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崧厦镇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崧厦镇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加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参考答案: B 略 2. 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团)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相同的原子(团)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下列现象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甲基环己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苯酚与溴水可以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则需要铁作催化剂 D.苯酚可以与NaOH反应,而乙醇不能与NaOH反应 参考答案: B 3. 下列有关肥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肥皂与纯碱的去污原理相同           B.肥皂可以加速油污在水中的分散 C.肥皂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   D.肥皂主要成分的分子中含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肥皂含有的烃基具有亲油性,可以使有机物溶解,达到与水分离的目的,而纯碱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盐溶液显碱性,促使油脂水解变为可溶性的物质,因此二者的去污原理不相同,错误。B.肥皂含有的烃基具有亲油性,可以使有机物溶解,可以加速油污在水中的分散,达到与水分离的目的,正确。C.肥皂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正确。D.肥皂主要成分的分子中含有的烃基部分是亲油基团,含有的羧酸根离子是亲水基团,共用含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两部分,正确。故答案A。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CH4(g)+2O2(g)=CO2(g)+4H2O(g)     ΔH=-890 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 D.CH4(g)+O2(g)=CO2(g)+H2O(l)  ΔH=-890 kJ/mol 参考答案: C 略 5. 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l)+O2(g)═8CO2(g)+9H2O(g)△H=﹣48.4 kJ?mol﹣1 B.C8H18(l)+O2(g)═8CO2(g)+9H2O(l)△H=﹣5517.6 kJ?mol﹣1 C.C8H18(l)+O2(g)═8CO2(g)+9H2O(l)△H=+5517.6 kJ?mol﹣1 D.C8H18(l)+O2(g)═8CO2(g)+9H2O(l)△H=﹣48.4 kJ?mol﹣1 参考答案: B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KJ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114=5517.6KJ的热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KJ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114=5517.6KJ的热量,所以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7.6 kJ?mol﹣1, 故选B. 6. 已知:298K时,2SO2(g) + O2(g) 2SO3(g)△H = —Q1 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Q1<Q2              B.  Q1>Q2               C. Q1=Q2               D. 无法比较 参考答案: B 略 7. 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4Cl 和Ca(OH)2制备NH3 参考答案: 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判断物质发生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如化合价发生变化,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生成Al和氧气,反应中Al、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存在N2+3H22NH3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实验室用NH4Cl 和Ca(OH)2制备NH3,没有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 已知反应A + 3B = 2C + 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mol/(L·min)               B、1mol/(L·min) C、3mol/(L·min)                  D、2mol/(L·min ) 参考答案: D 略 9. 高温高压下,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H2+COCH3OH.反应开始时H2的物质的量为5 mol,5 min时变为0.5 mol,则5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H2) (单位:mol.L-1.min-1)为 A.9.0           B.0.9       C.0.45          D.4.5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5min内氢气减少5mol—0.5mol=4.5mol,则5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υ(H2) =mol·L-1·min-1,答案选B。 10. 某固体粉末甲中可能含有K2CO3、KNO3、NaNO2、K2SO3、Na2SO4、FeO、Fe2O3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取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含有钠元素,但不含钾元素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NO2 C.根据现象3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 D.根据现象4和现象5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O和Fe2O3 参考答案: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反应的现象,根据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①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观察钾的焰色反应须透过钴玻璃;②红棕色气体应为NO2,可能是硝酸钾,也可能是亚硝酸钠通过反应产生的,不一定含有NaNO2;③亚硫酸钾可被氧化为硫酸钾,溶液中可能存在亚硫酸钾;④根据现象确定是否含亚铁离子、铁离子,以此解答该题。 11. 参考答案: BD 12. 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 A.Cu、Fe3+             B.Fe2+、Fe3+               C.Cu2+、Fe          D.Fe2+、Fe 参考答案: D 略 13.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H1 2 H2(g)+ O2(g)= 2H2O(g)   △H2 C(s)+ O2(g)=CO2(g)   △H3 则反应4C3H5(ONO2)3(l)= 12CO2(g)+10H2O(g) + O2(g) +6N2(g)的△H为 A.12△H3+5△H2-2△H1     B.2△H1-5△H2-12△H3  C.12△H3-5△H2-2H1        D.△H1-5△H2-12△H3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将三个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为 ①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H1;           ②2 H2(g)+ O2(g)= 2H2O(g)   △H2; ③ C(s)+ O2(g)=CO2(g)  △H3;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①×(-2)+5×②+12×③即得目标反应,故△H=12△H3+5△H2-2△H1。 考点:盖斯定律 14. 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A 略 15. 苯环上有一个-C4H9和一个-C3H7两个取代基的有机物共有同分异构体                              (    ) A  12种    B  4种    C  8种    D  24种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参考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          (2)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3)不相等     相等 (4)   偏小      偏小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0分)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CH3COOH)=1.8×10—5,K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CaF2)=1.5×10—10 ②25℃时,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 (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问题:                             (1)25℃时,将20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mL 0.10 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图2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      c(SC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