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训练 (1)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论梁元帝读书 [明]王夫之 ①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①,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②、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________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③之区区者乎? ②呜呼!岂徒元帝之不仁,而读书止以导淫哉?宋末胡元之世,名为儒者,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于身心何与耶?于伦物何与耶?于政教何与耶?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执而误人之国家;则亦与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者奚别哉?故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④,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 (节选自《读通鉴论》,有删节) 【注】①影迹: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②六博投琼:古代博戏名。③取青妃白:指卖弄文字技巧。④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程门弟子谢良佐录五经语作一册,程颢见之,谓曰“玩物丧志”。 (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 可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虚词是 A.而 B.则 C.因 D.以 (3) 对第①段论证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元帝的愚昧,肯定“读书万卷”的价值,论证角度全面。 B.指出元帝所标榜的“读书万卷”的夸张不实,驳论针对性强。 C.以元帝所撰著的作品的特点推论其读书心态,论据典型适切。 D.借引他人评价和举赌博事例,剖析元帝之过,论证方法多样。 (4) ​本文“题小而旨意宏深”,请对此加以赏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讳辩 [唐]韩愈 ①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不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②《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①。《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②;孔子不偏讳二名①;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机”及“谕”③。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④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注]①孔子曾说过“守不足徴”“某在斯”。孔子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时不说“在”,说“在”时不说“征”。②周文王名昌、武王名发,周公有诗曰“在昌厥后”“骏发尔私”。③唐高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昞、玄宗名隆基、代宗名豫。 (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遂 B.虽 C.者 D.所 (2) 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写信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且认为他必将考中。 B.朝野众口一词地提倡避讳,韩愈却明确地反对避讳。 C.皇甫湜认为:韩愈不明白劝李贺举进士的严重后果。 D.“然”表达了对获罪的清醒认识和反对避讳的态度。 (3) ​分析本文第②③④段在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辩驳的说理方法。 (4) 综合《高轩过》《新唐书·李贺传》《旧唐书·李贺传》和《讳辩》,你认为李贺没有考进士的原因是什么?说出你得出结论的一条理由并对理由加以阐释说明。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坞山房图》记 (清)汤斌 ①吴郡山水之佳,为东南最,而尧峰名特著者,则以汪钝翁①先生结庐故也。钝翁文章行谊高天下,尝辞官读书其中,四方贤士大夫过吴者,莫不愿得一言以自壮。而钝翁尝杜门谢客,有不得识其面者,则徘徊涧石松桂之间,望烟云杳霭,怅然不能去也。以此钝翁名益重,□亦有病其过峻者矣。 ②王子咸中,旧家吴市,有亭台池馆之胜,一旦携家卜邻,构数椽于尧峰之麓,曰石坞山房。日与钝翁扫叶烹茗,啸歌晏息,钝翁亦乐其恬旷,数赋诗以赠之,称相得也。钝翁应召入都,咸中复从之,舍舟登陆,千里黄尘,追随不少倦,盖其有得于钝翁者深矣。余尝过吴门,晤钝翁于城西草堂,读其所为尧峰山庄诸诗,慨然欲往游,未果。至京师,始与咸中相见,叩其所学,大约以钝翁为宗。间出其《山房图》请记。余既心仪其为人,而又自悔不获身至尧峰,以观其所谓文石、乳泉者,犹嘉得于图中,想见其滕门萝径、芒鞋竹杖,相过从吟咏时也,乃抚卷叹息者久之。 ③昔王摩诘辋川别业,山水踞终南之胜,时有裴迪以诗文相属和,至今览其图画,所谓斤竹岭、华子冈,仿佛犹想见其处。摩诘在开元、天宝间,立身不无可议②,徒以文词之工,犹为后人所艳慕如此;钝翁品行之高洁,学术之正大,有非摩诘所敢望者。咸中志趋卓然,其所进未可量,或亦非仅仅裴迪比,后人见之而向慕当何如也?故为之记。 [注]①汪钝翁:名琬,清初名吏,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②立身不无可议:指王维在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伪职。 (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且 B.然 C.乃 D.盖 (2) 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郡尧峰因汪琬结庐而著名。 B.王咸中追随汪琬而受其影响。 C.作者尝过吴门观《山房图》。 D.作者认为王咸中进步不可量。 (3) 第③段画线句意指汪琬将来会比王维更令人艳慕,请简要写出其推导过程。 (4) 汤斌为王咸中作记,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汪琬,是否离题呢?请作分析。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是适郢土而首冥山,背道愈远矣。 春之得风,风不信则花萼不茂,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秋之得雨,雨不信则百谷不实,百谷不实则收成之德废;冬之得寒,寒不信则水土不坚,水土不坚则安静之德废。以天地之灵,气不信四时犹废,而况于人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1】以邑奔鲁,曰:“使子路要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子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2】,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 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诚在言外。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莅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取材于《刘子》) 注释:【1】射:人名,小邾国的大臣。【2】衡门:简陋的屋舍。 (1)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 发生:萌发滋生 B.使子路要我 要:与……约定 C.彼不臣而济其言 济:成全 D.鲁之匹夫 匹夫:有勇无谋的人 (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春之得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君以鼎为国 为国以礼 D.子何辱焉 风雨兴焉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 草木不生长夏季植物茂盛的规律就会被破坏 B.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鲁侯假意把岑鼎献给齐国来请求结盟 C. 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 所以说到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D. 以信莅事则正 用诚信的态度处理事情就能公正 (4)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i 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ii 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 (5) 请为本文拟一个 4 字标题。 (6) 下面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更适合用作本文的论据?请结合文章的论述思路,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攻,愿一饮而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卒至屠灭,为天下笑。 材料二:孔子适卫,路出于蒲,会公叔氏以蒲叛卫,蒲人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喟然曰:“昔吾从夫子遇难于匡,又伐树【1】于宋,今遇困于此,与其见夫子仍遇于难,宁我斗死。”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蒲人惧,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乃盟孔子,而出之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乎?”孔子曰:“要我以盟,非义也。” 注释:【1】伐树:孔子与弟子行至宋国,在一棵大树下学习礼仪,有人把树砍倒以驱赶他们。​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六小题。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