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单元过关检测-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08115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单元过关检测-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五章 单元过关检测-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五章 单元过关检测-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五章 单元过关检测-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五章 单元过关检测-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单元过关检测-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单元过关检测-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足量的SO2后,试管和中溶液的颜色分别是()A.为红色,为红色 B为蓝色,为无色C.为无色,为蓝色 D为红色,为无色答案D解析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这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2.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A.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D.氨气通入水中答案C解析A项中SO2作还原剂,错误;B项中Cl2作氧化剂、还原剂,错误;D项中NH3与

2、水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3.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1)a和b混合气体变红棕色(2)c和d混合产生白烟(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a、b、c、d、e依次可能是()A.O2、NO、HCl、NH3、CO2B.O2、NO、NH3、HCl、SO2C.NO、O2、NH3、HCl、SO2D.HCl、CO2、NH3、H2S、CH4答案C解析a和b混合后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a和b分别为NO、O2中的一种;b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b为O2,a为NO;c和d混合产生白烟,则c和d分别为NH3、HCl中的一种;c通入

3、少量溴水中使溴水变成无色透明液体,则c为NH3,d为HCl;e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e为SO2。4.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能制得漂白粉B.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答案C解析A项,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能制得漂白粉,正确;B项,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钝化,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正确;C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而二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错误;D项,可通过蒸发海水

4、获得食盐和淡水,此方法为物理变化,正确。5.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CO2HCl:用饱和的NaHCO3溶液B.CO2SO2:用饱和酸性KMnO4溶液C.Cl2HCl:用饱和的NaCl溶液D.SO2HCl:用饱和的Na2SO3溶液答案D解析D选项不仅除去了氯化氢,二氧化硫也会被吸收,错误。6.关于非金属元素Si、N、S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单质均为气体B.它们在自然界中都存在游离态形式C.它们都有对应的含氧酸D.每种元素都只有一种氧化物答案C解析A项,Si、S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而N的单质为气体,故不选A;B项,Si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5、,故不选B;C项,均为非金属,存在对应的酸性氧化物,则都有对应的含氧酸,故选C;D项,N和S的氧化物有多种,故不选D。7.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答案A解析B选项不能充满;C选项Cl2几乎不溶于饱和食盐水;D选项氮气不溶于盐酸。8.按如图进行实验,试管内装有12 mL NO,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 mL O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B.试管内气体为无色的NOC.试管内气体为无色的O2D.试管内充满了液体答案B解析据题意在装有NO

6、的试管内通入O2时依次发生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二者相加得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由于,即NO过量,试管内剩余气体为无色的NO,液体未充满试管。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答案A解析A项,浓硝酸光照下发生分解生成NO2,NO2溶于浓硝酸中使浓硝酸呈黄色;B项,Cl2氧化

7、I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C项,溶液中若存在Ag或SO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D项,常温时,Cu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10.甲和乙两种物质混合反应(反应可加热),将所得气体通入适量的丙中,丙中不能产生明显化学现象的是()答案B解析A项,C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SO2和H2O,澄清石灰水能与CO2、SO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项,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加热时也得不到Cl2,所以品红溶液不褪色;C项,浓氨水与碱石灰作用可得NH3,NH3溶于水与AlCl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项,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HNO3能将HSO氧化为SO,从而产生Ba

8、SO4白色沉淀。11.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易溶于水答案D解析A项,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错误;B项,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O,SO与酸化的Ba(NO3)2溶液反应,被其中的H和NO氧化为SO,SO与Ba2结合为BaSO4

9、沉淀,错误;C项,铁与硝酸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错误。12.无色的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气体甲经过如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A.NH3、NO2、N2 BNH3、NO、CO2C.NH3、NO2、CO2 DNO、CO2、N2答案B解析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故A、C错误;又经过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证明有CO2、NO,最后通入水中几乎无气体剩余,证明气体甲中无N2,故B正确、D错误。13.类推的思想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

10、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故硝酸与镁反应也生成氢气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和铝钝化,故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铁和铝钝化答案D解析A项中CO2无还原性,不能使酸性KMnO4褪色;B项中金属与HNO3反应不产生H2;C项中CO2无漂白性,不能使品红褪色。14.1 L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 mol/L和0.4 mol/L。若向该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能溶解铜粉的质量为()A.2.4 g B3

11、.2 g C6.4 g D9.6 g答案D解析混合溶液中n(NO)0.1 mol,n(H)0.9 mol,3Cu8H2NO=3Cu22NO4H2O,NO的量不足,按其来进行计算,最多溶解Cu:0.15 mol64 g/mol9.6 g。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13分)X、Y、Z、W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气体。已知: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物质;Y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W气体的水溶液滴入酚酞变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X、Y两种

12、气体按物质的量之比11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2)科学家发现,Z在催化剂条件下能与W反应,反应产物中的单质应是(填化学式)_;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则其中的氧化剂是(填化学式)_。(3)在Z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4)检验W气体的方法是_。答案(1)Cl2SO22H2O=4H2ClSO(2)N2NO2(3)12(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为NH3(合理即可)解析X、Y、Z、W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气体,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物质,则X是二

13、氧化硫;Y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则Y是氯气;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则Z是二氧化氮;W气体的水溶液滴入酚酞变红色,说明W气体为碱性气体,则为氨气。16.(15分)(1)SiO2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是制备现代通讯材料_(写该材料名称)的主要原料;以SiO2为原料,在工业上制备单质硅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常温下,SiO2可与一种酸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重要应用是_。(2)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的浓硫酸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mL。若使剩余

14、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KNO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根据下图操作及现象推断酸X为_(填序号)。答案(1)光导纤维SiO22CSi2COSiO24HF=SiF42H2O刻蚀玻璃(2)大于3Cu2NO8H=4H2O3Cu22NO(3)浓硫酸解析(1)SiO2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其用途也非常广泛,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也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硅,碳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单质,化学反应方程式:SiO22CSi2CO,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用于刻蚀玻璃,化学反应方程式:SiO24HF=SiF42H2O。(2)根据2H2SO4(浓)CuCuSO4SO22H2O,且该反应必须用浓硫酸。所以还原0.9 mol的硫酸所需硫酸大于1.8 mol。即所需体积大于100 mL;铜片不与稀硫酸反应,加入硝酸盐后相当于组成了稀硝酸。离子方程式为3Cu2NO8H=4H2O3Cu22NO。(3)由图中铁未见溶解,则酸一定不是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则加入酸可能为浓硫酸或浓硝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