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初设(代可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初设(代可研)(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综合说明1.1项目编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决定,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夯实农业基础、加强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为我们深化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梯田建设、促进民生条件改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甘肃省唯恫区大芦河在小流域对位配置林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梯田生产潜力、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土地生产力,使项目区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项目区人居环境和林草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亦为我区全面
2、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奠定基础。我局接受任务后及时组织设计小组,对流域进行详尽的外业勘察和调查统计,根据外业勘察和内业分析论证设计,将措施落实于流域内各个地类图斑中,突出梯田建设重点,对位配置林草措施并进行投资概算、效益分 析,于 2010年 1 月完成了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甘肃省嵯恫区大芦河项目区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现上报省水利厅予以审批。1.2项目区自然概况嵯恫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实施区总土地面 积105.25km2,其 中 水 土 流 失 面 积92.32 krr)2 ,占总面积的87.7%O项目区由于长期土壤侵蚀,地貌被分割成梁即、梁
3、坡、沟谷、河谷川地。坡面土壤侵蚀严重,河滩地段平缓,原面以条田为主,地势平坦。流 域 支 毛 沟“V”型 沟 道 极 为 发 育,沟壑密度1.55km/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6500t/krrP。径流模数63000 m3/km2.ao1.3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0525.03hm2,其中耕地3788.59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6%;林 地1582.3hm2,占15%;草地277.62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6%;其它用地2107.57 hm2,占20.1%;荒山荒坡 2768.95 hm2,占 26.3%。1.4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涉及嵯蝇区北原的草峰、香莲两个乡(
4、镇)的15个村、2603户,总人口 1.1632万 人,人口密度111人/km2,有劳力0.49万人。人均耕地0.33 hm2,人均基本农田0.11 hm2,项目区属旱作农业区,以粮食生产为主,2009年流域粮食总产量365.54万kg,人均产粮314kg,农业总产值3894.7万元。从产出和经营方 式 看,结构单一,重用轻养,科技含量低。1 .5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治理现状项目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10525.03 hm2,水土流失面积9231.96hm2,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6500t/hm2,年径流模 数6.3万m3/hm2.ao 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水蚀主要发生
5、在坡面,重力侵蚀发生于沟道、悬崖立壁及沟头部位。滑坡主要发生在沟坡与梁齐坡黄土较薄、土质较浅的结合部。截止2009年 底,项目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25.22 hm2,治 理 程 度33.9%,其中修建基本农田1265.3hm2,营造水保林1382.3hm2,已建成经济林200hm2,人工种草277.62hm2。通过治理开发,部分控制了水土流失,对改善生态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6工程建设目标1.6.1 总体目标:通 过1年(2010年)的梯田建设,依靠科技,强化基础,突出在构建民生水保上大做文章,做好水土、钱粮、生态、资源相统一
6、、相 协 调,正确处理长远与近期、保护与开发、经济与生态等关系,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力推动我区水土保持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1.6.2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及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通过1年的治理,新增梯田面积500hm2,新建林草措施44.24 hm2,新修田间道路11.5km,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669.46 hm2,项目区治理程度达到39.7%,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初步得到改善,初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1.7 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工程概算总投资572.32万元 其中工程措施投资572.32万 元,占总投资的86.96
7、%;独立费用85.85万 元,占总投资的13.04%。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及群众投劳折资组成。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0万 元,占45.6%,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20万 元,占18.2%,群众投劳折资238.17万 元,占 36.2%。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 项目背景为了加快我省生态环境的治理步伐,改善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条 件,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09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四年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2009年9月 份,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2009年12月47日,水利部会同国家农发办在北京召开了国家农业
8、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我省16个项目顺利通过了审查;2009年12月12日,省水保局在兰州召开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甘肃省秦安县兴丰等16个项目前期工作座谈会嵯胴区水土保持局按照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甘肃省嵯恫区大芦河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省局会议精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同项目实施乡镇,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甘肃省嵯恫区大芦河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粮食生产现状等资料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收集整理,现场勾绘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在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娱恫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
