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195966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汇编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默写汇编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默写汇编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的的“千乘之国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_”;至于礼乐教化则;至于礼乐教化则“_,_”。4、论话、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1、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毋吾以也2、加之以师旅,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之以饥馑3、可使足民,以俟、可使足民,以俟君子君子4、可使有勇,且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也5、在论话、在论话先进中,公西华在谈自己的志向

3、之前,先先进中,公西华在谈自己的志向之前,先谦虚的说:谦虚的说:“_,_”。6、论话、论话先进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先进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六七个童子,“_,_”,唱着歌回去。,唱着歌回去。7、论话、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先进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因为他认为“_,_”。8、论话、论话先进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先进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_”,成人

4、和童,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_”。9、在论话、在论话先进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先进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的说感慨的说“_,_”,可见他对公西华,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才能的高度肯定。5、非曰能之,、非曰能之,愿学焉愿学焉6、浴乎沂,、浴乎沂,风乎舞雩风乎舞雩7、为国以礼,、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其言不让8、春服既成,、春服既成,咏而归咏而归9、赤也为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小,孰能为之大之大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默写汇编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默写汇编谏逐客书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

5、、谏逐客书一文开头“_,_”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_,_,_,_”。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的势力的句子是:“_,_”。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

6、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_,_”。1、臣闻吏议逐客,、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以为过矣2、今逐客以资敌国,、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虚而外树怨于诸侯3、强公室,杜私门、强公室,杜私门4、蚕食诸侯,使秦、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成帝业5、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之物的句子是“_,_”,讽刺秦,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_,_”。6、谏逐客书中,作者竭力陈述、渲染日常生、谏逐客书中,作者竭力陈述

7、、渲染日常生活中秦王喜欢异国的奇珍异宝、器乐玩好、美活中秦王喜欢异国的奇珍异宝、器乐玩好、美色音乐,与下文其色音乐,与下文其“_,_”的的用人排外态度形成鲜明对照。用人排外态度形成鲜明对照。7、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五帝三王天下无、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五帝三王天下无敌的主要原因是敌的主要原因是“_,_,_,_”。8、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_,_。5、非秦者去,为客、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者逐。然则是所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而所轻者在

8、乎人民也也6、非秦者去,为客、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者逐7、地无四方,民无、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鬼神降福8、民以殷盛,国以、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富强9、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_,_”形象地说明了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声真秦之声”。10、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业的句子是: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业的句子是:_,_。11、荀子在劝学中的、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

9、谏逐客书中写道写道“_,_”,以水为,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12、谏逐客书中,作者认为秦王选取、谏逐客书中,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人才的原则是“_,_”。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9、击瓮叩缶,弹、击瓮叩缶,弹筝搏髀筝搏髀10、是以太山不、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其大11、河海不择细、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流,故能就其深12、非秦者去,、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为客者逐13、在谏逐客书中、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同

10、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话,会给人会给人“_,_”,这样的,这样的不良印象。不良印象。1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说理深刻,能增加文、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说理深刻,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谏逐客书中,用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谏逐客书中,用“_,_”为喻来说明逐客是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资敌国敌国”“业诸侯业诸侯”“益仇益仇”的愚蠢行为,既形的愚蠢行为,既形象生动又具有说服力。象生动又具有说服力。15、谏逐客书一文最后,用、谏逐客书一文最后,用“_,_”来说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国家没来说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国家没有

11、危难是不可能的。有危难是不可能的。13、然则是所重者在、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者在乎人民也14、藉寇兵而赍盗粮、藉寇兵而赍盗粮15、今逐客以资敌国,、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虚而外树怨于诸侯1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那么最终结果会是“_,_”。17、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有志建立王业、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这两句话

12、是这两句话是“_,_”。18、谏逐客书中,于秦的事实,用一连、谏逐客书中,于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不尽之感;然后用“_,_”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16、是使国无富、是使国无富利之实利之实,而秦无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强大之名也17、王者不却众、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庶,故能明其德德18、此四君者,、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皆以客之功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默写汇编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默写汇编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1.1.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

13、设喻,阐述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的观点的两句是:_,_。2.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推理打开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推理打开话题,然后引出正题话题,然后引出正题“_“_,_”_”一句,巧妙地构成三个排比句,浅一句,巧妙地构成三个排比句,浅显易懂,不容置疑。显易懂,不容置疑。3.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两句从大与小的关系,阐述了失掉人心的两句从大与小的关系,阐述了失掉人心的危害性。危害性。4.4.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谏太宗十思疏

14、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他人而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_,_。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思国之安者,必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其德义3.怨不在大,可畏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傲物则骨肉为行路5.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骄傲戒骄傲”的句子是的句子是“_“_,_”_”。6.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境界是:_,_。7.7.诗经有言:诗经有言:“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谏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太宗十思疏中,“_“_,_”_”两句表述了相似的观点。两句表述了相似的观点。8.8.论语中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相似。相似。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江海下百川6.鸣琴垂拱,不言而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化7.善始者实繁,克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者盖寡8.简能而任之,择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而从之9.9.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人

16、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引起民怨不在事情的大小,君主应该认识到中写到,引起民怨不在事情的大小,君主应该认识到“_”“_”;同时用水与船的关系提醒统治;同时用水与船的关系提醒统治者者“_”“_”,应该深切戒慎。,应该深切戒慎。10.10.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现象。现象。1 11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地引出“_“_,_”_”两句,强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1 12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_,_ _ 。9.可畏惟人;载舟覆可畏惟人;载舟覆舟舟10.善始者实繁,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终者盖11.思国之安者思国之安者必积必积其德义其德义12、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