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34907520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文化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客家文化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客家文化阅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客家文化阅读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客家文化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文化阅读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客家文化阅读及答案 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家庭方面。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支持自己的孩子读书。即使贫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的家庭,也是如此。旧时,有卖田地供子女读书的;有常年吃稀粥咸菜,从嘴里掏出钱来做子女学费的;有挑担、卖樵(柴)供子女上学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旧志书上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的学生由于家里贫苦而不能一心读书,他的父亲就从千里之外背着书回来教他;有的妻子为了供丈夫读书,就帮人舂米,两天只吃一次饭。 家族方面。各宗族都很重视兴学育才,办好本族子弟的教育,把这视为本

2、族兴旺发达的大业。宗族的祠堂大都用来办学馆、学校,祠堂亦学堂,确保子弟就读。各宗族大都置有“公田,收取的租谷或租金(俗称“公尝),用途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本族子弟,包括开办学校,聘请教师,奖励学业优秀子弟,资助无钱读书的子弟等。大量宗族在这方面都有议定,有的还载入族谱。如池氏族谱载:“御制有曰:从今不薄读书人,况宗族乎!自后,凡入泮者(注:经考试录取进府、州、县学读书的生员,俗称“秀才),众公太及本房公太,各贺银叁两。再如宁都直隶州志称:“赤贫之士朝入胶庠(注:胶为大学,庠为小学),暮成富室,激劝之方,最为尽善。 城乡方面。各族姓社区竞相义举,集资办学。至清代中期,蒙馆、社学、义学、书院数

3、以千计、学风鼎盛。古时若出了秀才、举人、进士,现代若出了大学生,不管出在哪家,都被视为全乡、全村的荣耀。在一些乡村,采取各种方法,筹集钱粮,用于资助和奖励学生读书。这一做法,旧时有,现在亦有。有的地方,筹集奖学基金,对考入高中、大学的学子,奖励多少,或补助多少,都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勉励学生努力读书。 海外方面: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热心桑梓,大方解囊兴办了大量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其中,他们最为关注、最乐意资助的.,便是教育事业。以梅州市为例,早在清末,就有不少华侨和港澳同胞,或个人捐款,或募集资金,在家乡兴建中、小学堂。驰誉海内外的梅县东山中学,从1913年创办到1949年,华侨捐资兴建的教学

4、楼、礼堂、图书馆、科学馆等,就有12座。客家地区大量建筑完美、设备设施完善的学校,大多数都是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兴建的。如闽西巨富胡文虎30年代在南洋发达后,自己一个人就曾赞助、承办中小学达1000多间。当代的曾宪梓、田家炳等大量侨领,更是这方面的楷模。华侨和港澳同胞乐于捐资助学,反映了客家人热爱桑梓的秉性和崇文尚学的良好传统。 社会舆论方面。客家地区广泛流传这样的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条鲤(女麻)八尺长。鲤(女麻)头上承灯盏,鲤(女麻)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 “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有老婆。山鹁鸩,咕咕咕,唔读书,做苦工。这两首童谣充分反映客家从小就

5、被灌输了崇文尚学的观念。在客家民间谚语中,也不乏这类内容,如:“耕田爱(要)养猪,养子爱读书。“子弟不读书,好比有眼珠。不识读书,有目无珠等。 这些童谣、谚语,是前述几个方面的思想轨迹,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是整个客家人的共识。可以说:在客家人生活的社会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蔚为风气,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 1请你阅读上文后,写出文章的主旨大意: 答: 2本文依次从家庭、家族、_、_、_方面阐述“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蔚为风气的。 3本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和_;语言的主要特点是_。 4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上品味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这个句子的精妙之处是_. 参考答案: 1在客家人生活的杜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或;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的蔚为风气,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意思对即可) 2城乡、海外、社会舆论 3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层次明显;通俗易懂(平白自如话)。 4例如1:“光、“郎、“塘押韵,琅琅上口。 例如2:以景写情,“秀才郎“骑白马是世人理想、期盼之情的表露。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