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中级单选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33329332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9.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类中级单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经济类中级单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经济类中级单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经济类中级单选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经济类中级单选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类中级单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类中级单选(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 .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预期B.替代品的价格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偏好2 .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A.成正方向变化B.成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3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使需求与价格成()变化。A.反方向B.正方向C.等比例D.等价4 .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B.生活基本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C.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越大D.一种商品若有极少的替代品,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5.下列哪种因素的改变,可以需求数量变动

2、()oA.其他因素不变,只有商品价格变化B.其他因素不变,只有消费者收入变化C o 其他因素不变,只有消费者偏好变化D.其他因素不变,只有消费者预期变化6.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 0 单位和8 0 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A.增加3 0 单位B.减少3 0 单位C.增加1 3 0 单位D.减少1 3 0 单位7 .如果两种商品x 和 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2.3,那么可以判断出()。A.x 和 y 是替代品B.x 和 y 是互补品C.x 和 y 是高档品D.x 和 y 是低价品8 .当需求

3、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 时,叫做()A.低弹性B.需求缺乏弹性C.需求单一弹性D.需求富有弹性9.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对部分农业产品规定了保护价格。为了采取这种价格政策,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A.取消农业税B.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配给制C.当市场上出现农产品过剩的进行收购D.扩大农民家电消费1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反之,收入减少,则会导致需求减少。所以说,两者成正方向变化。3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使需求与价格

4、成反方向变化。4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一 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所以,选 项D错误。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两种商品为替代品时,则E i j0,因为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2)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则E i j 0,因为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2)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则E i j 7 04.共有1 0 0 个学生进行分组,

5、1 501 6 0 c m 有 1 0 个,组中值为1 55;1 6 01 7 0 c m有 7 0 个,组中值为1 6 5;1 7 01 80 c m 有 2 0 个,组中值为1 7 5,加权算术平均数为(兀A.1 55B.1 7 5C.1 6 5D.1 6 65.n 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 次方根称为()0A.众数B.极值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6.计算儿何平均数要求各观察值之间存在()的关系。A.等差B.等比C.连加D.连乘积7.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A.越差B.越好C.不变D.反复变化8.最简单的变异指标是()0A.极差B.标准差C.组距D.离散系

6、数9.离散系数比标准差更适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是因为离散系数()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B.不受数据差异程度的影响C.不受变量值水平或计量单位的影响D.计量更简单1:C 解析:本题考查众数的概念,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2:B 解析:该题考查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中位数=(1 1 0 0+1 40 0)/2=1 2 50。3:B 解析: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和众数的算法。4:D 解析:本题考查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X=(1 55X 1 0+1 6 5 X 7 0+1 7 5 X 2 0)/1 0 0=1 6 6 c m,因此选 D。

7、5:D 解析:n 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称为儿何平均数。6:D 解析:计算几何平均数要求各观察值之间存在连乘积的关系,因此选D。7:A 解析: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越差。8:A 解析:极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又称全距。9:C 解析:离散系数可以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影响。(二十二)1.统计对事物进行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A.指数B.回归方程C.频数分布表D.时间序列2 .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时间指标的是()0A.城镇人口比重B.年底总人口数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总值3 .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

8、A.变量B.发展水平C.增长量D.发展速度4.增长量是()o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5.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可以把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和()0A.环比增长量B.定基增长量C.累计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6 .已知在一个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分别为2 1、3 0、3 5、41,则累计增长量为()。A.90B.80C.1 0 5D.1 2 77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的序时平均数。A.累计增长量B.晟告向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C.逐期增长量D.报告期发展

9、水平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oA.连乘积B.总和C.对比值D.之差9.某公司A 产品的销售额2 0 0 7 年比2 0 0 2 年增长53.5%,2 0 0 6 年比2 0 0 2 年增长40.2%,则2 0 0 7 年比2 0 0 6 年增长()0A.9.5%B.1 3.3%C.3 3.0 9%D.1 5.9%1 0.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oA.加权算术平均法B.极差法C.儿何平均法D.算术平均法1 1.2 0 0 0 年以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长4%以上,这是()。A.发展速度B.增长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1 2.“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

