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小知识儿童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4823202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小知识儿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小知识儿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小知识儿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小知识儿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小知识儿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小知识儿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小知识儿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小知识一、心理小知识1.在大庭广众之下需要帮助时,不要对着人群寻求帮助,而是具体到某个人。比如穿蓝色衣服的大姐,戴眼镜的大叔!责任分散效应,当旁观者超过一定人数时,旁观者会产生责任分散的心理。人数越多,这种心理会越普遍,也即看热闹的人会越多。这时候你就需要让旁观者重新将责任集中到他身上。比如,直接指着某人说:“你!我需要你的帮助”。2.帮助他人等具有爱心行为的男人对女性更具吸引力。实验表明,女性更看重无私的男人,高利他主义的男人更得女性的青睐和好感。3.你想给一个人留下印象或产生连结时可以选择送TA一个礼物或者给予一个好处。互惠规范,当别人给你好处时,你会处于一种精神紧张的状态,直到你

2、回应了这些帮助,这种紧张才会消失。4.TA倾向于喜欢那些TA认为喜欢TA的人。适用于友谊。5.人们往往会喜欢他们能密切接近的人。因为人存在这样一种一般性倾向:只是由于仅仅曝光就会喜欢某种客体或者人。你对某种事情或者人了解越多,你就越喜欢它。仅仅曝光效应指的是:总的来说,你会越来越喜欢临近你的人。6.女人的反应风格偏向于思考和回味,倾向于过度集中在自己的问题上。研究表明,反复想着抑郁的人更有肯能患上严重的抑郁。7.恋爱关系常常始于爱情,终于亲情。并不是没有那么爱或者不爱了。很多爱的关系开始时都有一个极其强烈、专注的阶段,人们称之为情欲型爱。随着时间推移,关系双方倾向于转变成一种强度降低但亲密加深

3、的状态,这被称为伙伴型爱。当你发现自己处于恋爱关系当中时,预见这种转折能让你更好的处理好关系这样一来你不会误将这种自然的变化看成是情已了的过程。8.“口误”有可能是心里话。当你讲话或者行为中表露出无意识的渴望时,“弗洛伊德失误”就出现了。口误的内容往往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的反应和写照。9.压力大?难受?想哭?主动为自己创建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吧。永远不要说关于你的不好的事情。将你的反应、想法和感受同你的朋友、同事、家庭成员以及他人进行比较,估计出自己行为的适宜性以及你的反应同社会规范的关系。10.压抑自己的负面想法会损坏心理和身体健康,选择信任他人或倾诉则是应对的好办法。压抑关于个人创伤、失败、

4、悔恨或者羞耻经历的想法和感受会大大降低精神和生理健康。这种抑制是一项繁重的心理工作,慢慢的,他会损害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信任他人可以抵消这种压抑的消极影响,倾诉的体验通常可以在几周或几个月后改善生理和心理健康。二、心理效应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

5、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它的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

6、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纽约市运用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纽约市这种做法曾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

7、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责任分散效应事情不管是真是假,只要人们愿意相信,那明明是假的,也会变成真的。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

8、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

9、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没想到这个理论风行了四十年之后,2007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三位学者发表论文指出:当年纽约时报报道的凯蒂案根本是编故事。根据警方的纪录,凯蒂并没有被追杀三次,而

10、是发生在阴暗的街角。根本没有人开灯立于窗前观看,因为那里根本看不见什么窗户,当然没有三十八位目击者。并且确实有人报警,警察赶到现场时,凯蒂还没死,送到医院急救,后来伤重不治才死的。纽约时报的报道登出之后,有人就提出证据,说明这件事的许多情节是无中生有,但没人理会。凯蒂案就这样一传再传,旁观者效应也就如此一教再教,学生们一学再学,变成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他在书中阐

11、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人际交往中,人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

12、从而造成人认知的障碍。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以点代面;第二,它把 并无 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霍桑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又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

13、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

14、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习得性无助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由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

15、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让自己的眼光再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证人的记忆效应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

16、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