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平凉两地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天水、平凉两地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60分)。 1.秦汉时丞相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 B.专制君权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科举制下选才之盛 2.有的学者认为:官僚体制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设置节度使 D.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3.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这反映了 A.专制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B.专制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丞相权力被削弱 D.中央与地方权力矛盾日益尖锐 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审判流程公开公正 C.具有权力制约思想 D.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5.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6.《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反映出唐律的主要特点是 A.轻罪重刑 B.礼法结合 C.细密严苛 D.条文清晰 7.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但是日耳曼各国纷纷尊奉罗马为正统,特别是各个日耳曼王国将各自部落的习惯,借助于罗马法的某些术语,并吸收罗马法的一些原则,编纂为成文法典。这说明 A.罗马法丰富了其他民族文明的成果 B.罗马法的适用地域和对象不断扩大 C.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 D.被征服地为罗马法的完备发达折服 8.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垄断对外贸易 9.宋代的乡约制度,主要功能是扬善惩恶以及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以上材料可见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 10.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B.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D.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荣氏面粉远销英、法,出口增长 C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顺利完成 D 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 A.A B.B C.C D.D 12.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公开批判杜甫描写盛唐景象的名句“香稻啄余器粒,碧梧栖老凤枝”,应是“鹦鹉啄粒,凤凰栖枝”。这反映胡适 A.痛心国家危亡的爱国情绪 B.抨击封建王朝的儒者之风 C.支持文学改良的坚定态度 D.宣扬国民平等的价值观念 13.毛泽东在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文章描述的现象表明 A.反帝反封得到民众高度认可 B.列强和封建军阀开始勾结起来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渐成熟 D.国民革命得到各阶层普遍支持 14.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这两次 A.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B.利于抑制恶性通货膨胀 C.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15.晚清到民国时期,国内掀起了编撰辛弃疾年谱的热潮。年谱多涉及辛弃疾追杀义端、手擒张安国、建“飞虎军”、死后削爵、追赠“忠敏”等内容。这一时期出现辛弃疾年谱热的主要原因是 A.政权更替带来的动荡局势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C.伦理纲常占据主导地位 D.宋词文化受到国民的青睐 16.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十月革命 (  ) A.爆发具有必然性 B.具有重大意义 C.推动了俄国发展 D.深受西欧影响 17.“在英属巴巴多斯(加勒比海岛屿),1640年时仅有数百名黑人,然而到1685年,黑人已达4.6万人,而白人才2万人。同样,在法属安塔提克(美洲岛屿),到1700年时有4.4万黑人和1.8万白人。”由此可知,欧洲的殖民扩张 (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传播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 C.引起了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 D.导致了不同种族人口的流动 18.1904年,德国讽刺画报刊登了这样一幅漫画:非洲土著被商人灌酒,后被士兵放到滚压机下,碾轧成一枚硬币,而站在一旁的传教士正在向非洲土著布道。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  ) A.价格革命 B.殖民掠夺 C.商业革命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9.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其“和平”是指 (  ) A.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 B.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 C.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 D.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 20.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这种情况促使 (  )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15.3% 11.2% 12.3% 16.3% 20.8% 通货膨胀 15.3% 43.9% 11.1% 19.1% 32.5%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 B.欧美社会保障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欧美各国进一步增加关税壁垒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 简答题(40分)。 25.(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专制到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请根据图示判断两图分别属于哪一朝代,并将图示按照标号补充完整。(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构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7分) 22.(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清末新政在教育和军队体制改革中产生的具有相当数量的新型人才,加上改革中得到加强的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三股新的社会力量。清政府原来设想新政改革能够同化他们,使之成为巩固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但是,这三股力量却成了清政府的对立面。清政府专制政体在它拥有足够充分、集中的权威时,不仅没有很好地运用其权威力量来正确解决民族危机和内政危机,反而镇压了戊戌变法,从而使其权威的合法性大大受损,对社会各阶层的吸引力减弱。另外,清政府因为完全是被动的、犹豫再三才推行新政,所以推行新政后既不能吸收他们,也不能控制他们。正是在新政改革中催生的这三大社会力量成为埋葬清王朝的掘墓人。 ——摘编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产生的“三股新的社会力量”,并说明其没有“成为巩固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大社会力量是如何成为“埋葬清王朝的掘墓人的。(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8分) 答案 1-10 BDACA BAABC 11-20 BCADB ADBCA 21. (1)朝代:秦朝、唐朝。填空: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门下省;④尚书省。 (2)权力归属: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答临时大总统亦可);司法权属于法院。基本原则:按照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22. (1)三股力量:新型知识分子(留学生或新式学堂学生),新型官兵(新军),民族资产阶级。 原因:清政府没能解决危机,却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