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高频考点讲练散文阅读5 主观题概括内容(教师版)

举报
资源描述
备战2022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高频考点讲练 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 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散文的形象”,前者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并且常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善于把握散文形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归纳概括思想内容】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三大题型:层(段)意概括,特定信息概括,主旨概括。其中特定信息概括是考查重点。对于内容要点概括而言,要有立足全局的意识,作答时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条理简明。 一、概括内容信息 【答题方法】 ①找准对应句段; ②检索关键词句;(段首提示性中心句、段末总结性中心句、段中过渡性中心句、抒情或议论性语句) ③整合同类信息。 题型1:层(段)意概括 (一)知识了解 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几段或某段的段意进行概括。 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二)命题角度 1、审题定向:层(段)意概括即概括文章某几段或某段的段意。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等作答动词和“内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题干示例:(2011·湖北卷)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才子赵树理》) (三)解题通法 1.提取词句法:对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直接提取即可。 2.层意相加法:没有中心句、结论句、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段落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各层层意相加。 题型2:特定信息概括 (一)知识了解 “特定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二)命题角度 1、审题定向: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题干示例: (1)(2020·天津卷)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线条之美》) (2)(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虹关何处落徽墨》) (3)(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 (4)(2016·天津卷)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在母语的屋檐下》) (5)(2015·山东卷)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四堡雕版》) (三)解题通法——段(层)意概括 1、 摘取法。如果文段中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直接摘取即可。 2、 相加法。没有中心句、结论句、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段落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各层层意相加。对于多段落的层意概括题,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所在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此外,往往会有一二要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 【例题】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四堡雕版》 【答案】⑴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 ⑵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 ⑶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 ⑷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一、《草木深》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意在歌颂草木般勤劳、质朴的农人”错,意在突出草本存在一种秩序。 2.  ①草木带给人们恩赐,医用、食用等; ②草木带给村庄安详; ③草木遵守着一种秩序,守护村庄的秘密,给人以心灵的皈依; ④在对草木的追忆中寄托对祖辈的怀念; ⑤远离自然后的失落、遗憾。 3. (1)第一问:对草木曾经是忽视、嫌厌(或“厌倦”)的,以为它们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后来因草药治愈我喉咙痛而觉得草木“神秘”,认为它们身上蕴藏强大力量;再到后来体验到草木是获取快乐的源头,是战胜生活苦难的力量;最后产生皈依草木深处的心愿。(每点1分,答出三点3分) (2)第二问:详细写出我对草木情感的变化,从内容看,落实“草木深”的题意内涵,突出草木与村庄、人们之间亲密、深厚的关系,使文与题对应;(2分)从结构看,明示行文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1分) 二、《说起梅花》答案 1、C 本题“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项,“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项,“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项,“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项,“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故此题答案为C项。 2、D A项,“‘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分析不正确。从文中来看,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项,“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分析不正确。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也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项,“无意识中”分析不正确,从文中来看作者并不是“无意识”地表现,而是有意识地反映。D项,文章中处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分析正确。故此题答案为D项。 3、B 本题中,B项,“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不正确。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并且“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故此题答案为B项。 4、 ①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 ②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名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解析】 此题考核的是分析作品结构和主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然后分析结构特点,概括主题。本题答题时需要先答出三个文段的内容,从文本可以看出,这三个文段主要写了作者对“梅”的内涵的阐释,以及三个外国人的不同表现;然后分析文段之间的关系,指出三个段落之间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即可。 5、 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绝处逢生的生命力。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超凡脱俗的品格。 【解析】 第一步:审题定点。“倒数第三段”“赏梅的情境”“梅花”“品质与格调”——层意概括、特点概括。 第二步:读文析要。 ①段内分层。倒数第三段中有“我怎么告诉他”“怎么才能告诉他”“怎样才能告诉他”“如果赏梅”等分层标志,据此可以确定赏梅的情境。写了“万木萧瑟”“大雪压境”时的梅花,又写了“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时的梅花 。 ②抓句中关键词,确定梅花的品质与格调,如“绝处逢生”“人间尤物”等。前一种情境之下,梅花是“迎雪吐艳”“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令人惊心动魄;后一种情境之下的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考生把这些信息逐条归纳可得出答案。 6、“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所给句子放置于原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本题所考查的句子在文章结尾处,有揭示主旨的作用,需要结合上文来思考。文中多次写到中国历史上文章书画及诗词中对梅花的记载与赞美,也正是这些记载与赞美使梅花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所以作者说“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因此“书香”“诗心”传达出的是历代文人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起到了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的作用,展现出梅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概括主旨意蕴 【答题方法】 ①切分层次; ②归纳概括; ③提取信息; ④重新整合。 题型3:主旨概括 一、知识了解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角度 1、审题定向。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主旨”“启示”“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题干示例。 (1)(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窗子以外》) (2)(2014·湖南卷)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粮食》) (3)(2014·大纲全国卷)“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听雨》) 三、解题通法 (一)主旨概括“5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中《负重的河流》。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因文而异法。(1)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2)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3)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5.借助背景法。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主旨概括的答题模板 概括主旨的格式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写作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三、《粮食》答案 1、 ①以人们日常见面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 ②通过对这种问候语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粮食话题,突出其重要性。 【解析】以问候语开篇及其作用,对比引出话题及其作用。文本与术语要有机结合对“第一自然段”的写法进行分析,既要从内容本身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到下文对这个故事的感慨的内容。作用上,要同时考虑到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2、 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话费、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解析】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要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义,语境义和主旨义,三义合一。这个词语前后没有现成的句子可供作答,这就要求我们梳理整个文章。首先把与这这个词语内容有关的句子或词语划出来,再作适当的归纳,分点作答。 3、 ①“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挠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晃荡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