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讲解与例题:专题3 念奴娇赤壁怀古751

上传人:优****源 文档编号:371567478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讲解与例题:专题3 念奴娇赤壁怀古75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讲解与例题:专题3 念奴娇赤壁怀古75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讲解与例题:专题3 念奴娇赤壁怀古75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1能够说出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并能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2能够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并能够分析其作用。3学习本词运用烘托映衬的手法表现主要形象的写法,并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写作。1连线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散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诗歌:现存诗27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词: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其词内容广博,词风豪放、雄浑。名词有念

2、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书画: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名画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他注重提掖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2探寻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被贬调湖州,后上表发“牢骚”,被人诬陷为“大逆不道”,被逮捕下狱,险些丧命,这就是牵涉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乌台诗案”,后宋神宗对他从轻发落,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期间苏轼郁郁寡欢。元丰五年(1082),他游赤壁(赤鼻矶)时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识字注音(1)重点字酹江月( ) 公

3、瑾( )故垒( )(2)多音字2字形辨认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_今义:_(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今义:_5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 )(2)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答案:1(1)li jn li(2)gun ln jun jun hu hu hu2公瑾/谨慎 赤壁/玉璧 酹江月/捋胡子3(1)旧时的/缘故,原因/所以 (2)说/道路/学说/道理/道义/方法 (3)地区、地域,此处指古战场赤壁/诸侯国 (4)形容词,气势大而猛/动词,涌动/动词,吃惊、惊奇4(1)长江。/大河的泛指,包括长江。(2)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多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系的。5(

4、1)名词作状语,向东(2)羽扇纶巾:名词活用作动词,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6(1)宾语前置句 (2)宾语前置句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词的风格方面有何特点?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3“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表现了周瑜怎样的形象特点?语言表达方面有何特点?4词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来塑造周瑜这一人物形象的?5本词意境雄浑壮阔,与作者用词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功底?试作分析。答案:1提示:“大江东去”仅此四字就雄视千古。用语极简洁、极质朴,却又气象极阔大,声势

5、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浪淘沙,气魄宏大,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江浪淘尽,感慨颇深,尤其是把古代英雄的代谢同大浪淘沙的壮美形象拈连起来,构想奇妙卓越,气壮声洪,令人犹如听暮鼓晨钟,有怦然心动之感。以此提挈全篇,笔力非凡。2提示:这三句作者从正面描绘了赤壁雄伟奇险的景色。从描写的角度来看,“乱石穿空”是向上看到的山峰高耸入云的形象,“惊涛拍岸”是向下看到的江、岸吞吐搏击的形象,“卷起千堆雪”是平视看到的江涛汹涌奔流的形象;从描绘的重点来看,“乱石”句着重写姿势,“惊涛”句着重写声音,“卷起”句着重写色彩,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到赤壁近在眼前,江涛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耳边。这几句不

6、仅写得概括集中,精神饱满,而且写得意态纵横,有声有色。3提示:这里把周瑜写得十分雍容闲雅,表现了周瑜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形象特点。“羽扇纶巾”,从服饰上写周瑜虽身为主帅,身当大敌,却羽扇便服,不着戎装,这里把周瑜写得多么雍容闲雅,真是风度超人。“谈笑间”从神态上写,周瑜不是“叱咤风云”的大声疾呼,而是谈笑风生,从容镇定,结果使曹操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可见他韬略过人、战功显赫。这里用语极为简约,作者只用13个字,就把周郎的形象、破曹的神情以及建立的功业写得淋漓尽致。它就像一座三面浮雕,为我们雕出了三幅图画:一幅是周郎的“羽扇纶巾谈笑”,一幅是“强虏”,一幅是“灰飞烟

