描绘得出神入化,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通篇描写茅台酒的好诗酒是诗人灵感的源泉,这话一点不假一位高龄老人告诉我,据他与卢郁芷过从甚密的父亲讲,卢郁芷最爱喝茅台酒,每次出游总要随身带着酒瓶,喝得尽兴尽欢后,方始吟诗作赋如果没有喝酒,反而—句诗也写不出来上面列举的这首竹枝词,就是他醉酒上岸后,在茅台镇的一个友人家中写就的此诗当时就被人们广为传抄,茅台酒厂的老板还专程到遵义请一姓刘的书法家写成条幅,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据他讲,卢郁芷写的咏赞茅台酒的诗歌有好几首,惜乎都已佚失  除了上述四人的诗作外,还有一首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清代人创作的佚名诗歌:茅台美酒盛名扬,与众不同韵味长,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芳外运五洲千户饮,内销卅省万人尝漫道此酒只乃尔空杯尚留满室香  其实,这是我50年代写的一首快板词记得当时我正在仁怀文化馆编辑演唱材料,那时的茅台酒厂厂长张兴忠向我建议,希望我写一首赞美茅台酒的演唱材料登在文化馆办的《仁怀演唱资料》上,我应他的请求,写了上面这段快板因为是我编的材料,故未署名,以后传来传去,个别字句也有些变异,更无从知道作者是谁了  为什么当代吟咏茅台酒的诗歌很多,而清代咏及茅台酒的诗篇却很少呢?这是因为茅台镇僻处黔北遥远的山区,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清代,骚人墨客是很难来到这里的。

就是想喝上—盏茅台酒,也是难之又难的他们既无法亲临茅台,又不能饮到茅台酒,写不出赞美茅台酒的诗来,那也是很自然的事就以上文述及的四位诗人来说,有3人是贵州籍人,他们所居之地离茅台都不甚远,故有时机前来茅台陈熙晋虽非贵州人,但他却有幸在与茅台邻近的仁怀厅做官,所以能一游茅台这说明诗人与名酒要结下姻缘,是需要以兴旺的交通为媒介的    上述四位诗人,有3位是清道光年间来茅台的为什么在此之前和此后都没有外地诗人到达茅台呢?这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    据史书记载:清代初年,茅台镇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直到清乾隆十年 ( 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奉旨开修赤水河河道后,舟楫抵达茅台,茅台成为川盐入黔水陆交接的码头,才日渐繁荣起来到了道光时期,已经是商贾云集的黔北四大集镇之一了在赤水河通航的初期,来茅台的主要是盐商和船工,那时茅台刚刚开发,诗人们当然不愿光临这个草创初期的集镇迨至茅台繁华之后,茅台酒声名亦随之远播,慕名而来的诗人与日俱增,这是十分合符情理的  至于咸同以后,太平军石达开部和号军、杨隆喜起义军等农民起义军在仁怀县境内与清军不断作战,仁怀成为烽烟四起的战场,茅台也几子被夷为平地,茅台酒的生产大受影响。

这时外地的文人不但不会冒险来仁怀,连饮用到茅台酒的时机也大大减少,还有什么兴致去为茅台酒唱赞歌呢?只有像卢郁芷这样的本地诗人,才能够流连茅台,浅酌低唱,留下一些歌唱绝代名酒的佳篇  美酒丰富了诗人的灵魂,扩大了诗人的视野诗人延伸了美酒的内涵,光大了美酒的名声,为它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清代诗人们写下的吟咏茅台酒的为数不多但却荣耀烨烨的诗篇是我国文化和经济领域的珍贵遗产它是史诗,为我们研究酒苑奇葩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它是琼浆,沉醉了亿万读者的心灵,它将像茅台酒一样永远流光溢彩.为人们钟爱倾倒。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