10、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A.计量单位B.数据类型C.时间D.调查方法1:D 解析:统计对事物进行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时间序列。2:A 解析:年底总人口数属于时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时期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平均指标,而城镇人口比重属于相对数指标。3:B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水平的含义,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所以选C。4:A 解析:本题考查增长量的含义,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5:C 解析: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D 解析: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

11、期逐期增长量之和,得到2 1+3 0+3 5+4 1=12 7。7:C 解析: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8:A 解析: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9:A 解析:设 2 0 0 2 年为销售额为1,2 0 0 7 年销售额为15 3.5 虹 2 0 0 6年销售额为 14 0.2%,所以 2 0 0 7 年比 2 0 0 6 年增长(15 3.5/14 0.2%)-1=9.5%10;C 解析: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11:C 解析:平均增长4%,这是平均增长速度。12:C 解析:本题考查“增长

12、1%的绝对值”的含义和用途。“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所以,选(二十三)1.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A.算术平均数B.相对数C.总量指标D.几何平均数2 .下列属于质量指数的是()。A.产品产量指数B.产品成本指数C.销售额指数D.总产值指数3 .拉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A.报告期B.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C.与基期与报告期无关的水平D.基期4.帕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A.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B.与基期和报告期无关的水平C.报告期D.基期5.某工厂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某

13、产品产量增加10%,单位产品价格下降6%,那么,销售额()oA.增加B.减少C.不增不减D.无法确定6.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品产量增加3%,单位产品成本下降3%,那么,生产费用()。A.减少B.增加C.不增不减D.无法确定7.某单位职工人数增加2%,工资总额增加6 队 则平均工资()oA.增加3%B.减少3%C.增加 3.9 2%D.减少 3.9 2%8 .某商场商品的销售额增长6%,平均销售价格增长4%,则商品销售量增长()0A.2.8%B.1.9%C.0.6%D.3.4%9 .某市百货商场销售额2 0 0 7 年与2 0 0 6 年相比为15 0%,同期价格水平下降6%,则该商场销售

14、量指数为()oA.13 3%B.15 9.5 7%C.12 1%D.118%1:B 解析:本题考查指数的概念,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2:B 解析:质量指数是反映事物内含数量的变动水平的,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3:D 解析: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4:C 解析: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乂称帕氏指数,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5:A 解析:销售额=(1+10%)X(1-6 酚=10 3.4 虬6:A 解析:1O 3%X9 7%=9 9.9 1%1,所以是减少

15、的。7:C 解析:平均工资=(1+6%)/(1+2%)=10 3.9 2%。10 3.9 2%-1=3.9 2%8:B 解析:10 6%/10 4%=10 1.9%,所以增加了 1.9%。9:B 解析: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15 0%/(1-6 盼=15 9.5 7%o(二十四)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总和。A.实物量B.价值C.增加值D.中间投入2 .国内生产总值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后的余额。A.通货膨胀影响B.生产折旧C.中间投入价值D.增加值3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以()为主。A.收入法B.生产法C.支出法D.转移法4.

16、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A.附加值B.中间投入C.经济效益D.营业盈余5.2 0 0 1年以后,农业不变价总产出改为根据()缩减计算。A.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B.零售价格指数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现价总产出速度6 .第 三 产 成)是衡量第三产业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A.消费指数B.增加值C.生产总额D.营业盈余7 .第三产业的核算分行业分别进行,但是一般采用的是()0A.收入法B .支出法C.生产法D.成本法1:B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2:C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3:B 解析: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以生产法为主。4:A 解析: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附加值。5:A 解析:2 0 0 1年以后,不变价总产出改为根据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缩减计算。6:B 解析:第 三产业包括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是衡量第三产业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7:A 解析:第三产业的核算分行业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