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选择性必修3)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149218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选择性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选择性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54 理解质变互变目录思维导图1知识梳理2知识清单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2知识清单2 把握适度原则2易混易错4典例精析5真题赏析8知识清单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2)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3)量与事物的关系: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4)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

2、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2)意义: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拓展: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与联系量变质变区别性质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特点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状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另一事

3、物联系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知识清单二:把握适度原则1适度的含义(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2)“适度”原则: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

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2掌握适度原则(1)思维适度原则: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2)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拓展:1.全面理解适度原则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

5、的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2.怎样学会掌握适度原则学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特别是学会掌握适度的原则,对我们的成长、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要做到适度,保持事物稳定适度就是认识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使人的行为与事物的度相适合。事物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内,也就是在两个关节点之间,事物的质不变;超出了度的范围,突破了关节点,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保持事物的稳定,就要做到适度。一是要认识事物保持自己质不变的量的幅度和范围,尤其要准确掌握事物度的两个关节点,比如自然科学中的

6、沸点、熔点等。二是要在行动上设法使事物的量保持在度的范围之内,不要突破关节点。人们通常说的“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做到适度。如果违背了适度,就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谦虚过度就变成了虚伪,诚实过度就变成了愚蠢。(2)要从点滴做起,进行量的积累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没有事物的质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进行量的积累。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而不做。(3)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飞

7、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质变才能使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度的范围和限度,突破度的关节点,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如果畏缩不前,就会贻误时机,就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1.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的积累越多越好。( )【解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变化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即发展;一种是下降的、倒退的变化,这种下降的、倒退的变化积累得越少越好

8、。2.量变是变化,质变是发展。( )【解析】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即发展;一种是退化、下降和倒退。因此只有那种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质变,才是发展。3.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 )【解析】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4.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

9、【解析】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5.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使某物变为某物。( )【解析】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6.关节点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解析】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7.“得中”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解析】“得当”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8.遵循适度原则,就是要被动地适

10、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解析】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9.量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解析】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10.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解析】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12.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解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13.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解

11、析】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1(2011山东潍坊校联考一模)“蚂蚁效应”是说,一群蚂蚁选择在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根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倒下,最终零落成泥。下列选项与“蚂蚁效应”的哲学寓意相似的是()A巢覆卵破B兵强则灭,木强则折C吐故纳新D绳锯木断【答案】D【详解】“蚂蚁效应”反映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A:A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与题意不符,不选。B:B项体现了矛盾的观点,与题意不符,不选。C:C项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与题意不符,不选。D:D向体现的是量变引起质变,与题意相符,应选。故本题选D。2(2022辽宁锦州统考一模)素问四气

12、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替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质变是量变的前提,量变是质变的结果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ABCD【答案】D【详解】:“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故不选。: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故不选。:量变是质变

13、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故不选。故本题选D。3(2020山西统考模拟预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材料体现的观点是()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量变必然引起质的飞跃统一、平衡是质变过程中的状态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BCD【答案】B【详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

14、要准备,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入选。:量变并不必然引起质的飞跃,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故错误。:统一、平衡是量变过程中的状态,故错误。故本题选B。4(2023辽宁校联考二模)古人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是说作物籽粒开始灌浆,未完全饱满成熟,意味着自然万物还有向上生长的空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大满”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而“小得盈满”恰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古人智慧的合理之处在于()大与小在对立统一中推动着农耕实践的不断深化农耕文明孕育出的节气文化催生古老的人生智慧物极必反,运用“得中”思维追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保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

15、“小满”中守望“圆满”ABCD【答案】D【详解】:古人智慧体现的是遵循适度原则,没有体现矛盾的立统一中推动着农耕实践的不断深化,故不选。:人生智慧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节气文化,故不选。:材料中指出坚持“小得盈满”的合理之处在于坚持适度原则,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小满中守望圆满,故正确。故本题选D。5(2023天津河西统考一模)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度焦虑是健康的,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完全不焦虑唤醒不了身体的兴奋状态,难以发挥最佳水平。但如果焦虑严重,则会降低效率,对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从辩证思维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之相一致的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案】D【详解】材料中研究表明,适度焦虑是健康的,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