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三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具的匠心,学习欣赏时应该重点关注,细细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明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一、文学短评概念: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等作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汉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一定题一评论一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责透二、文学短评写作要求及技法①写文学短评要读懂作品,选好评价点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跌宕起伏的情绪流转、深沉复杂的人生之思,杜甫的《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对音乐的传神描写,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别出心裁的叠词运用等,都可以加以评论。
②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评论作家作品,可以评析思想内容的某个方面,可以评析艺术技巧上的某一特点,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全面的评析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最好不要写全面性的评论,而倡导写“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即精心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评论本单元的诗词,可以围绕“酒”这一意象,紧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举酒欲饮无管弦”“添酒回灯重开宴”“血色罗裙翻酒污”“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名句的作用评析其渲染气氛、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结构作品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收到切口小、开据深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③写文学短评,还要做到“叙”和“议”结合,以“议”为主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叙”指根据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有些同学在文学短评写作时,往往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提要,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比如要想评论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方面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讲清楚作者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④写文学短评,要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中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已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发的色彩更为鲜明。
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一)和白居易《琵琶行)为例,写《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和写《有感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遍情怀)自是不同,而写《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和写《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也大有区别三、文学短评写作的主要角度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排比,通感,互文,顶真等.(2)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3)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用典、对写、点染等(4)结构技巧: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铺垫、过渡、承上启下、照应、抑扬等;(5)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等;(6)描写技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衬托烘托,渲染等;(7)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等;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四、佳作赏读范文示例1:作品导读: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七言歌行体的扛鼎之作,诗歌在叙事情节、音乐描写、抒情方式(情景交融)、人物塑造、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堪称经典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①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
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提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②诗人描绘音乐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以及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是音乐描写中的亮点 ③在诗中的音乐描写中,诗人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瑟曲中复杂、 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有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 “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拔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语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生动形象、具体之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④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琵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素材积昧 单元实练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偏远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⑥总的来说,《琵瑟行》的音乐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典范的存在。
它的创作手法,它表现诗人情感与琵琶女身世的巧妙结合,它的对音乐的透彻的理解,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文学创作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6】亮点评析【1】题目以小见大,极好地处理了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琵琶行并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作者选点的精心独到2】从原文中举出实例,“叙”“议”有机结合③④⑤段从分析原文中音乐摘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分别分析了音乐描写中的比喻手读、以声传情和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回纵深发展的描写亮点,做到了“叙”“议”有机结合3】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4】选择恰当的评析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第③段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点评,第④段从情感的角度点评,第⑤段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和人物命运的角度进行点评,注意了点评角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5】采用文学评论的"总一分一总”的基本结构模式文章第②段是文学短评的总纲,③④⑤段开头画线句子是分条论述,第⑥段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本篇文学短评有如下亮点:一是精心选点,以小见大;二是切口虽小,挖掘颇深;三是论据充分,评论深刻。
同时能够做到“叙”“议” 有机结合,是一篇规范的、有深度的、有见解的文学短评 范文示例 2:着意点染,尽得风流 ——《琵琶行》之琵琶女人物塑造技法短评《琵琶行》在塑造琵琶女时颇有特色,令人称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没有上来就介绍琵琶女的情况,而是先从琵琶声写起,就像《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的出场,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主人忘归客不发”简单的一句诗,就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浓厚的渲染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琵琶女出场之时,诗人没有像《孔雀东南飞》里那样对刘兰芝进行工笔细描,避免了具象过多之嫌,但为了配合情节的发展,诗人在恰当之处对人物加以点画,虽着墨不多,但在轻描淡写之时,却能细致传神犹抱琵琶半遮面”,简洁的一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羞涩,也暗示了她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