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六中分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六中分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做法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 参考答案: C 略 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Al2(SO4)3与Na2CO3是发生双水解反应,A正确。CuSO4可溶不应该写化学式,B错。苯酚的酸性小于H2CO3。故-OH与Na2CO3反应:-OH+Na2CO3→-ONa+NaHCO3。C错。BaCO3是难溶物,应写化学式。D错。 3. 英国《自然》杂质近期报道了一种用泡沫石墨烯(CW)作为正极材料的新型铝离子电池,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若外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则负极质量减少9g B.充电时,石墨烯作阳极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Cl4﹣+3e﹣═Al+4Cl﹣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W(AlCl4)+e﹣═CW+AlCl4﹣ 参考答案: C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放电时铝为负极,被氧化生成Al2Cl7﹣,电极方程式为Al+7AlCl4﹣﹣3e﹣═4Al2Cl7﹣,正极反应为CW[AlCl4]+e﹣=CW+AlCl4﹣,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方程式为CW+AlCl4﹣﹣e﹣═CW[AlCl4],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4Al2Cl7﹣+3e﹣=Al+7AlCl4﹣,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放电时,铝是活泼的金属铝是负极,被氧化生成Al2Cl7﹣,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消耗molAl,负极质量减轻9g,故A正确; B.充电时,石墨烯发生的反应为CW+AlCl4﹣﹣e﹣═CW[AlCl4],故石墨烯作阳极,故B正确; C.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4Al2Cl7﹣+3e﹣=Al+7AlCl4﹣,故C错误; D.放电时,石墨烯为正极,正极反应为CW[AlCl4]+e﹣=CW+AlCl4﹣,故D正确; 故选C. 4. 为检验某卤代烃(R-X)中的X元素,有下列实验操作: ①加热煮沸 ②加入AgNO3溶液 ③取少量卤代烃 ④加入稀硝酸酸化 ⑤加入NaOH溶液 ⑥冷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①⑤⑥②④       B.③①②⑥④⑤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①⑥②④ 参考答案: C 略 5. 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或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   () A.SiO2和生石灰的熔化             B.钠和铁的熔化 C.碘和NH4Cl的气化                 D.晶体硅和晶体硫的熔化 参考答案: 答案:B 6. 已知:①Na3N+3H2O═3NaOH+NH3↑,②NaH+H2O═NaOH+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3﹣>Na+>H+ B.反应①和②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和②氧化剂都是H2O D.Na3N和NaH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参考答案: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A.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B.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C.第一个方程式中,水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第二个方程式中水中H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水是氧化剂; D.Na3N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氯化铵,NaH和HCl反应生成NaCl. 解答:解:A.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氢离子核外没有电子层、钠离子和氮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但钠元素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所以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N3﹣>Na+>H+,故A正确; B.第一个方程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第二个方程式中,H元素化合价由﹣1价、+1价变为0价,所以第一个方程式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第二个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第一个方程式中,水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第一个方程式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第二个方程式中水中H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水是氧化剂,故C错误; D.Na3N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氯化铵,NaH和HCl反应生成NaCl,所以Na3N和NaH与盐酸反应前者生成两种盐、后者生成一种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注意D物质和酸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7.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 A.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先加入少量H2O2,再滴加KSCN溶液 B. 配制100mL lmol/L 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 NaCl固体 C. 将FeC13饱和溶液煮沸制备Fe(OH)3胶体 D.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苯 参考答案: D 【详解】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应先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向溶液中滴入氯水或H2O2,看溶液是否变色,顺序不能颠倒,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可称量5.9gNaCl固体,故B错误;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不能长时间煮沸,防止胶体聚沉,故C错误; D.乙醇与水混溶,加入石蕊呈紫色;乙酸水溶液呈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苯不溶于水,分层;三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的是(  ) A. NaHSO3 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B. SO2气体通入H2S溶液中 C. NaOH溶液滴入Ca(HCO3)2溶液中 D. 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参考答案: B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分析:A.亚硫酸氢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一氧化氮气体; B.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当硫化氢消耗完毕时,溶液的酸性是由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导致; C.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D.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解答:解:A.亚硫酸氢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一氧化氮气体,图象中产生气体的起始点错误,故A错误; B.SO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酸的量开始减少,所以酸性减弱,当硫化氢消耗完毕时,溶液的酸性是由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所导致的,所以酸性又会增强,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加入氢氧化钠立刻产生碳酸钙沉淀,图象产生沉淀的起点不同,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反应,明确图象含义及发生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通常是将pH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中润湿后,半分钟内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重结晶是提纯固体的常用方法,碘单质亦可在水溶液中通过重结晶提纯 D.用丁达尔现象可鉴别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参考答案: A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为保护皮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B.将pH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中润湿后,正确使用方法是用玻璃棒点蘸取溶液点滴到试纸的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萃取法提纯碘; D.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都是胶体,用丁达尔现象无法鉴别.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为保护皮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故A正确; B.将pH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中润湿后,正确使用方法是用玻璃棒点蘸取溶液点滴到试纸的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B错误; C.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萃取法提纯碘,故C错误; D.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都是胶体,用丁达尔现象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及事故处理,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和说法正确的是 A.粗略配制浓度为2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加入到盛有500mL水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将滴定管洗净,再用蒸馏水润洗后,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C.向乙酸乙酯中加入稀NaOH溶液,振荡,分液,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D.为验证氯仿中含有的氯元素,可向氯仿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AgNO3,观察到白色沉淀 参考答案: A 略 11. 将a L(标准状况)CO2通入100mL 3mol·L-1 NaOH溶液中,下列各项为通入CO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a =3.36时,CO2+2OH- = CO+H2O B.a =4.48时,2CO2+3OH- = CO+HCO+H2O C.a =6.72时,CO2+OH- = HCO D.a =8.96时,3CO2+4OH- = CO+2HCO+H2O 参考答案: D 略 12. 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NO3)2=2CuO+4NO2+O2 ,将少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能支持燃烧                          B、NO2不能支持燃烧 C、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的缘故 D、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氮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A 略 13. 下列化学原理表述正确的是                                  (    )     A.氢硫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     B.Na2CO3溶液中满足:c(Na+)=2c(CO32-)+2 c(HCO3-)+ 2c(H2CO3)     C.NaHCO3溶液不显中性的原因:HCO3-+H2OCO32-+H3O+     D.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与足量的锌反应,盐酸的反应速率快,生成H2的物质的量多 参考答案: B 氢硫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但c(H+)会变小,A错。选项B是Na2CO3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NaHCO3溶液显碱性,说明Na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因此不显中性的原因应用水解方程式表示,而不应用电离方程式表示,C错。由于醋酸是弱酸,故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所能提供的n(H+)的多,在反应过程中醋酸的反应速率快,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也多,D错。 14. 高温金属陶瓷广泛应用于火箭和导弹技术中。将铝粉、石墨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在金属表面,在高温下煅烧:4Al+3TiO2+3C=2Al2O3+3TiC,留在金属表面的涂层是一种高温金属陶瓷。下列有关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TiO2是氧化剂,C、Al是还原剂     B.Ti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