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岭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桅杆(wēi)       着陆(zhuó)       凛冽(lǐn)          一丝不苟(gǒu) B.坠毁(zuì)        娴熟(xián)     循声(xún)        殚精竭虑(dān) C.姿态(zī)          堪称(kān)       瞬间(shùn)       惊心动魄(pò) D.揪着(jiū)        咆哮(xiào)       澎湃(bài)        无怨无悔(y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惊心动魄               振耳欲聋   白手起家               无怨无悔 B.一丝不苟               屏息敛声   摧枯拉朽               殚经竭虑 C.如梦初醒               沉静自若   英勇善战               从容不迫 D.眼花瞭乱               空空荡荡   锐不可当               万众瞩目 3、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B.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C.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微不至。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小明家的可乐猪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②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⑤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⑦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_________》) ⑧春冬之时,则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士兵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C.寡助之至                  至:极点 D.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先天下之忧而忧 B.委而去之/濯清涟而不妖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杀之以应陈涉 D.然而不胜者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地利”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C.文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D.文章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层层深入,结构缜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梦回繁华 毛宁 ①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京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②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③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国》,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④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⑤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1)作者主要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的?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 (2)“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有什么好处? (4)有人认为可将题目“梦回繁华”换成“清明上河图”,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词语解释 初:____________;暖树:____________ (2)本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词语。 (1)祸不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触目伤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郁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自己最熟悉的同学,为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人物小传,题目自拟。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