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08MB
约19页
文档ID:360122433
《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1/19

绝密考试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S 32 Cu 64 Zr 91一、选择题1.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 A 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 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 C 正确;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 D 错误;故选C2.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8g重水(D?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IONAB.3m oi的N O?与 H?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NAC.32g环状Sg(年 会 分 子 中 含 有 的 S-S键数为INAD.IL pH=4 的 0.1mol L K2Cr2O7 溶液中 Cr2O 离子数为【答案】C【解析】【分析】18g【详解】A.D Q 的质子数为10,18g D Q 的物质的量为“广 0.9mol,20g/mol则 18g重水(D?O)中所含质子数为9NA,A错误;B.N O 2与H?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N O 2+H 2 O 2 H N O 3+N O,该反应消耗3个N O?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个,则有3 m o i的N O?参与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错误;C.一个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8个,3 2 g s 8的物质的量为。

7=-m o l-则含有8 x 3 2 g/m o l 8的S-S键数为1X8XNA=NA,C正确;8D.酸性K z C B,溶液中存在:C r2O +H2O 2 2 C rO:+2 H*,含C r元 素 微 粒 有 歹 和C rO孑,贝U1 L p H=4的0.I m o l L K2C r2O7溶液中C r2O 离子数应小于U2人,D错误;故选C o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气体方法A氨气加热氯化镂固体B二氧化氮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C硫化氢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D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镂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两者遇冷又会化合生成氯化钱固体,所以不能用于制备氨气,A不可行;B.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不能用于制备二氧化氮,B不可行;C.硫化氢为还原性气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浓硫酸与硫化钠固体反应制备该硫化氢气体,因为该气体会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可行;D.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锦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锈作催化剂,可用此方法制备氧气,D 可行;故选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B.用饱和碳酸氢纳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C.烷烧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D.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甲醇为一元饱和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 错误;B.乙酸可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不能发生反应,与饱和碳酸钠互溶,两者现象不同,可用饱和碳酸氢纳溶液可以鉴别两者,B 正确;C.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煌,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烷烧的沸点高低不仅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C 错误;D.戊二烯分子结构中含2 个不饱和度,其分子式为C5H8,环戊烷分子结构中含1个不饱和度,其分子式为 C5H10,两者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D 错误故选Bo以上资料*均由&%资料首发店铺路华教育*收集整理5.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 和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 倍W 和 X 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WB.W 与 X 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Y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D.W、X 和 Z 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 和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 倍,则分析知,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W 和 X 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则推知w和X为非金属元素,所以可判断W为H元素,X为N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5=6,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9=3,则Y为A 1元素,Z为S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解答。

2【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 H元素,X为N元素,Y为A 1元素,Z为S元素,则A.电子层数越多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弱,则原子半径:Y(A 1)Z(S)X(N)W(H),A 错误;B.W为H元素,X为N元素,两者可形成N F h和N 2 H 4,B错误;C.Y为A l元素,其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可与强酸、强碱反应,C错误;D.W、X和Z可形成(N H Q 2 S、N H4H S,两者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正确6.己知相同温度下,勺 出2 5 0 4)勺 出2(3 0 3)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电6 0:)、-电90:)、与-lg c(Ba2+)的关系如图所示ooooOizS5.4.3.【(0与,(GOS2MI10.01.01.0 2.0 3.0 4.0 5.0 6.0 7.0 8.0-lgc(B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代表Ba e的沉淀溶解曲线B.该温度下Ba SO4的 勺(Ba SO4)值为L Ox lO1 0C.加适量Ba Cl2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D.c(Ba 2+)=l(T 时两溶液中,|Q=i 0 y f 7 C O;)【答案】B【解析】【分析】B a C C h、Ba SCU 均为难溶物,饱和溶液中一lgc(Ba 2+)+-lgc(SO:)=lgc(Ba 2+)x c(SO:)=-lg/Csp(Ba SO4)J,同理可知溶液中一lgc(Ba 2+)+-lgc(CO;)=TgK sp(Ba CO3),因 Arsp(Ba SO4)K sp(Ba CCh),则一lgK sp(Ba CO3)4)=7+3=1 0,因此 KMB aS O,=L Ox l。

