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产品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液晶显示产品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液晶显示产品公司 内部控制制度 目录 一、 项目简介 3 二、 控制活动的基本原理 6 三、 内部控制的种类 7 四、 合同控制 12 五、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15 六、 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18 七、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与报告 29 八、 内部监督的内容 30 九、 内部监督比较 37 十、 公司治理的力量源泉 37 十一、 利益导向 39 十二、 英美模式的主要内容 42 十三、 英美模式的产生 47 十四、 公司治理模式差异论 48 十五、 公司治理模式趋同论 51 十六、 产业环境分析 57 十七、 液晶显示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58 十八、 必要性分析 60 十九、 人力资源配置 61 劳动定员一览表 61 二十、 SWOT分析说明 62 二十一、 法人治理 73 一、 项目简介 (一)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xxx投资管理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1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8667.00㎡(折合约1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4627.99㎡。其中:主体工程8578.85㎡,仓储工程3518.8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432.48㎡,公共工程1097.86㎡。 (四)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五)项目提出的理由 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 (六)建设投资估算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544.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511.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36%;建设期利息95.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2%;流动资金938.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2%。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4511.0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820.0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45.46万元,预备费145.51万元。 (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0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9454.24万元,纳税总额763.10万元,净利润1051.1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1.81%,财务净现值-421.4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15年。 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8667.00 约13.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14627.99 容积率1.69 1.2 基底面积 ㎡ 5026.86 建筑系数58.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33.88 2 总投资 万元 5544.49 2.1 建设投资 万元 4511.04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3820.07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545.46 2.1.3 预备费 万元 145.51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95.37 2.3 流动资金 万元 938.08 3 资金筹措 万元 5544.49 3.1 自筹资金 万元 3598.17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946.32 4 营业收入 万元 109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9454.24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401.54 "" 7 净利润 万元 1051.16 "" 8 所得税 万元 350.38 "" 9 增值税 万元 368.50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44.22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763.10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714.94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5466.93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7.15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1.81%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21.46 所得税后 二、 控制活动的基本原理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目的是有效、高效地使用资源。如何保证有效、高效使用资源?一般认为,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一定能管控,风险应该被有效控制。如何控制?由于企业资源被各种活动(如交易、经济事项、经营业务等)使用,因此控制了活动就管理了资源。由于活动都要进入相应流程(如资金活动流程、采购业务流程、资产管理流程、销售业务流程、研究与开发流程等),因此,控制活动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实施流程控制,在流程中找关键风险点(即控制点),以达到有效管控资源的目标。控制了流程也就控制了活动,企业资源融入流程后形成了企业控制架构。 控制行为(政策和程序)也并非盲目实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控制程序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和合同控制等。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控制程序不尽相同,这是由内部控制的动态过程观确定的。COSO报告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控制活动内容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预算控制实际上是从授权审批控制中分离出来的政策和程序,从对授权审批控制的理解而言,预算控制属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按照既定程序和原则实施的控制。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依据流程控制原理,综合运用控制程序,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控制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针对的是风险降低应对策略。 三、 内部控制的种类 内部控制按控制内容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按控制地位可分为主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按控制功能可分为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按控制时序可分为原因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一)按控制内容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1、一般控制 般控制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赖以进行的内部环境所实施的总体控制,也称基础控制或环境控制。它包括组织控制、人员控制、业务记录以及内部审计等内容。这类控制的特征,是并不直接地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应用控制对全部业务活动产生影响。 (1)合法性控制,即用各种方法检查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以保证其能够如实反映经济事项。在会计基础控制方面,它主要通过由熟悉会计制度的人员审查会计文件,以确定所记录的业务是否真正发生,检查其处理过程是否与规定的程序相一致,查明业务处理是否经过授权与批准,有无越权行事等行为,以及是否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审核。 (2)正确性控制,即为了确保单位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能够 及时用正确的金额与账户记载的一种控制。它通过建立发生额计算、余额计算、账户分类检查、双重核对、事先控制与分工牵制等方法来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3)完整性控制,即保证发生的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均记入控制文件的一种控制。它主要通过凭证的连续编号、总额控制、登记账簿、档案管理并运用备忘录等手段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现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已由计算机解决部分完整性的控制工作。 (4)一致性控制,即保证记录一致性的控制。它主要通过实地盘存、对内对外账实核对、差异分析、调账等方法来保证会计记录的一致性。 2、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是指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具体控制,也称业务控制,如业务处理程序中的批准与授权、审核与复核以及为保证资产安全而采用的限制接近等控制。这类控制的特征,在于它们构成了生产经营业务处理程序的一部分,并都能够防止和纠正一种或几种错弊。 (二)按控制地位分为主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1、主导性控制 主导性控制是指为实现某项控制目标而首先实施的控制。如凭证连续编号可以保证所有业务活动都得到记录和反映,因此,凭证连续号对于保证业务记录的完整性就是主导性控制;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管理层要根据组织规划指导各项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并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于发现的偏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这里,管理层的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开展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活动对于发现偏差就是主导性控制。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则是为了预防、检查和纠正不利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主导性控制能够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但如果主导性控制存在缺陷,不能正常运行时,就必须由其他的控制措施进行补充。 2、补偿性控制 补偿性控制就是针对某些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能够全部或部分弥补主导性控制的缺陷,主要是为了把风险暴露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凭证没有连续编号,有些业务活动就可能得不到记录。这时,实施凭证、账证、账账之间的严格核对,就可以基本上保证业务记录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大的业务事项。因此,“核对”相对于凭证“连续编号”来说,就是保证业务记录完整性的一项补偿性控制。由独立于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人员进行银行存款的核对和调整,是对收支业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一种补偿性控制。一项控制和其他控制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当该项控制存在控制缺陷的时候如果其他控制执行有效,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缺陷导致财务报告错报的影响程度,而且所影响金额也可以明确,那么其他控制就是该控制的补偿性控制。 从上述分析可见,主导性控制与预防性控制存在密切的联系,都是在实现有利结果的同时,避免不利结果的发生。但是,两者也有一定的差别。 (三)按控制功能分为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 1、预防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是指为防止错误和非法行为的发生,或尽量减少其发生机会所进行的一种控制。它主要解决“如何能够在一开始就防止错弊的发生”这个问题。 预防性控制是由不同人员或职能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实施的,属于操作性的控制。预防性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职务分离、监督性检查、双重检查、编辑校验、合理性校验、完整性校验以及正确性校验等。 2、发现性控制 发现性控制是指为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误和非法行为或增强企业发现错弊机会的能力所进行的各项控制。它主要是解决“如果错弊仍然发生,如何查明”的问题。如果缺乏发现性控制,当预防性控制实施存在困难时,有关人员就会为所欲为,使控制失败: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组织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加大损失影响范围及程度。 一般认为,预防性控制优于发现性控制,因为预防性控制能够在事前防止损失的发生,降低风险。但是,真正全面地采取预防性控制是相当困难的,实际工作中风险很难百分之百地预防,所以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控制。 (四)按控制时序分为原因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1、原因控制 原因控制也称事先控制,是指企业单位为防止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质和量上发生偏差,而在行为发生之前所实施的内部控制。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针对正在发生的行为所进行的控制。 3、结果控制 结果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单位针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而采取的各项控制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