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观察路面状况,这种现象反映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转移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3.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 4.下列属于韦氏智力测验量表中的言语分量表项目的是(  ) A.完成图片 B.排列图片 C.数学推理 D.实物组合 5.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6.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名言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7.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8. 第 10 题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9.“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 11.下列属于教师劳动的特点的是( ) A.复杂性、创造性 B.局限性、区域性 C.自觉性、感化性 D.传递性、短暂性 12.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角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13.学生上完第一节课后,不受这节课饶有兴趣的内容的影响,自觉地做好上第二节课的准备。这是(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14.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15.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到选择活动的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A.独立性 B.多样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16.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17.下列哪种属于感应性反映水平(  ) A.草履虫趋利避害反应 B.蜜蜂对花的反应 C.鸟的条件反射反应 D.猩猩的条件反射反应 18.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和运用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是(   )。 A.概念形成 B.日常概念 C.概念掌握 D.科学概念 19.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合作教学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 D.分组教学 20.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二、填空题(20题) 21.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22.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23.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24.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25.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6.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8.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29.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30.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31.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32.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33.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34.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35.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36.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37.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38. 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9. 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40.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三、简答题(5题) 4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42.简述心理学科的任务。 43.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44.简述学制的建立依据。 45.简述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 四、论述题(5题) 46.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 47.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8.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49.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5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五、辨析题(5题) 5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2.课外校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53.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不存在差异。 54.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5.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六、(0题) 56.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参考答案 1.A 注意的分配就是人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观察路面状态,一心二用,指向于两种对象。 2.B 3.D 4.C 5.B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在心理学中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 6.A 7.CC [解析] 狭义教育制度仅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ABD都包括在C中,所以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8.D 9.D 该题的关键点是对“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正确答案是D。 10.D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端,最终促使学生品德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应选D。 11.AA [解析]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1) 复杂性、创造性。(2) 连续性、广域性。(3) 长期性、间接性。(4) 主体性、示范性。 12.B 13.D 14.D 此题要注意区分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 15.D 对于这一题,有些考生容易选A,因为题目中涉及“学生自主选择”。但是考生只要记住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就不会选错,因为,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中没有独立性。“学生自主选择”可以理解为自愿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 16.C 17.A 18.C 19.B 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第二种是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现场教学;第三种是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20.A 21.壬寅学制 22.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 23.生活化生活化 24.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25.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6.概念,判断,推理 27.社会 家庭 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9.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30.认识 31.强化强化 32.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 33.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34.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35.稳定,统一 36.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37.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38.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39.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40.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41.(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表现在教师劳动目的的全面性和劳动任务的多样性;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2)连续性、广域性。教师劳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严格界限。 (3)长期性、间接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合格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2.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掌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并为有效地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依据。 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 43.(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44.(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经验。 45.(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46.(1)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并且有计划、有步骤、系统连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这一原则是根据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这一规律提出来的。 (3)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第二,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第三,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