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解题技巧:重点注意问题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解题技巧:重点注意问题   古语云: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授人以渔 ,那么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 ,更要学方法。高考数学解题中 ,一个不小心 ,就会丢分。本文针对数学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希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固然是不对的 ,但离开解题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待题目的态度和解题的方式上。同学们应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特点 ,在复习方法上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老师对高考数学解题方法的一些建议: 一.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选题目 ,防止题海战术 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区分、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 ,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 ,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 2.认真分析题目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 ,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拟难的题目 ,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 ,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 ,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与待求之间差异的根底上 ,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根底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 3.做好题目总结 解题不是目的 ,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 ,发现学习中的缺乏 ,以便改良和提高。因此 ,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 ,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 ,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 1)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根底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 ,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 ,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否归纳出题目的类型 ,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二.数学解题的一些技巧 1.思路思想提炼法 催生解题灵感。“没有解题思想 ,就没有解题灵感〞。但“解题思想〞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教师每天挂在嘴边 ,陌生就是说不请它究竟是什么。建议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 ,多做典型的数学题目 ,那么可以快速掌握。 2.典型题型精熟法 抓准重点考点管理学的“二八法那么〞说:20%的重要工作产生80%的效果 ,而80%的琐碎工作只产生20%的效果。数学学习上也有同样现象:20%的题目(重点、考点集中的题目)对于考试成绩起到了80%的奉献。因此 ,提高数学成绩 ,必须优先抓住那20%的题目。针对许多学生“题目解答多 ,研究得不透〞的现象 ,应当通过科学用脑 ,到达每个章节的典型题型都胸有成竹时 ,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3.逐步深入纠错法 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稳固薄弱环节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说:一只水桶盛水多少由最短板决定 ,而不是由最长板决定。学数学也是这样 ,数学考试成绩往往会因为某些薄弱环节大受影响。因此 ,稳固某个薄弱环节 ,比做对一百道题更重要。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