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第II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 共76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题2分,共计7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在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了如图的金面具,这是该遗址首次出土完整的金面具。三星堆遗址代表了与夏商王朝同一时期的古蜀文明。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又有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神树等。对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 C.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D.古蜀黄金冶炼发达 2. 古代金文中(封)及(国)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指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分封制 C. 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3.“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   B.农耕文明得以扩展 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 4.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mǐ】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商鞅变法中哪种措施的影响 A.“废井田,开阡陌” B.什伍连坐 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 5.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出现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 A.劳动工具材质以青铜器为主 B.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 C.南方经济发展逐步超过北方 D.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 6.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新兴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有的主张“依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有的主张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有的崇尚逍遥自由。材料中的三种主张依次为是 A. 法家、墨家、道家 B. 法家、儒家、道家 C. 法家、墨家、儒家D. 道家、儒家、墨家 7.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全国都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彻底废除了分封制。郡县的主要官员有中央任免和考核。据此可知,秦朝时 A.贵族的政治特权开始被打破 B.郡国并行统治模式已确立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实现了社会转型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之事迹……失在于政,不在于制”。这表明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废除分封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 C.统治者的暴政 D.秦末农民起义 9.安车(如图)是西汉时期一种车驾,常驾四匹马。西汉初期,社会残破,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但到汉武帝时期,马匹遍布街巷。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百家争鸣” 10.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均输平准 C.设置刺史 D.御史大夫 11.“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与这些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藩镇割据 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 D.党锢之祸 1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评价 ① 《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②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③ 《汉书》 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④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前后共二百余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①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②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③促进南方经济开发 ④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对下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 C.利于削弱士族门阀特权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5.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6.据《新唐书》记载,“(唐初)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这反映了两税法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促进了均田制的稳定发展 17.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这些举措 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 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使儒学被统治者所摒弃 18.“在中国古代社会集权专制的氛围中,他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当然,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是 A.屈原 B.李白C.杜甫 D.柳永 19.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 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20.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 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2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不断交融与碰撞。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22.北宋大臣刘挚在《忠肃集》中对王安石变法作出如下评价:“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 C.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D.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23.下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其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24.《辽史·百官志一》载:“契丹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周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一制度是 A.猛安谋克制 B.南北面官制 C.兵农合一制度D.四等人制 25.下图所示为隋朝(左图)与元朝(右图)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缩短航程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从洛阳转变为大都 B.航线向北拓展航程延长 C.增加了向南延伸的支线 D.大运河的功能发生变化 26.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了。由材料可知 A.元朝为控制边远地区而实行行省制度B.行省制的实行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 C.行省制便于朝廷有效控制全国税收D.路、府之下设置行省是元朝的一大创举 27.如图漫画反映的是元朝时期的 1 2 3 4 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 C.兵农合一制 D.四等人制 28.下图是“南海一号”沉船,该船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欧洲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该船反映出当时 A.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增进中西交流 B.丝绸成为海外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 C.中国瓷器受到海外消费者的欢迎 D.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庭的重要支柱 29.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在画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反映了宋代 A.社会稳定、军事行动较少 B.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C.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D.程朱理学成为主流 30.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哪一时期的突出现象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1.隋唐时期,存在“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烟必由于谱系”。但到宋时期,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种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度完善 B.血缘亲情淡漠 C.门第观念淡化 D.社会控制放松 32.辽宋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见下图)。这些文字体现了 A.民族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B.宋朝实施了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C.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借鉴吸收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3.“(它)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的介人而趋于雅化。它小而狭,巧而新,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其主流以‘婉约'、'阴柔’为主,但也有豪放一派。”该艺术形式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汉赋 34.辛弃疾《清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反映了宋朝时期人们掌握和使用较为娴熟的技术是 A. 火药 B. 造纸术 C. 指南针 D. 印刷术 35.“明代担任过丞相的有四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其中有三人被皇帝杀了,徐达也未能善终。及至废撤丞相,明太祖终少了不眠之苦”。这实质上说明了 A.丞相位高权重,居功自傲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丞相拥兵自重,意图谋反D.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36.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郑和下西洋因“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但却名垂青史……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 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收入B.中国明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精湛 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D.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37.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写道:“及明之季,荷兰入处,布政施教,始以其法颁之台湾,所谓属地之法也,其贱乃不得与齐民齿。”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 A.西班牙侵略澳门 B.台湾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C.荷兰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D.荷兰人传播新的政治文明 38.某一电影主题曲:“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岳飞抗金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24分) 二、非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