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黄达咀金鸡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黄达咀金鸡中学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函数的定义域为                           (      ) A.       B.    C.R          D. 参考答案: B 2. 当时,函数的(   ) A. 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 B. 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 C. 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2 D. 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1 参考答案: D 【分析】 将函数变形为,根据自变量的范围求出括号内角的范围,根据正弦曲线得到函数的值域. 【详解】 当时, 当时, 即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辅助角公式以及正弦函数的最值,属于基础题. 3. 已知||=2,  ||=1,,则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是[    ] A.             B.              C.               D.1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与           B. 与 C. 与   D. 与 参考答案: D 在D项中,函数 与 的定义域和对于关系一致,所以是相同函数。故选D。   5. 直线与圆C: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图像可能是( ) 参考答案: D 略 6. 已知向量a=(3,2),b=(x,4),且a∥b,则x的值为 A.6           B.-6           C.           D. 参考答案: A 7.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直线A1B与平面所成角为,二面角的大小为,则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分析】 连结BC1,交B1C于O,连结A1O,则∠BA1O是直线A1B与平面A1DCB1所成角θ1,由BC⊥DC,B1C⊥DC,知∠BCB1是二面角A1﹣DC﹣A的大小θ2,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连结BC1,交B1C于O,连结A1O,∵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C1⊥B1C,BC1⊥DC, ∴BO⊥平面A1DCB1,∴∠BA1O是直线A1B与平面A1DCB1所成角θ1, ∵BO=A1B,∴θ1=30°;∵BC⊥DC,B1C⊥DC,∴∠BCB1是二面角A1﹣DC﹣A的大小θ2, ∵BB1=BC,且BB1⊥BC,∴θ2=4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中档题. 8. 已知函数(且)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则的值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解:因为函数(且), 所以函数在时递增,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函数在时递减, 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故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 ∴,(舍). 故选. 9. 关于的方程,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同的实根 ②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同的实根 ③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5个不同的实根 ④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8个不同的实根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 A 10. 已知函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函数的图像是如下图的曲线,其中则的值为(   )             A. 3   B.  2    C. 1    D. 0 参考答案: B 略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下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尺寸(单位:cm),计算它的体积为       cm3. 参考答案: 12. 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C边上的高为a,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参考答案: 13. 计算:=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0 略 14. 用秦九韶算法求当时的值时,_____ 参考答案: 28. 分析: 由题意,把函数化简为,即可求解. 详解:由函数, 所以当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秦九韶算法计算与应用,着重考查了学生的推理与运算能力. 15. 在△ABC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则 =    ▲   . 参考答案: 16. ks5u 幂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则的值等于             。 参考答案: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将你认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代号填入横线上). ①集合{0,1,2}的非空真子集有6个; ②集合A={1,2,3,4,5,6},集合B={y|y≤5,y∈N*},若f:x→y=|x﹣1|,则对应关系f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③函数y=tanx的对称中心为(kπ,0)(k∈Z); ④函数f(x)对任意实数x都有f(x)=﹣恒成立,则函数f(x)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 参考答案: ④ 【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专题】函数思想;集合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简易逻辑. 【分析】①集合{0,1,2}的非空真子集有7个;②举反例x=1时不合题意;③反例(,0)也是函数y=tanx的对称中心;④可证f(x+4)=﹣=f(x),由周期函数的定义可得. 【解答】解:①集合{0,1,2}的非空真子集有:{0}、{1}、{2}、{0,1}、{0,2}、{1,2}、{0,1,2}共7个,故错误; ②当x取集合A={1,2,3,4,5,6}中的1时,可得y=|x﹣1|=0,而0不在集合B中,故错误; ③(,0)也是函数y=tanx的对称中心,而(,0)不在(kπ,0)(k∈Z)的范围,故错误; ④∵函数f(x)对任意实数x都有f(x)=﹣恒成立,则f(x+2)=﹣, ∴f(x+4)=﹣=f(x),故函数f(x)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故正确. 故答案为:④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定,涉及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以及集合和映射的知识,属中档题.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若l2在x轴上的截距为,且l1⊥l2. (1)求直线l1和l2的交点坐标; (2)已知直线l3经过l1与l2的交点,且在y轴上截距是在x轴上的截距的2倍,求l3的方程. 参考答案: (1)(2,1);(2)或 【分析】 (1)利用l1⊥l2,可得斜率.利用点斜式可得直线l2的方程,与直线l1和l2的交点坐标为(2,1); (2)当直线l3经过原点时,可得方程.当直线l3不经过过原点时,设在x轴上截距为a≠0,则在y轴上的截距的2a倍,其方程为:1,把交点坐标(2,1)代入可得a. 【详解】解:(1)∵l1⊥l2,∴2. ∴直线l2的方程为:y﹣0=2(x),化为:y=2x﹣3. 联立,解得. ∴直线l1和l2的交点坐标为(2,1). (2)当直线l3经过原点时,可得方程:yx. 当直线l3不经过过原点时,设在x轴上截距为a≠0,则在y轴上的截距的2a倍, 其方程为:1,把交点坐标(2,1)代入可得:1,解得a. 可得方程:2x+y=5. 综上可得直线l3的方程为:x﹣2y=0,2x+y﹣5=0.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互垂直的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截距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9. 已知,且. 求sinx、cosx、tanx的值.(本小题12分) 参考答案: 20. 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CDEF中,DE=CD=,EF=2+,将它沿着两条高AD,CB折叠成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E﹣ABCD(E,F重合). (1)求证:BE⊥DE; (2)设点M为线段AB的中点,试在线段CE上确定一点N,使得MN∥平面DAE. 参考答案: 【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1)证明AD⊥平面ABE,AD⊥BE,AE⊥BE,再用一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BE⊥面DAE,所以DE⊥BE; (2)取EC的中点G,BE的中点P,连接PM,PG,MG.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得到MP∥平面DAE,GP∥平面DAE,从而平面MPG∥平面DAE,由此得到直线MG∥平面DAE,可得点N就是点G. 【解答】(1)证明:∵AD⊥EF,∴AD⊥AE,AD⊥AB. 又∵AB∩AE=A, ∴AD⊥平面ABE,∴AD⊥BE. 由题图(1)和题中所给条件知,四棱锥E﹣ABCD中,AE=BE=1,AB=CD=, ∴AE2+BE2=AB2,即AE⊥BE. 又∵AE∩AD=A, ∴BE⊥平面ADE,∴BE⊥DE…(6分) (2)解:取EC的中点G,BE的中点P,连接PM,PG,MG, 则MP∥AE,GP∥CB∥DA, ∴MP∥平面DAE,GP∥平面DAE. ∵MP∩GP=P,∴平面MPG∥平面DAE. ∵MG?平面MPG,∴MG∥平面DAE, 故当点N与点G重合时满足条件…(12分) 【点评】本题证明了线线垂直和线面平行,着重考查了空间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证明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21.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为函数 的值域. (1)求集合;       (2)如,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解:(1)易知函数在上为增函数 ∴,又∴…………4分 (2)由得  又∵,…………6分 ∴…………10分 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2分 2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lg2)2 + lg2·lg50 + lg25 参考答案: 解析:(1)原式=  = . (2)原式 = lg2 (lg2 + lg50) + 2lg5 = lg2·lg100 + 2lg5 = 2lg2 + 2lg5 = 2 (lg2 + lg5) = 2lg10 =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