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69120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应用模块产业发展工作建议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工业产品互联互通的标识解析、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应用试点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剥离重组,推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充分发挥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粘合剂作用。支持制造企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业务、新业态,实行5年过渡期内保持土地原用

2、途和权利类型不变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工业厂房、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等资源,并对办公用房、水电、网络等费用给予补助,为致力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一、 培育国有企业融合发展机制鼓励企业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引导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支持大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创新创意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建立有利于国有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激发企业活力、积极开展双创的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创新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引入有限合伙制,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研究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创新成果

3、转让的收益分配、工资奖励等制度,对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二、 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趋势(一)IC增值分销行业发展趋势1、IC分销商在产业链中角色有望进一步加强在IC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和上游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持续存在。因为资源和运营成本等原因的限制,IC设计制造商只能服务于少数全球性客户。只靠自身的渠道和销售能力,IC设计制造商难以实现类型繁杂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大部分市场开拓、产品推广和技术支持工作需要由IC分销商完成。2、上下游行业对IC分销商的技术服务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对技术支持服

4、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会更加倾向与具有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的本土分销商进行紧密合作。针对我国电子制造业的行业情况,本土IC分销商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上游原厂的产品应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次技术支持服务。3、IC分销商信息化水平将不断优化IC行业销售规模一般较大且交易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规模较大的IC分销商销售的料号、服务客户数量、合作供应商数量一般较多,且交易频次高,交易数据量大,日常交易涉及的大批量数据处理对IC分销商的信息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IC分销行业集中度上升,头部IC分销商规模进一步扩大,IC分销商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以提

5、高询价、报价、发货、交付、验收、对账、付款、开具发票等日常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我国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扶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技术进步。国家的政策支持为行业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为集成电路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加速产业的转移进程,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有望进入长期快速增长通道。随着芯片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本土IC分销商有望迎来新的快速增长契机。(二)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1、发展动能不断丰富,带动物联网在全球的持续发展从物联网概念兴起发展至今,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行业转型和消费升级三大周期性发展动能的驱动,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领域和行业成波次地动态推

6、进物联网的发展。外部周期性驱动力持续作用,物联网进入由基础性、规模化行业需求推动的新阶段。同时,受技术创新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将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的新特征。2、物联网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应用新特征不断显现物联网在各行业的新一轮应用已经开启,包括开拓新的应用范畴、逐步形成新的技术演进、促进新的业务变革。物联网应用场景迎来大范围拓展,各行业渗透率不断加速;新技术向更低成本和更成熟的方向演进,对传统技术方案形成补充完善,未来能促进物联网在垂直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促进新的业务变革是新一轮行业应用最典型的特征,企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将为企业创造新的业务内容、新

7、的商业模式,推动数据驱动的决策实现。3、物联网产业力量不断增强,供需对接仍需推进全球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IT服务商、垂直行业领军企业对物联网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产业力量不断加强。然而物联网的深度应用以及利用物联网实现大范围变革的行业企业比例不高,下游用户的主动需求不足,物联网产业供需不平衡问题开始显现,未来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隔阂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4、物联网生态之争愈演愈烈,巨头入局带来更多可能物联网平台是巨头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与重要抓手,其产业价值被普遍看好。目前设备制造商、网络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都对物联网平台有所涉足,未来该领域将进入调整洗牌期。同

8、时,边缘计算的受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通信、工业、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立足自身优势拓展云边协同生态。5、物联网与多样化技术加快融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物联网与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使得物联网具备了更加智能、开放、安全、高效的智联网内涵。人工智能从消费物联网延伸至行业物联网,多个层面完善物联网落地方案;边缘计算助力物联网边缘侧赋能,应用探索开始启动;区块链帮助拓展分布式物联网,保障物联网数据跨环节、跨行业流动。三、 物联网行业主要壁垒(一)物联网行业技术壁垒对于物联网行业,物联网旨在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泛在化、智能化信息交互及控制,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协同配合。从事物联网通信模块研发生产和

9、系统服务提供的企业,需具备较强的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专业研发能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微操作系统、与硬件紧密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信息处理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另一方面,物联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即满足不同行业应用的具体需求,由于行业的多样性,终端所采集和传送的数据与信号格式各有不同,对组网、通信和智能控制的需求各异,因此对物联网企业的应用开发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只有综合考虑客户机器设备的特点、网络环境及控制需求等因素,设计并提供有针对性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二)物联网行业设计及制造壁垒物联网行业对企业的模块设计制造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市场对模

10、块集成度、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将大量元器件根据需求布局在精细化模板中对于线路板设计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高频高速的调制方式对线路板设计及后续的产品制造更是形成了更高的挑战,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模块设计能力、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较强制造能力,才能够满足市场对于模块的制造需求。故较强的设计及制造能力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形成了壁垒。(三)物联网行业人才壁垒物联网行业对企业的研发及技术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发人员需在对产品方案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提供产品技术支持,研发符合应用场景的模组或终端设备,选择符合行业环境的信息传输技术方式以及开发出行业应用平台与中间件等。因此,本行业需要对于电子元器件具有较为深

11、刻理解、具有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行业应用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力的人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些人才需要有业内长期的实践才能积累相应的经验和能力,故专业高素质人才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形成了壁垒。(四)物联网行业经验和先发优势壁垒物联网行业企业除需拥有较强的相关技术研发能力外,还需要对客户所在业务领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客户机器设备的特性、客户的决策流程及生产控制需要等应用行业的相关信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随着应用不断深入,对相关行业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将更加重要。特别对于物联网行业,由于物联网从概念的提出到与行业具体应用相结合的时间不长,多数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部分起步较早的物联网企业可以

12、凭借其拥有的技术能力以及行业经验,使大多数行业客户接受其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标准,加强与客户间的依存度。后进入者无法获得此类先发优势,因此行业经验和先发优势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形成了壁垒。四、 强化融合发展用地用房等服务支持制造企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业务、新业态,实行5年过渡期内保持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不变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工业厂房、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等资源,并对办公用房、水电、网络等费用给予补助,为致力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五、 完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13、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新产品、新业态的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环境。适应制造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趋势,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用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融合标准制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新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网络。六、 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完善工业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规,健全工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信

14、息采集汇总和分析通报机制,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组织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试点示范,支持系统仿真测试、评估验证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访问控制、追踪溯源、商业信息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产品产业化。以提升工业信息安全监测、评估、验证和应急处置等能力为重点,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建设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中心,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安全支撑。七、 基本原则(一)坚持创新驱动,激发转型新动能积极搭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各类互联网平台,充分汇聚整合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双创力量和资源,带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经营机制、销售理念和模式等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发制造

15、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二)坚持融合发展,催生制造新模式促进技术融合与理念融合相统一,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发挥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构建开放式生产组织体系,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三)坚持分业施策,培育竞争新优势深刻把握互联网技术在不同行业、环节的扩散规律和融合方式,针对不同行业、企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水平差异,完善融合推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四)坚持企业主体,构筑发展新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优化服务,妥善处理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全面推进与错位发展、加

16、快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形成公平有序的融合发展新环境。八、 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工业产品互联互通的标识解析、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应用试点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剥离重组,推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充分发挥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粘合剂作用。九、 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推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基础。组织实施芯火计划和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加快传感器、过程控制芯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产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