7、灭”,这三幅画组成了“赤壁人物图”,它和前面“乱石”所描绘的“赤壁江山图”变幻交织,惊人心魂,动人耳目。4提示:(1)由英雄来衬英雄。用“千古风流人物”以及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来衬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2)由美人来衬英雄。词中“小乔初嫁了”一句,由貌美的小乔衬托周瑜英雄年少,才华横溢。5提示:(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子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

8、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形象真切。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上下阕词中起什么作用?2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下阕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3本词中有两个“笑”字,思考它们蕴涵了哪些深意。答案:1提示:“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的江山无比热爱和赞美的感情。这句与前三句的写景,又都是为“一时多少豪杰”做背景。既是“豪杰”,必须写伟大的长江、雄浑的赤壁才相称。由对赤

9、壁江山的赞美,联想当年在此鏖战的英雄豪杰,如孙权、刘备、曹操,特别是年少英俊的周瑜。所以“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又为下阕歌咏周瑜作了极好的铺垫。2提示:背景已经绘就,人物就当出场。这便是作者一直渴慕的英杰。所谓“人杰地灵”,如此美丽的江山就该有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公瑾,初娶小乔,英姿勃勃,勇武刚烈。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自如,指挥若定,火烧敌舰,灰飞烟灭。突出了“小乔初嫁”与周瑜的年轻,用美女衬英雄,写其春风得意。而面对八十万曹军从容迎战,倏忽间敌舰灰飞烟灭,这是何等的英霸之气呀!而这正凸现了作者的内心秘密:多么想像周瑜一样啊!由“遥想”“神游”中回到现实,“我”是一个被贬之人,时不我待!

10、青春虚度,华发早生,可而今一事无成。苏东坡,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夹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屡受排挤,直至“乌台”案发,被贬黄州,深感壮志难酬,所以下文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提示:词中的两个“笑”字,因人不同,故含义也有别。词中的第一个“笑”字出现在词人凭古咏史的狂想之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此刻的苏轼完全沉醉在周公瑾轻摇羽扇,谈笑风生间令曹操八十万大军溃逃覆灭的酣畅淋漓中,这一笑,表面上是突出周郎成竹在胸、傲然取胜的神态,实则表达的是词人对前世英雄得君王信任、建不朽功业的羡慕,又潜隐自己壮志难酬的孤独与失意。周瑜能在谈笑间大败曹军,固然与他的聪明才智有关,但

11、还包含着深层的因素,即东吴孙权对周瑜言听计从的全权任用,这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相比之下,词人也是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词人艺术地再现了深层的心理意愿:渴望得到君王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多情应笑我”中的“笑”,是因为东坡折断了实现人生理想的翅膀,只能寄托于不胜悲愁的凭吊之中,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赤胆忠心不被神宗理解,自己聪明一世竟被小人所乘、政敌所用,落得个放逐天涯的结果。因此词中的“笑”字,包含着许多的深意。这一“笑”是狂想之后清醒的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有人认为“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

12、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一种抒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答案:提示:观点一:这两句貌似很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叹,是词人在被捕入狱、谪居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词。观点二:苏轼一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爱国为民是他的最高理想。即使在这样一个人生的低谷,他也并没有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观点三: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人间如梦”之感慨纯属人之常情。它是在和周瑜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

13、。观点四:“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它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看似是“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1用豪壮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然后用慨叹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

14、的塑造上。词的上阕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的景仰之情;到了下阕再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变得格外鲜明了。词人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语言精练、形象,如“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交错使用倒装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句式显得灵活多变。3烘托和映衬的巧妙运用本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

15、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本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像,二者相互映衬,可以说是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跟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两种表现技巧有关。导练目标烘托映衬 辉煌灿烂苏轼用“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显出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并以美貌的小乔“初嫁”正面映衬周瑜的风流潇洒,年轻有为。最后则以周瑜的“雄姿英发”反衬自己的“早生华发”,既赞扬了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请运用烘托映衬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300400字。答案:创意激活烘托映衬,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近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事物陪衬、映照主要事物。烘托映衬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