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石首久合垸乡黄梅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久合垸乡黄梅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指促甲状腺激素 B.③是指甲状腺激素 C.②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③作用于下丘脑促进①的分泌,作用于垂体抑制②的分泌, 参考答案: B 2. 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A. 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             B. 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 C. 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         D. 剪去牛蛙的脑 参考答案: B 3.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有纺锤体出现                         D.着丝粒分裂 参考答案: B 4. 一种细菌的mRNA由36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长度是多少 A. 约360个氨基酸         B. 约1 080个氨基酸 C. 整120个氨基酸         D. 少于120个氨基酸 参考答案: D 5.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有(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的种群密度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参考答案: C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A正确;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故B正确; C、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故C错误; D、种群密度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的相关知识,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标记重捕法注意: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样方法注意: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6. 下列细胞取自同一生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个图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个、2个、2个、1个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图④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参考答案: C 7.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一般只能来自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参考答案: A 8. 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B.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流 参考答案: C 9. 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不可能是由于亲代形成配子时下列哪种情况所致                                      (    )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参考答案: A 10.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量不同 C.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参考答案: B 据分析可知,②为种子烘干后的剩余物,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用于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比例并不同,B正确;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可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错误。 11. 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 C 12. 下列各项中,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肺泡腔内的气体    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 膀胱腔内的尿液     D.心室腔内的血浆 参考答案: D 13.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DNA 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 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抗—S),提取出它的 DNA,将 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 型菌被转化为抗—S 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 B. 抗—S 型菌的 DNA 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C. 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 D. 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将抗-S的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某些非抗-R型菌已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说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A正确;由题意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可知,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B正确;实验结果某些非抗-R 型菌被转化为抗-S 型菌并能稳定遗传,表明:对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C正确;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故选D。 【点睛】1、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荚膜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14. 在玫瑰精油提取中,收集锥形瓶中的乳白色的乳浊液,向锥形瓶中加入:     A.氯化钠                           B.硫酸铜         C.石灰水                           D.无水硫酸钠 参考答案: A 15. 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参考答案: B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因为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还可以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 A. 绝对不变 B. 相对稳定 C. 越来越小 D. 越来越大 参考答案: D 【分析】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   1、增长型: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稳定型: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种群稳定。 3、衰退型:锥体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宽大,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详解】种群中年轻个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变成成年个体,其出生率高,而年老的个体少,死亡率低,所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大,呈现增长型。种群密度也逐渐增大,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 由C、H、0、N、P元素组成 C.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 活细胞内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参考答案: B 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ATP由C、H、0、N、P元素组成,B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ATP在活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D错误。 18. 参考答案: D 19. 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 B.②要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断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 C.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③过程可用农杆菌转化法 D.④过程中用的原料不含有A、U、G、C 参考答案: B 20. 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如下图所示)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