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外贸职院民航概论讲义04空中交通管理

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5.17KB
约11页
文档ID:348007459
山东外贸职院民航概论讲义04空中交通管理_第1页
1/11

第四章  空中交通管理§4-1概述一、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航空活动初期,目视飞行规则;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空中交通管制员(2)第二阶段(1934-1945年):以程序管制为核心的空中交通管制;(3)第三阶段(1945-20世纪80年代):雷达管制和仪表着陆系统;(4)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空中交通管理取代空中交通管制; 二、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和组成1、基本任务:使航空公司或经营人能够按照原来预定的起飞时间和到场时间飞行,在实施过程中,能以最少(小)程度的限制,不降低安全系数地有序运行2、组成部分:空中交通服务(ATS)空域管理(ASM)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 §4-2空中交通服务一、空中交通服务的目标(1)考虑到空域使用现状,采用一切可用的间隔,发布指令,防止空中的航空器相撞,防止出现各种事件(差错、严重差错、危险接近等);(2)利用一切手段,包括使用地面活动雷达等,切实采取措施,防止飞机和障碍物(可以是地面停放的飞机等)在起飞、降落及其相关区域出现相撞等事故或事件;(3)对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准确地掌握飞行动态,确定航空器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事关飞行冲突调配的主要航空器,利用合理的间隔标准,及时发布指令,实现加速空中交通流量,维持良好运行秩序的目的。

4)为了航空器的安全、有序地运行,为其提供各种建议、情报、信息来避开危险天气及各种限制性空域5)在航空器遇险或需要提供搜寻、救援服务时,通知各保障单位及时开展工作二、空中交通服务的组成(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TC)区域管制服务:在航路上的管制;进近管制服务:在飞机离场或到场时的管制;机场管制服务:机场控制2)飞行情报服务(FIS):航站终端自动情报通播(ATIS);空中交通咨询服务(ATAS);(3)告警服务(AS):当航空器处于搜寻和救援状态时,涉及向有关单位发出通知,并给予协助的服务 三、间隔标准—最低间隔标准目的:保证任何两个航空器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防止航空器相互危险接近和相撞; 1、垂直间隔(1)高度层(Flight Level—FL):国际标准大气一1013.2毫巴为基准,按每100英尺作为一个高度层2)高度层间隔:①国际标准:A)29000英尺(8850m、FL290)以下(含29000英尺),每2000英尺(600m)为一个顺向高度层;FL290以下,磁航迹在0°~179°的飞机使用的是奇数高度层;磁航迹在180°~359°的飞机使用的是偶数高度层确保了不同航迹的飞机至少有1000英尺的垂直间隔。

B)29000英尺(8850m、FL290)以上,每4000英尺(1200m)为一个顺向高度层; 不同航迹的飞机至少有2000英尺的垂直高度间隔C)北大西洋上空,已取消FL290的限制,在整个空域内,两航空器之间采用1000英尺的间隔②我国高度层标准:A)6000m以下,以300m为一高度层间隔;B)6000m~12000m范围内,以600m为一高度层间隔;C)12000m以上,以1000m为一高度层间隔③注:A)飞行高度增加,气压降低,高度表灵敏性变差,高度层间隔变大;B)高度表测量精度提高,垂直间隔随之缩小2、水平间隔(1)横向间隔:航空器侧方的最低间隔距离①目视导航:可用指示出的不同的地理坐标来确定间隔;②VOR导航:两航空器航迹的夹角至少大于15°,距离大于15海里;③NDB导航:两航空器航迹的夹角不小于30°,距离大于30海里;④推测导航:两航空器航迹的夹角不小于45°,距离大于15海里2)纵向间隔:使用同一航道和在机场起飞和进近的间隔规定、分类:时间间隔、距离间隔①时间间隔:A) A)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用时间间隔要涉及到航空器越过报告点的位置的准确性、报告位置次数、适中的准确性等;B) B)纵向间隔的时间标准常用类型:ⅰ航空站飞机放行间隔规定;ⅱ航空站进场飞机间隔规定;ⅲ同时有进场、离场飞行时的间隔规定;ⅳ区域管制的间隔规定;ⅴ马赫数间隔规定;ⅵ涡流间隔规定。

②距离间隔: 飞机用测距仪(DME)定位,可用距离间隔四、飞行规则分类:通用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和仪表飞行规则;1、通用飞行规则(1)保护人身和财务的安全:飞机未经特殊允许或紧急情况不得在稠密居民区上空飞行,飞机上不得下抛任何物体,不得拖曳其他物体或做特技飞行2)避免碰撞:①航空器不得飞近到与另一个航空器有可能相撞的区域,除特殊允许,不得到禁区飞行②航路权(优先通行权):航空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行右侧通行权,在超越时按如下规定: 进近时:两架飞机相向飞行,各自右转; 交汇时:左面的航空器给右面的让路; 超越时:超越者要改变高度或者向右转; 降落时:空中或地面的飞机为在最后着陆的飞机让出航道,高度高的飞机为高度低的飞机让路; 起飞时:滑行的飞机为起飞飞机让路③机上灯光标志:飞机必须按规定装有防撞灯和导航灯;④在机场附近要按机场上空规则飞行3)飞行计划:飞机每次飞行都要向空管部门提交飞行计划4)时间:使用世界协调时间,24小时时制计时5)空中交通管制的要求①空管许可:飞机的管制飞行必须获得空管许可后才能进行②位置报告:在空中管制飞行中在规定的报告点,航空器必须尽快报告飞越的时间、高度,在没有设定报告点的区域,飞行人员定时向空管单位报告位置。

