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学研究者参考资源

举报
资源描述
网络心理学研究者参考资源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阳志平编 版本:1.0版(2001年2月) —.写在前面 简介 网络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广义的含义是指一切与网络相关的心理 学研究,这正是本参考资源编制时所依据的定义。尽管由于这个宽泛的定义,由于网络与心 理学两者的复杂,而使得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 以及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取向,为本参考资源的编制带来了很大困难。然而鉴于文献检索工 作对于科研的重要性,我还是坚持利用多种文献检索手段,将与网络心理学研究相关的资 源整理出来,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科研工作与具体实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爆炸时代,可以说,这份参考资源可以远远超出 它现有的篇幅,在编制的时候,我尽量考虑了三条原则:(1)强调文章的学术性,随感等不 在考虑范围之内。(2)强调知识的自身的“解密”,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学者而言,我 们应该更强调如何获得知识以及知识的存储位置后两种含义的知识。因此,不可见的文献, 如在任何一间图书馆都找不到的所谓的名著,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由于本参考资源特别 强调有关文献是“可见的”,因此,特意罗列出有关研究者的E-mail地址。(3)尽管每一名研 究者都在强调自己的研究的客观性,然而真正的客观性存在吗?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此提出 了一些新的见解。联系到本参考资源的编制,我需要强调的是,本资源不是一个数据库,也 无意亦无力致力于此,它侧重于以下问题: > 网络心理学自身的学科建设,如网络心理学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等; > 网络技术对于以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如网络心理测量、网络心理实验等; > 网络技术如何应用于心理学的实践,如网络心理咨询模式; > 人机交流问题,如网站界面设计等; > 网络与自我,如网络成瘾、网络行为的去抑制性的特点等; > 网络空间(Cyberspace)中的人际关系,如虚拟团队的组织、网络亲密关系等; > 网络社区的动力、组织形式、结构、发展,如弱联系对网络社区的作用,社会网络 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等。 由于本参考资源完全由我一个人整理,虽然我已经多方核实有关文献与信息的来源,但 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有关录入错误。我真心希望有关研究者如果发现问题, 及时指出。请与我联系。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我也真挚的希望, 我们这一代心理学工作者尽量利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发挥集体工作的优势,而非总是孤军奋 战!因此,如果您发现与网络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资源信息,也请您与我联系。 与我联系 (1) E-mail: ouyangzhiping@ (2)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833信箱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阳志平 邮编:100037 (3) 宿舍电话:(010)68909100 使用本参考资源的小窍门 (1) 有关网址由于某些原因常常发生变化,但相关页面很少被删除,多数情况之下是挪 动位置。因此,您可以在网址的上一级目录中搜寻。如,如果您没有找到 http://www.rjder.edu/users/suler/psycyber/psydream.htrnl 这个页面,您可以试着敲入 http://www.ri der.edu/users/suler/psycyber/这个 网 址. (2) 对于相当一部分心理学资源,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研究中的“门户站点”与 搜索引擎搜寻到。门户网站可以说是我们深入心理学研究的好助手,它往往可以给 我们提供一些动态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的信息甚至专业论文。高效的搜索技巧加 上多个搜索引擎也往往能让我们有所收获。详情请参照相关门户站点简介。 (3) 为了与国际网络心理学研究接轨,本参考资源中相当一部分的资料都是英文资料, 对于国内不少研究者而言,这些资料由于客观原因而无法接触到,因此处于一种知 识的屏蔽状态。我建议,除了可以通过国家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查询之外,更有效 的方法是直接上网查询,如,有一篇参考文献是这样的:Parks, M. R., & Floyd, K. (1996). Making friends in cyberspac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6, 80-97.这条信 息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多的信息。我们可以之间在搜索引擎“http: //"中键入以上信息,则可以找到相应的电子版论文。(见: http:/*mc.huji.ac.il/voll/issue4/parks.html/).这样做,对于节省研究经费与科研时间的 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参考文献中,为了后来研究者查询与验证的方便,我建 议我们最好附上相关的网址,如有可能,甚至应该附上文件日期一因为网络信息 常常存在着一个更新的问题,而可能有不同的版本。 (4) 本参考资源提供格式化好的电子版,(现有DOC、PDF两种格式)。更有利于查询, 需要者请与我联系。 二.网络心理学相关参考资源 (一) 参考文献 说明:国内外有关网络心理学研究的已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在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已经 发表或者宣读的会议论文;由正规出版社或者学术协会出版的论文集以及研究专著。 英文(主要是指欧美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文献). 论文部分(Ariticles, Papers, Chapters 论文、会议论文与相关 著作章节) ——A—— Abdul-Gader, A. (1996). The impact of user satisfaction o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cceptance: A causal path model.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9 (1), 17-26. Acker, S. R. (1992). The storyteller's toolkit: Designing hypermedia group use knowledge systems. In M. Lea (Ed.), Context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pp. 209-231).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Adkins, M. (1991, April).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Pittsburg. Adkins, M. (1992, May). The power of language in computer-mediated group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Miami. Adkins, M., & Brashers, D. (1995). The power of language in computer-mediated groups.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8, 289-322. Adkins, M., Brashers, D. E., & Reichert, W. T. (1992, October). Participant perception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face-to-face and computer-mediated group decision-making interactions: A structurational accou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hicago. Adrianson, L., & Hjelmquist, E. (1999). Group processes in solving two problems: Face-to-face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8, 179-198. Agarwal, R., & Prasad, K. (1994). A blackboard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Behavior & [nformation Technology, 13, 277-284. Allen, T. B. (1988, September). Bulletin boards of the 21st century are coming of age. Smithsonian, pp. 83-93. Anderson, J. F., Beard, F. K., & Walther, J. B. (1992, November). C omput er-me di ate d communication (CMC):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hicago. Archer, N. P. (1990). A comparison of computer conferences with face-to-face meetings for small group business decisions.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9, 307-317. Attewell, P.,& Rule, J. (1984). Computing and organizations: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 know. Recen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20, 556-579. 句din, C. E., & Rice, R. E. (1991, May). Bringing social worlds together: Computers as catalysts for new interactions in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hicago. Azqr,B.(2000)A web of research, APA Monitor,31(4). ——B—— Bailey, E. K., & Cotlar, M. (1994). Teaching via the internet.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43, 186-193. Baird, P. M., & Borer, B. (1987). An experiment in computer conferencing using a local area network. The Electronic Library: The [ntemationa] J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