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岑河镇岑河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岑河镇岑河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FeCl3溶液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难以刷去的铜迹 B.浓硫酸能干燥氯气、一氧化碳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溴水和品红溶液褪色 D.福尔马林、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会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参考答案: C 略 2.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用锌粉代替锌块可使反应加快 参考答案: B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A、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是化学腐蚀; B、镀锌铁表面破损后形成原电池反应,锌做负极,铁被保护;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是发生的化学反应,不是原电池反应; D、锌粉和稀硫酸接触面积大于锌块的接触面积; 解答: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是发生的化学腐蚀,不是原电池反应,故A不符合; B、镀锌铁表面破损后形成原电池反应,锌做负极,铁被保护,铁表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故B符合;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是发生的化学反应,故C不符合;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锌粉和稀硫酸接触面积大于锌块的接触面积,用锌粉代替锌块可使反应加快,和原电池反应无关,故D不符合;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金属腐蚀和电化腐蚀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3. 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g) SO2(g) 饱和NaHSO4溶液、浓H2SO4 洗气 B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 过滤 C Cl2(g) HCl(g) 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 灼烧 参考答案: D 解析:A、CO2(g)中的 SO2(g)杂质的除去应选择饱和NaHCO3溶液,错误;B、NH4Cl(aq) 中Fe3+(aq)加入NaOH溶液时可以除掉Fe3+,但同时NH4+也会参加反应,错误;C、Cl2(g) 中HCl(g)杂质的除去可以选饱和NaCl溶液,错误;D、Na2CO3(s) 中NaHCO3(s)在加热时NaHCO3(s)分解生成Na2CO3而除去,正确。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Mg0> KCI> NaCl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C.对于反应2H202=2H20+02↑,加入Mn0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02的生成速率       D.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大于邻羟基苯甲醛,原因是后者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参考答案: 略 5. 已知HCO3﹣+AlO2﹣+H2O═CO32﹣+Al(OH)3↓;将足量的KHCO3溶液不断滴入含等物质的量的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滴入的KHCO3溶液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向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偏铝酸钾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钾溶液时,碳酸氢根离子先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然后再和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的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偏铝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复分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HCO3﹣先与OH﹣反应,再与AlO2﹣反应,而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后,Ba2+与CO32﹣生成沉淀, HCO3﹣+OH﹣+Ba2+═BaCO3↓+H2O①,消耗1molHCO3﹣、1molOH﹣、1molBa2+,生成1molBaCO3沉淀,此阶段化学方程式为KHCO3+Ba(OH)2═BaCO3↓+H2O+KOH; HCO3﹣+OH﹣═CO32﹣+H2O②,消耗2mol HCO3﹣、2molOH﹣ (OH﹣消耗完),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化学方程式为KHCO3+KOH═K2CO3+H2O(此时KOH有2mol,原溶液中有1mol,反应①产生1mol); HCO3﹣+AlO2﹣+H2O═CO32﹣+Al(OH)3↓③,消耗1molHCO3﹣、1mol AlO2﹣(AlO2﹣消耗完),生成1molAl(OH)3沉淀.此阶段化学方程式为KHCO3+KAlO2+H2O═Al(OH)3↓+K2CO3. 三阶段消耗KHCO3的物质的量为1:2:1,也即KHCO3溶液体积比为1:2:1;一、三阶段对应的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1:1,第二阶段不生成沉淀,所以图象B符合, 故选:B. 6. 某有机物CxHmOn完全燃烧时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该有机物的x倍,则其化学式中x、m、n的关系不可能是 (    ) A.x:m:n=1:2:1  B.m:n=2:1 C.m>2x+2      D.m<2x+2 参考答案: C 略 7.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质的沸点:Z>W B.简单离子半径:X>W C.元素X与氧可形成既含离子键也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W和氢气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即W为F,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X为Na,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则Y为Al,W和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即Z为Cl,A、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大,即Cl2的沸点大于F2,故说法正确;B、电子层数相等,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说法错误;C、形成氧化物是Na2O和Na2O2,过氧化钠电子式为:,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说法正确;D、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NaOH、Al(OH)3、HClO4,氢氧化铝表现两性,故说法正确。 8.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HF的电子式: C. 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参考答案: D 略 9. 谋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取200 mL该   混合酸,则能溶解铜的最大质量为   A. 12.8 g        B.19.2 g        C. 32.0 g        D. 38.4 g 参考答案: B 10. 已知物质的量浓度为10.84mol/L的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00%,则10.00%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应为      A.大于5.42    B.等于5.42    C.小于5.42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A 11. 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键、日本科学家下修村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分享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经研究发现GFP中的生色基团结构如图所示,有关GF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B.该有机物与溴水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 C.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D.1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7mol碳碳双键 参考答案: AB 略 12.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参考答案: C 略 13. 向一定量的Cu、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3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  ) A.1.6      B.2.4 g       C.4.8 g             D.6.4 g  参考答案: 略 14.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它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参考答案: B 略 15. ①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 ②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K2SO4+7H2O ③Fe2(SO4)3+2HI=2FeSO4+I2+H2SO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 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2Cr2O7>Fe2(SO4)3>I2   C. 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 反应③中0.1mol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6.02×1023 参考答案: B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①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Cr2(SO4)3+K2SO4+7H2O,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 ③Fe2(SO4)3+2HI=2FeSO4+I2+H2S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化合价变化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物来解答. 解答: 解:①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Cr2(SO4)3+K2SO4+7H2O,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 ③Fe2(SO4)3+2HI=2FeSO4+I2+H2S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 A.②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①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由②③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2Cr2O7>Fe2(SO4)3>I2,故B正确; C.②中氧化剂为K2Cr2O7,还原剂为FeSO4,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C错误; D.③中还原剂为HI,1molHI反应失去1mol电子,则0.1mol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6.02×102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子转移的有关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及计算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分成两组对酸雨及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