2、目视飞行规则(Visual Flight Rules-VFR)3、仪表飞行规则(Instrument Flight Rules-IFR)五、通信标准1、频率分配2、语言的规范 §4-3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一、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任务与组织1、空中交通管制的任务目的: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及障碍物相撞,并且要使空中交通有序高效地运行任务:(1)为每个航空器提供其他航空器的即时信息和动态(它们将要运动的方向和变化)2)由这些信息确定各个航空器之间的相对位置3)发出管制许可,使用许可和信息防止航空器相撞,保障空中交通通畅4)用管制许可来保证在控制空域内各航班的间隔,保证飞行安全5)从航空器的运动和发出的许可的记录来分析空中交通状况,从而对管制的方法和间隔的使用进行改进,使空中交通的流量提高2、空中交通管制的组织机场范围内:机场控制塔台(TWR)――在起落航线上为飞行提供的管制服务多用于目视可见的飞机进近管制服务:进近管制室(APP)――对按仪表飞行规则在仪表气象条件起飞或降落的飞行提供服务航路管制服务:区域管制中心(ACC)――对航路(线)提供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3、空中交通管制的责任和移交:(1)责任:一次控制的飞行在一个空域中只能由一个管制单位来管理;一个交通管制单位必须为在它管制之内的空域中的所有航空器的安全负责。

2)责任移交规则:①两个区域管制区域的移交:管制航空器的单位要把航空器越过管制区边界的时间通知下一个管制区,进行移交;②区域管制和进近管制之间的移交要双方管制员同意,然后通知驾驶员,进行移交③进近管制和机场管制之间的移交,在地面由机场管制员负责;在空中主要依据按什么规则飞行,按目视飞行规则(VFR)由机场管制负责,按仪表飞行规则的飞行由进近管制负责④在有很多管制扇面的情况下,航空器每次穿越扇面的界限,都必须由飞出方的管制员请求,在进入房的管制员同意接受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时间内移交4、管制许可:许可是由驾驶员提出请求后,管制员发出的下一步行动的指示和指令1)许可的内容:①飞机的编号(明确许可的对象); ②许可范围;③航路;④飞行高度层:包括进入航路的指定高度层,或申请后改变高度;⑤在进近或离场时必要的机动飞行2)控制空中交通流量;二、机场管制服务机场管制服务由机场管制塔台提供1、服务的范围和任务:(1)服务的范围:①航空器在机场交通管制区的空中飞行;②航空器的起飞和降落;③航空器在机坪上的运动;④防止飞机在运动中与地面车辆和地面障碍物的碰撞2)机场地面交通管制员:控制在跑道之外的机场地面上,包括滑行道、机坪上的所有航空器的运动;(3)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负责飞机进入跑道上的运动和按目视飞行规则在机场控制的起落航线上飞行的交通管制。

2、起落航线:(1)定义:对于起飞和降落的飞机在机场要按一定航线飞行的航线;(2)组成(5段,每段航线成为一个边):①第一段(第一边、逆风边):航迹平行于跑道,方向与着陆方向相同;②第二段(第二边、侧风边):垂直于跑道;③第三段(第三边、顺风边):航迹平行于跑道,航向和着陆方向相反;④第四段(第四边、基本边):方向和跑道垂直,它的终端在跑道和中心线的延长线交点处;⑤第五段(第五边、末边):方向对准跑道中心线,飞机沿着它着陆3)旋转方向:一般左旋,称为左航线三、进近管制:Δ针对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的起飞和着陆的管制1、服务任务:做好和塔台管制与航路管制的衔接2、间隔控制:(1)离场控制:对于离去的按IFR飞行的飞机在离开地面后就由进近管制员控制2)等待航线:当进近着陆的飞机较多而且大约同一时间到达时,保证飞机正常的着陆间隔四、区域(航路)管制:1、目的:提供航空器在航线上的飞行管制,航空器在航线上的飞行有区域管制中心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每个区域管制中心负责一定区域上空的航路、航线网的空中交通管理2、任务:根据飞机的飞行计划,批准飞机在其管理区内的飞行,保证飞行的间隔,然后把飞机移交到相邻空域,或把到达目的地的飞机移交给进近管制。

五、程序管制:1、程序管制用无线电通信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的管制2、飞行计划:(1)飞行计划:由航空器使用者(航空公司或驾驶员)在飞行前提交给空中交通服务当局的关于这次飞行的详细说明;(2)目的:①空中交通服务单位根据批准的计划对航空器提供管制、情报等服务;②在航空器发生事故时,飞行计划搜索和救援的基本数据3)内容:①飞行规则:②飞机的编号;③飞机型号;④真空速;⑤起飞机场;⑥起飞时间;⑦巡航高度、速度;⑧航路;⑨目的机场;⑩预计飞行时间;⑪纪要;⑫起飞油量;⑬备降机场;⑭机长姓名;3、飞行进程单:各个管制单位收到飞行计划后填写飞行进程单(Flight Progress Strip)来实行和记录程序管制的过程;六、雷达管制1、雷达的基本原理:利用无线电波在遇到障碍时发生反射,从而利用接受反射的信号探测前方物体;2、雷达的操作:3、航管雷达的类型:(1)一次雷达:分类:①机场监视雷达(ASR):距离为100海里,主要时塔台管制员或进近管制员使用;②航路监视雷达(ARSR):250海里以上,设置在航管控制中心或相应的航路点上;③机场地面探测设备(ASDE):作用1英里,用于繁忙机场的地面监控。

2)二次雷达:空管雷达信标系统:识别系统4、雷达管制:控制飞机的间隔,从而保证飞行的安全 §4-4 航行情报服务一、 航行情报服务的机构和内容Δ为保证飞行的安全,民航当局要向驾驶员和有关航行的系统提供准确的飞行前和飞行中所需的情报,这个任务称为航行情报服务Δ航行情报服务的具体内容: 编辑出版航行资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