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别扭(bié)   譬如(pì)   丁卯(mǎo)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生疏(shū) 字帖(tiē)   诲人不倦(huì) C.恢复(huī)   修润(rùn)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朦胧(méng) 以身作则(zé)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转   肃静   祈祷 B.暄闹     钥匙     浊流 C.戒尺   摩损   胳膊 D.督学     懊悔     蹈冰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B.你已经不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了,这项活动你不适宜参加。 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D.目前,全国公安系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拐”斗争,抓捕了很多犯罪分子。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太平洋,使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 鸟向檐上飞,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③ 王维的《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_______,________。 ④ 幼年仲永天资聪慧,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而到了青年时期,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出这个意思的句子是“泯然众人矣”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请用文中句子回答。(《伤仲永》) ⑤《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所在的位置做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 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而行)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应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驿路梨花 彭荆风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⑪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⑫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⑬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⑭“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做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⑮“主人家是谁?” ⑯“不晓得。” ⑰“粮食交给谁呢?” ⑱“挂在屋梁上。” ⑲“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⑳“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㉑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㉒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㉓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㉔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㉕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㉖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㉗“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㉘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㉙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本文围绕“小茅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瑶族老人送米补给小茅屋——①________——“我们”修葺小茅屋——②_______——解放军叔叔盖起小茅屋 2.文中画横线语句写出了月下“梨花林”、“梨花瓣”的美,有何妙处? 3.瑶族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4.本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哪两次误会?并说说其作用。 5.文末写到“驿路梨花处处开”。请联系全文,说说“梨花”有哪些象征意义?怎样理解“处处开”的深层含义?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词,按要求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 _____________图,热情赞扬了乡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请从修辞、情感方面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妙处。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8)亭亭净植(      )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请以“感动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从“老师”“路人”“温暖”“一句话”“瞬间”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干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