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与答题技巧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767492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与答题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与答题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与答题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与答题技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与答题技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与答题技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与答题技巧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解读读河河北北中中考考语语文文说说明明之之文文言言文文部部分分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而、以、以、于于、乃、虽、为、者、且、则、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乎、然、与与)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

2、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己的体会和见解。2012年年中中考考文文言言文文考考试试考考点点说说明明(一一)与去年的考试说明基本相同与去年的考试说明基本相同2文文言言文文阅阅读读方方法法与与策策略略:预测预测一级一级:9篇篇生于忧患,死于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乐、陋室铭陋室铭、出师表出师表、马说马说满井游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鱼我所欲鱼我所欲也也、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口口技技二级:二级: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小石潭记、邹忌讽邹忌讽邹忌讽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纳谏齐王纳谏齐王纳谏、醉翁亭记醉翁亭记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三三峡峡、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三级:三级: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曹刿

3、论战曹刿论战、桃花桃花桃花桃花源记源记源记源记、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爱莲说爱莲说爱莲说爱莲说 3纵观近几年试题纵观近几年试题,试题数量趋于稳试题数量趋于稳定在定在5道题左右道题左右.1实词含义两个实词含义两个(课内与课外各一课内与课外各一个个)2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一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一个(选择题选择题形式呈现形式呈现)3句子翻译两个句子翻译两个(课内与课外各一课内与课外各一个个)4课内选文理解试题一个课内选文理解试题一个(涉及归纳涉及归纳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和者的观点态度;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

4、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5课外选文理解试题或课内与课课外选文理解试题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试题一个外相结合的试题一个(涉及内容同上涉及内容同上)近近几几年年文文言言文文阅阅读读试试题题特特点点归归纳纳:4以以一一级级篇篇章章的的前前四四篇篇为为例例说说一一说说文文言言文文的的复复习习:(一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实词重点实词发发:被任用:被任用恒过恒过:常;犯过失:常;犯过失举举:被选拔:被选拔衡衡:同:同“横横”,阻塞,阻塞任任:责任,担子;:责任,担子;喻喻:了解:了解作作:奋起:奋起征征:征验,表现:征验,表现苦苦:使:使痛苦痛苦劳劳:使:使劳累劳

5、累锇锇:使:使饥饿饥饿拂拂:同同“弼弼”,辅佐,辅佐空乏空乏:使:使 贫困贫困入入:在里面,指国内;:在里面,指国内;乱乱:使使 错乱错乱出出:在外面。指国外;:在外面。指国外;所以所以:用来;用来;动动:使:使 惊动;惊动;忍忍:使:使坚韧;坚韧;曾曾:增加。曾同增加。曾同“增增”2本文重点虚词:于本文重点虚词:于(已考过已考过)其则然其则然其其: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本文其的意义与用法均是代词,代人,他本文其的意义与用法均是代词,代人,他或他们或他们)则则:例入则无法家

6、拂士,出则无敌国外: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患者(则是连词,表如果之意则是连词,表如果之意)然然: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是代词,表这样之意)然是代词,表这样之意)3重点理解的内容重点理解的内容A作者认为人才是怎样锤炼出来的?作者认为人才是怎样锤炼出来的?B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C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死于安乐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D有人认为人才是在顺境环境下造就的,有人认为人才是在顺境环境

7、下造就的,有人认为人才是在逆境环境下造就的,你有人认为人才是在逆境环境下造就的,你认为人才是怎样造就的?请简述理由认为人才是怎样造就的?请简述理由5(二二)陋室铭陋室铭1重点实词:重点实词:鸿鸿:大:大;形形:形体、身体:形体、身体;案牍案牍:官府公文官府公文;馨馨:香气,这里指品: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德高尚;调调:调弄,这里指弹奏。:调弄,这里指弹奏。灵灵:灵异,神奇:灵异,神奇;斯斯: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此,这此,这;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有什么学问的人。丝竹丝竹:这里指: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竹:本指管乐器本指

8、管乐器;上上:长上;:长上;入入:映:映入入2重点虚词:之则重点虚词:之则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何陋之有?何陋之有?(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志,不译)则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则,连词,译为就,那么连词,译为就,那么)3理解内容理解内容A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请用自己的话概括B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作者用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类比“陋室陋室”,其用意是什么