9、建设项目的规模进行了分析论证,编制完成了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甘肃省唯恫区大芦河项目区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卜2.2 设计依据2.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3.甘肃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3年。2.2.2 技术规范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方法,GB/T157741995;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5.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
10、48-2009);6.甘肃省机修梯田技术规程,D B 62/T 1 1 61 2 0 0 4 o2.2.3 技术文件1 .甘肃省水文手册;2 .甘肃暴雨洪水图集;3 .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4 .嵯酮区水土保持区划。5 .嵯恫区水土保持年报及统计年鉴2.2.4 有关规划(1 )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国函(2 0 0 2)61 号”批复),黄委会,1 9 9 8 年;(2 X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黄委会,1 9 9 9年;(3 )甘肃省5 0 0 万亩梯田建设规划(2 0 0 9 2 0 1 2 );(4 )嵯崛区“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规划。2.3设计标准梯田设计标准
11、采用20年一遇6 小时最大暴雨量;造林整地工程设计标准采用1 0 年一遇6 小时最大暴雨量设计。3 基本情况3.1 自然概况3.1.1 地理位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甘肃省嵯恫区大芦河项目区位于嵯恫区的北部原区,涉及草峰、香莲两个乡镇的15个行 政 村,整个地形呈两沟两原三坡分布,东西长约5.5km,南北宽约 19.5km,总面积105.25km2。地势西北高,东 南 低,海 拔 14331570米,相对高差137米。3.1.2 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泾河流域的一级支流大芦河、小芦河横贯其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质为中、新生代盆地,上层为第四纪黄土所覆盖,发育土层多
12、为100m以下。按地貌可分为原面及山坡、沟壑、河谷地。原面为黄土残原,山坡及沟壑为土原面到河川的过渡地带,沟壑陡峭、沟岸壁立、切割严重。河谷地主要分布于大芦河、小芦河流水线的两侧,由河流长期冲淤而成的河漫滩及阶地组成。项目区地貌形态主要以残原沟壑为主,地势较高、大小沟壑密布,山梁与河谷相间,山峦、梁齐、梁坡、残原、滩地、河流、峡谷、沟壑各种地貌形态穿插分布,沟深坡陡,起伏跌宕。自然坡度大,植被稀少,侵蚀严重,为我区主要的水土流失区。土地坡度组成:坡 度 在 5以 下 的 面 积 为 3060.66 km2,占29.1%;5 15的面积 2136.68 km2,占 20.3%;15。25。的面积
13、 2511.79km2,占 23.9%25 35面积 2030.66 km2占 19.3%;35以上面积 785.24 km2,占 7.5%。3.1.3 土壤土壤大部分为黄土覆盖,黄土组成主要为粉砂壤土,结构疏松,富含碳酸盐,遇水易溶,极易被冲刷流失。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绵土、黑坤土、新积土、灰褐土、红粘土等6个土类。其中黄绵土面积88.2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83.8%,主要分布于水土流失严重的残原、梁即、山坡、沟 谷 上,熟化层浅,湿陷性强,肥力低下;黑坤土主要分布于黄土原区和川台地的缓坡湾掌地,面积为9.89 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4%,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耕 性 好;红粘土面 积7
14、.16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8%,多分布于沟口、山脚及山坡地带。经 测 定,土壤有机质含量1.0%,速效氮含量49.26ppm,速效磷含量8.6ppm,速效钾含量154Ppm,PH为7.7 8.8。土壤总的特点:物理化学性能好,但肥力较差,有机质含量低,氮、磷缺 少,钾 持 平,土质较粘,易板结。3.1.4植被植被主要是草本植物,其次有小片人工林及季节性的农作物。植物的生长与植被的优劣、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关系密切,特别是雨量的多少,决定植物长势的强弱。总的来看,植被稀疏,林草覆盖率为17.7%(含果园卜按地形来说,阴坡好于半阴坡,半阴坡好于阳坡。主要草种以莎草科、蒿类植物为主,主要分布于
15、梁界坡及阴湿地带。主要草种有紫花苜蓿等;乔木林树种主要有刺槐、杨、柳、榆、椿、侧柏、云杉、油 松;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梨、桃、杏、核桃等。人工植被多呈零星镶嵌分布。3.1.5气象、水文项目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属温和干旱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是:春季风大少雨,冷暧无常,多寒潮;夏季温和凉爽,雨水集中,多洪雹;秋季气温渐降,阴雨连绵,多云雾;冬季多风寒 冷,干燥少雪,多晴天。在地域分布上总的特点是南湿北干、东暧西凉。气候温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能充足,日照较长。我区的气温条件,北方大部分农作物及林木果树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多年平均降水量511.2mm。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年际年内
16、分配变幅较大。最多年份达744.5mm(1964年),最少年份为318.5mm(1971年)。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年内变率大,年蒸发量1512.1mm,干燥度1.1。由于降雨冬、春 季 少,夏、秋季 多,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与作物生长需水时间很不协调,降低了水分的有效利用率。年 均 气 温 为 8.6,N10P有效积温280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24.8小 时,太阳总辐射量121千卡/cm2,无 霜 期 183天,平均风速4.9m/S,大风日数多年平均15天。地表水属泾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径流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约占90%。年平均径流模数为63000 m3/km2,年平均输沙模数为6500t/km2o据平凉市气象资料分析:34年日降雨量超过50mm的降雨发生 过 2 2 次,最大降雨强度30mm/h,多年平均径流深55mmo最大 1 h 降水量21mm,最 大 6 h 降水量40mm,最 大 24h 降水量62mm。干旱年几率为30%。3.1.6 土地利用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0525.03 hm2,其 中:农 地 3788.59 hm2,占36%,林地(含果园经济林)1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