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残疾人发展监测评估工作计划

举报
资源描述
加强残疾人发展监测评估工作计划 一、 加强残疾人发展监测评估 各部门将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确保规划落实。各地要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工作考核。各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有关部门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相关规划、政策及指标的中期评估、调整落实提供决策依据。 二、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残疾人,即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丁启文强调指出:我曾说过,因难不是这个群体的固有属性,而特殊是残疾人离不开对物的依赖,原因在此。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自然有特殊心理、特殊需求,残疾人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都要采取特殊手段。了解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从残疾人实际出发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对象需求的多样性 残疾人对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有着各种需求,由于残疾人自身的障碍和需求的多样性迫切需要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明确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倾听残疾人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并针对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切实服务,以满足残疾人多样性的需求。 (三)工作内容的综合性 1、领域的综合性 即我国残疾人事业由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权益保障、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社会事业。 2、学科的综合性 即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专门学科的成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结构的综合考察和分析研究。这不仅在于残疾人事业是多学科、跨部门、综合性、社会性很强的事业,而目还在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度很大,有许多综合协调工作要做。 3、方法的综合性 即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团体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认识了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加强专业训练,将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残疾人事业专业技术人才。 (四)工作过程的艰难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一般社会工作不同,它的工作过程的艰难性显得尤为突出。残疾人群体不仅人数非常庞大,而目他们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其需要帮助的范用非常广。社会上一些人扶残助残意识不强,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无疑增加了工作过程的难度。残疾人每项社会工作的落实,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就要做许多艰苦的联络、协调和落实工作。弄清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 三、 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一)残疾人群体基本生活目标的改变 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期,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目标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可是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新残疾人观的产生改变了残疾人群体的这一目标,残疾人群体除了满足温饱水平之外,现在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问题有了一定的要求,希望能够得到和健全人一样平等的机会与各项权利,最重要的是现在残疾人群体中的许多人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 (二)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可实际上残疾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述各种身体的不同缺陷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之外,他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来自自己内心或是周遭环境的压力会让他们形成困境,比如基础设施不健全、别人的嘲笑或是异样的眼神、自己对自己的埋怨等等都会给残疾人群体带来不便与被边缘化不适感,残疾人群体所遭受的不幸并不仅仅只是所看到的表象。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残疾人群体更加需要的到帮助,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则能够给残疾人群体提供相对专业的帮助。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职业进入中国的时间不算太久,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仍然不是太过熟悉,因此社工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受一些误解,简单来说,社会工作就是一种帮助人与解决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和其他弱势群体。而相比起其他的弱势人群,残疾人群体有其特殊性,正如上文讲述的,残疾人群体所遭受的痛苦和困境往往都是双重的,与此同时,社工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时候,也需要更加清楚地明白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给残疾人社会工作带来的艰巨性,因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有可能被误解,还有残疾人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困难需要克服。 (三)助人自助的要求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就已经起步并且不断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残疾人事业在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已经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残疾人事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特点与基本方法主要是积极推进法制建设。但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化越来越得到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不能简单的来辅助他们、给他们提供便利,而是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己来帮助自己,甚至是要让他们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人,私以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这一点恰巧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中帮助服务对象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这层含义不谋而合,因此,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四、 残疾人保障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领导残疾人保障发展 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残疾人发展 坚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保基本、兜底线、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改善生活品质,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依法治理残疾人发展 健全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形成残疾人组织依法发挥作用、残疾人依法办事的工作格局,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 (四)坚持残疾人保障改革创新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残疾人工作制度、助残资源共享共用、智能智慧化服务、普惠+特惠保障标准等机制。 (五)坚持残疾人保障实事求是 立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文化古城优势,集成政策、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 五、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8000多万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状况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甚至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由于残疾人脱贫难,脱贫后又容易返贫,所以,在我国,残疾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另外,残疾人没有住房和住危房的还有100万人;目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还有60%~70%得不到康复服务;在我国1000多万重残者中,除约有100多万是因年老、年幼、或是因战因公负伤致残,享受到国家抚恤或集体的供养、救济外,其余则只能靠家庭、亲属供养、抚养,其家庭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已不堪重负;残疾人的教育程度低,就学率远远低于健全人的就学率,目前还有24万残疾儿童上不了学;残疾人就业率远比健全人就业率低,且非正规就业比重大,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很低。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城乡差距大 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有622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严重落后于城市。农村贫困残疾人比重高,绝大多数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严重缺失,这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农村成年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仅占10.1%;41.8%的农村残疾人除了残疾同时还患有其他疾病,而仅有2.3%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有病而不去就医的残疾人中85.1%是因为没有钱;仅有3.2%的残疾人回答乡镇和村里有残疾人康复措施或者康复活动。在全省100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中,仅有20%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在教育保障方面,16岁以下的农村残疾人在学校就读的仅占35%。 (三)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对残疾人来说,群体支持和个体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以占残疾人绝大多数的农村残疾人来看,在目前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血缘和亲缘关系所提供的个体支持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要力量,群体支持力量较弱,效果不显著。目前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收入太低,其次是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匮乏,还有看病及子女上学的花费太大。我国农村残疾人家庭掌握的社会资源极少,获取财富的机会远远小于健全人家庭,其经济能力往往非常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残疾人家庭往往是当地农村经济条件最差或较差的家庭,家庭支持系统独木难支,很难持久稳定,这也成为我国农村残疾人长期沦为社会底层,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健全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我国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所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我国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六、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突出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有8000多万残疾人口,残疾人作为特殊人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同样具有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是面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存在严重不足:一是过低的保障水平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生活与保障要求。残疾人由于就业困难,导致收入低,同时对辅助器械、康复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但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标准低、难以满足需求。二是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状况不理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象针对的是全体农民,但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出现了医药费实际报销少的现象。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差距过大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明显优于农村。目前我国70%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1230万农村残疾人没有摆脱贫困,260万城镇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截止2015年年底,农村残疾人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255元,城市残疾人低保平均标准是每人每月439元。城镇残疾人口中,有275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镇残疾人口总数的13.28%;而农村残疾人口中,有319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仅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5.12%。由此可见,城乡存在的过大差距,不利于保障困难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七、 残疾人保障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残疾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新提升,生活品质实现新改善。残疾人综合保障制度更加系统协调,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残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