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学历案)【要素全面+框架构建】 统编版中考历史一轮高效备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内容,是初三复的重点内容。 【设计者】 王倩 【课标要求】 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2.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惯。 3.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事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4.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 【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填表完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梳理。 2.通过史料研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列表完成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以及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的相关知识梳理;从而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评价任务】 1.学生自主学,完成课前知识清单的填写。(检测目标1) 2.学生进行组内合作,小组进行检查背诵,小组竞赛进行PK,完成单元主题的思维导图,完成基础知识的强化落实,既能检测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又能梳理本单元知识脉络。(目标检测2) 3.通过完成PPT中《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中材料阅读,让学生明白阅读史料是我们初中学中很重要的一各学方法。通过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提升学生的阅读史料能力。(目标检测3) 4.通过横向对比知识点,落实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任务,让学生明白治时间的横向联系与对比。(目标检测4) 4.通过完成PPT中试题训练中精选的题目,让学生掌握在日常学中多多联系中考试题。(目标检测5) 【学法建议】 1.本单元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第四单元秦汉时期: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因为是初三复,所以更重视知识的梳理和进一步的整合,重视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敏感和掌握。在这一学情分析下,这一课的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深度夯实升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2.通过自主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提升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通过精选试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解题答题能力。 【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自主学,填写背诵清单(检测目标1) (一)背诵知识清单的内容并填写复提纲核心知识,夯实基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考点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背景:中国长期是一个国家,实行制度符合国情和历史传统。 2.内容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 (2)我国先后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3.意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和 (2)促进祖国、民族等、民族和地区发展。 (3)促进各民族。 4.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实施,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考点二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_”的伟大构想。 (3)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坚持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长期不变。 (4)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促进祖国统一,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推动世界和与发展。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解决途径:“”。 (3)发展进程: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意义:港澳回归,我国雪洗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考点三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改革开放后,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 (1)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和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基本方针。 (4)港澳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经验。 (5)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课中学 学任务(一):自主完成,组内完善,小组间进行PK背诵,小组完成单元的知识脉络。(检测目标2) 设计说明:对于基础史实的落实,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更能整合重点知识,使知识脉络清晰。 学生活动,组内分享,组外合作竞争的方式完成,既可以避免知识落实方法的单一性,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学任务(二)阅读材料,完成作答。(检测目标3)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材料二: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材料三: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问:结合材料,谈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小组讨论,完成作答;教师规范答案: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计说明:落实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答题思路与解题能力。 学任务(三):对接中考,完成知识的横向对比(检测目标4) 考向一对比我国的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 出示相关典型试题: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聚居地区建立的民族自治区与在香港、澳门设立的特别行政区相比,二者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 A.实行特殊经济的政策和相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答案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地区实行的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实行高度自治的地区。他们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D项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故选B。 考向二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台湾问题的由来: 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③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分离。 2.祖国大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和统一,一国两制”。 3.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原因;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党和政府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4.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有利因素:两岸同根同源,同属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文化;中央政府对统一大业的推进;“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综合国力的增强。 (2)不利因素:“”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 出示相关典型试题: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D.彰显了民族亲情 【答案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台湾老兵高秉涵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行为彰显了民族亲情,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促成了“一国两制”、消除了两岸隔阂、发展了“九二共识”,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设计说明:通过知识之间的横向对比,让学生形成一个宏观的历史思维。 学任务四:真题演练(检测目标5) 1.“……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答案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符合题意。题意是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祖国统一的方针、依法治国的政策是治国方略、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19年湖南郴州卷)“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A.和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澳门回归 【答案解析】“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回归体现了邓小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属于中国外交方面的成就,不属于祖国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设计说明:日常接触中考真题,加强学生的知识再运用能力。 三、课后检测 同步测试选择题(1-10) 【学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