选项 B 正确;C.向饱和B a S O 溶液中加入适量B a C L固体后,溶液中c(Ba 2+)增大,根据温度不变则K sp(Ba SOD不变可知,溶液中c(S O f)将减小,因此a点将沿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选项C错误;1 2 2.=1 0%文,选项D错误;1 0”答案选B7.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果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O解离为H+和O Hi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问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电 源-D.由图可知,当溶液中c(Ba 2+)=1 0-5J时,两溶液中c(C O;)II IIHOCC H(乙醛酸)o 0II II HO一C-COH(乙二酸)饱和乙二酸溶液双极膜 乙二醛+KBr酸溶液A.KB 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O O+2 H+2 e-HO-C-C-OH H O-H+-Hon-eOUHCC.制得2 moi 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 I mol电子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答案】D【解析】【分析】该装置通电时,乙二酸被还原为乙醛酸,因此铅电极为电解池阴极,石墨电极为电解池阳极,阳极 上 Br被氧化为Br2)B n 将乙二醛氧化为乙醛酸,双极膜中间层的田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移向阴极,0H移向阳极。

详解】A.K 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除作电解质外,同时还是电解过程中阳极的反应物,生成的Bn为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中间产物,故 A 错误;B.阳极上为B 失去电子生成Bn,B n 将乙二醛氧化为乙醛酸,故 B 错误:C.电解过程中阴阳极均生成乙醛酸,I mol乙二酸生成I mo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2 mol,I mol乙二醛生成I mo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2 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I mo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I mol,因此制得2 moi 乙醛酸时,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 2 moi 电子,故 C 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双极膜中间层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移向阴极,即 H+移向铅电极,故 D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8.碘(紫黑色固体,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回答下列问题:(1)12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AgNO3 F e Cl2净化除氯后含I海 水 一 蠢一 悬 浊 液 一 通|一 施|一 12沉t定加入F e粉 进 行 转 化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生成的沉淀与硝酸反应,生成 后可循环使用通入C 1?的过程中,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若反应物用量比n(C U)/n(F el 2)=1.5 时,氧 化 产 物 为;当n(C U)/n(F el 2)L 5 ,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原因是(2)以N ai。

为原料制备I 2 的方法是:先向N ai溶液中加入计量的N aH SC)3,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 al C)3 溶液,反应得到k,上述制备k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K I 溶液和C 11SO 4 溶液混合可生成C u i沉淀和k,若生成1 m o l L,消耗的K I 至少为 m o lI在K I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L+3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K I 与C u S O/容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水蒸气蒸储可制得高纯碘反应中加入过量K I 的原因是答案】.2 A g I+F e=2 A g+F e2+2 r (2).A g N O3(3).F el2+C l2=h+F eC h (4).L、F eC l3(5).L 被过量的 C U 进一步氧化(6).2 I O;+5 H S O;=I2+5 SO a+3 H+H2O(7).4 (8).防止单质碘析出【解析】【分析】【详解】(1)由流程图可知悬浊液中含A g l ,A g l 可 与 F e反应生成F eb和 A g,F eb易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能拆,故加入F e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A g I+F e=2 A g+F e2+2 ,生成的银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参与循环中,故答案为:2 A g I+F e=2 A g+F e2+2 ;A g N O3;通入CL的过程中,因 r 还原性强于F e2+,CL先氧化还原性强的r,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该氧化产物只能是1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 eL+C 12=l 2+F eC b,若反应物用量比n(C 12)/n(F eL)=1.5 时即C 12 过量,先氧化完全部r 再氧化F e2+,恰好将全部 和 F e2+氧化,故氧化产物为h.F eC h,当 n(a2)/n(F eI2)1.5即C%过量特别多,多余的氯气会与生成的单质碘以及水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故答案为:F eb+C L=l 2+F eC 12;L、F eC b;L被 过 量 的 进 一 步 氧 化;(2)先向N aI O3溶液中加入计量的N a H S O3,生成碘化物即含的物质;再向混合溶液中(含1-)加入N aI O3溶液,反应得到k,上述制备h的两个反应中 为中间产物,总 反 应 为 与 H S O 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 O:和 匕,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及元素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得:2 I O3+5 H S O3=I2+5 S O +3 H+H2O,故答案为:2 I O3+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