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地理背景(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②热量条件: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易受低温冷害影响③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④农作物生长时间:4-10月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二、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布局的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三、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农业的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微点1 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2)优势:冬季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使土壤肥沃;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春旱,可改善土壤的墒情;冬季气温低,可杀灭越冬害虫及虫卵微点2 东北地区有水稻分布的原因(1)东北地区虽然纬度较高,但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水热配合较好,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
2)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向高纬度扩展微点3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3)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力高4)地广人稀,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微点4 土壤肥沃、单产高并不是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东北地区虽然土壤肥沃,但受热量条件的限制,其单产水平并不具备优势;该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最主要原因为人均耕地多,生产的粮食剩余多,因而商品率高微点5 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1)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土壤孔隙大;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夏秋季多暴雨冲刷,春季多风蚀,导致表层肥沃的黑土不断变薄2)长期高强度的开垦,只种不养,使土壤肥力下降3)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使用,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等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作物一年三熟,东北作物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人口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影响商品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政策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市场信息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欧洲奶酪市场广阔,奶酪产业规模大(2020·温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黑龙江省简图材料二 下图为图中甲地(坡度在0°~5°之间)不同坡向黑土流失形成的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统计图1)指出1971-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变化及此变化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2)简述黑龙江省春季低温对玉米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3)说明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对黑土起到的保护作用4)比较甲地阴、阳坡黑土流失的主要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北界较1971年偏北,故1971-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北界向北移动;种植边界再向北山地增多,气温降低,故种植边界继续北移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是北部以山地为主,平原少;气候风险加大2)黑龙江省的春季低温使病虫害减少,春季蒸发弱(降雪多),土壤湿度高,利于玉米生产;但低温也会造成冻害严重;播种时间延迟(土壤解冻晚,不利于播种;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3)大豆根系具有固氮作用,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可以固氮(均衡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土壤污染小);提高肥力4)由材料二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地北坡、东北坡单位面积毁地面积和沟壑密度远大于南坡,故阴坡水土流水严重。
原因是阴坡冬季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春季融雪多,水土流失严重;夏季蒸发弱,土壤湿润,下渗少,地表径流多,流水侵蚀严重答案:(1)种植北界向北移动(向北扩展或者面积变大都是错的)北部以山地为主,平原少;北部纬度高,气温低,气候风险加大2)有利:低温病虫害少;春季蒸发弱(降雪多),土壤湿度大,可以缓解春旱不利:冻害严重;播种时间延迟(土壤解冻晚,不利于播种;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3)可以固氮(均衡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土壤污染小);提高肥力4)阴坡黑土流失严重(或阳坡黑土流失不严重或涉及比较即可)阴坡冬季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春季融雪多,水土流失严重;夏季蒸发弱,土壤湿润,下渗少,地表径流多,流水侵蚀严重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如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4)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或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常见措施如下:不利区位条件常见措施气候热量不足温室大棚、地膜覆盖或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农作物品种(耐寒作物)降水时间分配不均蓄水工程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工程旱涝灾害频繁水利工程设施光照不均匀植物的下端光照不足,通过地膜覆盖反射太阳光昼夜温差增大措施地面铺鹅卵石减小措施烟雾防霜冻;东南丘陵区冬季夜晚喷水,防低温冻害地形起伏大缓坡修梯田,陡坡不宜发展农业或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灌溉水源不足、不稳定水利工程措施土壤酸种植适宜农作物,如茶树,或加石灰中和土壤瘦施肥,保持水土碱改善灌溉设施或种植耐盐碱作物干地膜覆盖生物农业病虫害生物措施:利用生物链工程措施:可在植物的生长期加塑料袋2.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思路发展方向具体内容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