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A.mol/g            B.g/mol            C.mol/L            D.L/mol 参考答案: B 2. 把2Al+2NaOH+2H2O = 2NaAlO2 +3H2↑ 设计成原电池,负极材料应该是 A. 碳棒 B. 铝 C. 氢氧化钠 D. 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2Al+2NaOH+2H2O = 2NaAlO2 +3H2↑设计成原电池时,负极材料是Al,选项B符合题意。 3. 现有(1)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2)溴化钠和溴水的混合液,分离它们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    B. 萃取、分液    C. 分液、蒸馏    D. 蒸馏、分液 参考答案: A 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混合,乙酸乙酯难溶于水,液体会出现分层,可用分液法分离;②溴化钠溶液和溴水的混合溶液,因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加有机溶剂萃取达到分离的目的;故选A。 4.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 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ClO2属于() A.酸 B.碱 C.氯化物 D.氧化物 参考答案: D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B、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C、氯化物是负价氯和另外一个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D、氧化物是负价氧和另外一个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解答:解:二氧化氯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氯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属于氧化物. 故选:D. 点评: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难度不大,注意氧化物氧化物是负价氧和另外一个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5. 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③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制取蒸馏水时,先通冷却水,后加热烧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全部 参考答案: B 解析:①试管的加热是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正确;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排除空气后再加热,为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H2,正确;③在反应进行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进行实验,错误;④点燃易燃易爆的气体时,要先验纯,之后再进行实验,正确;⑤在做蒸馏的实验时,应先通冷却水,再进行加热,正确。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B. 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量的质量单位 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D. 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参考答案: D A、如果用g作单位,1 mol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A错误;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错误;C、阿伏加德罗常数应该是12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C错误;D、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D正确,答案选D。 点睛: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易混点: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以g为单位时)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7. 下列变化中,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贮存能量反应的是 A. 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B. 氨水挥发变成氨气 C. 钠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    D.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参考答案: D 8. 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  现有:①氯化氢 ②溴水  ③纯碱溶液 ④酸性KMnO4溶液 ⑤乙醇等物质, 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组合是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都可以 参考答案: D 9.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A.镀锌铁皮破损后与盐酸反应时的现象有:锌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 B.往新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加入足量NaOH后溶液褪色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将I-完全氧化为I2,用HNO3作氧化剂比用H2O2效果好。 参考答案: D 略 10. 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当1.5 gX和一定量的      Y 充分反应后,生成了3.6 gM。则在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和Y的质量比为(   )     A.1:2        B.2:1              C.1:4             D.4:1 参考答案: A 略 11. 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B.同系物能符合同一通式 C.同系物中,相邻的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D.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 参考答案: A 略 12. 元素X、Y可组成化学式为XY2的离子化合物,则X、Y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 A.11和16   B.6和8   C.13和17   D.20和9 参考答案: D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元素X、Y可组成化学式为XY2的离子化合物,说明X是较活泼的金属、Y是较不活泼的非金属,X化合价为+2价、Y化合价为﹣1价,则X位于第IIA族、Y位于第VIIA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X、Y可组成化学式为XY2的离子化合物,说明X是较活泼的金属、Y是较不活泼的非金属,X化合价为+2价、Y化合价为﹣1价,则X位于第IIA族、Y位于第VIIA族, A.11号元素位于第IA族、16号元素位于第VIA族,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 B.6号元素位于第IVA族、8号元素位于第VIA族,二者能形成共价化合物,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13号元素位于第IIIA族、17号元素位于第VIIA族,二者形成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20号元素位于第IIA族、9号元素位于第VIIA族,符合条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化合物的判断,根据元素化合价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注意: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为易错点. 13. 下列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分离的是              (   )       A.混有泥沙的食盐                             B.混有水的酒精       C.白糖与食盐的混合物                      D.铁粉和泥沙的混合物 参考答案: A 略 14.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④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缓慢过量的CO2.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 C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胶体的重要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析出晶体碳酸氢钠; ②氢氧化铁胶体滴入硫酸先聚沉生成沉淀氢氧化铁,继续滴入硫酸,氢氧化铁沉淀溶解; ③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不反应; ④石灰水和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继续通入CO2,会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2. 解答:解: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所以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溶液中会产生碳酸氢钠沉淀,但沉淀不溶解,故①选;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先胶体和电解质溶液产生聚沉现象,有沉淀生成;后氢氧化铁又和硫酸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沉淀又溶解,故②不选; ③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沉淀不溶解,故③选; ④石灰水和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继续通入CO2,会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2,沉淀又溶解,所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④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能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为载体主要考查相关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本题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胶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 15. 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    )  A、导电能力            B、化学键的类型     C、电离程度            D、溶解度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经过灼烧之后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下流程: 已知: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 H2O+2H+=2H2O+I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提取流程中实验③的操作名称:_____ ,从E到F的正确操作方法为:_______,实验①的操作为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 (2)从F的下层液体中得到固态碘单质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3)当实验②中的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408×1023时,理论上可以提取___mol I2。 参考答案: (1)萃取    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另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重新过滤(至无混浊)    (2)蒸馏    (3)0.2mol 【详解】(1)根据提取流程可知,实验③中的操作为萃取;从E到F的正确操作方法为: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另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实验①的操作为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重新过滤,至无混浊;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萃取 ;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另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重新过滤(至无混浊)。  (2)分液后从有机溶剂中提取碘,需要用蒸馏操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蒸馏。 (3)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I-→I2,生成1molI2失电子2mol,当实验②中的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408×1023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理论上可以提取0.2mol I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2mol。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海水中含量最丰富的盐,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G的 水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漂白剂,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反应中生成的水和部分反应条件未列出) (1)画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