9、?,其用意是什么?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以以一一级级篇篇章章的的前前四四篇篇为为例例说说一一说说文文言言文文的的复复习习:6(三三)出师表出师表1重点实词:重点实词:布衣布衣:平民:平民。躬躬:亲自。:亲自。驱驰驱驰:奔:奔走效劳走效劳。倾覆倾覆:兵败。:兵败。光光:发扬光:发扬光大。大。恢弘恢弘:发扬扩大。:发扬扩大。失义失义:适当:适当恰当。恰当。陟陟(奖)(奖)罚罚(惩罚)(惩罚)臧臧(善)(善)否否(恶)。(恶)。刑刑:罚。:罚。遗遗:给予。:给予。夙夙夜夜:早晚。:早晚。驽钝驽钝:

10、比喻才能平庸。: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攘除:排除、铲除。:排除、铲除。彰彰:表明。:表明。慢慢:怠慢、疏忽。怠慢、疏忽。咨诹咨诹:询问:询问雅言:雅言:正言正言;理理:治。:治。远远:疏远;:疏远;亲亲:亲:亲近近简简:选拔:选拔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出身鄙野。感激感激:感动振奋。:感动振奋。痛恨痛恨:痛心遗憾。痛心遗憾。开张开张:扩大。:扩大。2本文重点虚词有:之、以、于本文重点虚词有:之、以、于(已考过已考过)之之1)、)、欲报之于陛下也欲报之于陛下也/悉以咨之悉以咨之/先帝称先帝称之曰能之曰能(代词:代人)代词:代人)2)、)、宫中之事以伤先帝之明若无兴宫中之事以伤先帝之

11、明若无兴德之言志士之气德之言志士之气(助词:的助词:的)以以1)、悉以咨之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悉以咨之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表拿)表拿)2)、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表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表因为)3)、以光先帝遗德)、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彰其咎理以彰其咎以告先帝之灵以告先帝之灵(以是连词表以是连词表目的,来或用来之意目的,来或用来之意)4)、以伤先帝之明)、以伤先帝之明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此类较少)(连词,表结果:译为、以致连词,表结果:译为、以致)3本文重点内容本文重点内容A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请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

12、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就其中一条建议谈谈今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就其中一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B“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成语现在中什么意思?本文成语现在中什么意思?本文体现这一成语的句子是什么?请你写出来体现这一成语的句子是什么?请你写出来C作者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至诚,缘于先的至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与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帝的三顾之恩与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重视责任意识

13、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你产生怎样的影响?D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若定请结合中的故事情节,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以以一一级级篇篇章章的的前前四四篇篇为为例例说说一一说说文文言言文文的的复复习习:7(四四)马说马说1本文重点实词:本文重点实词:祗祗:只是:只是;辱辱:辱没;:辱没;骈骈:两:两马并驾马并驾;槽枥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喂牲口用的食器,马厩;马厩;称称:著称;:著称;一食一食:吃一顿;:吃一顿;尽尽:吃没;:吃没;才才:才能,美好的素:才能,美好的素质;质

14、;常常:普通的;:普通的;等等:等同,一:等同,一样;样;或或:有时;:有时;道道:方法,正确:方法,正确的方法;的方法;尽尽:竭尽;:竭尽;鸣鸣:马鸣叫;:马鸣叫;通通:通晓;:通晓;临临:面对;:面对;知知:识别,:识别,了解了解2本文的重点虚词:之,以,其,于本文的重点虚词:之,以,其,于(已考过已考过)之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虽有千里之能有千里之能(之,助词,表的之意之,助词,表的之意)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临之(之,代词,代千里马之,代词,代千里马)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之,助词,定语后置

15、的标志,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不译)以以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也(以,介词,表因为之意以,介词,表因为之意)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以,介词,表按照之意以,介词,表按照之意)其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不能通其意(其,代词,代它指千里马其,代词,代它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表语气,其,表语气,前表反诘语气)前表反诘语气)后表感叹后表感叹)3重点内容重点内容A本文是一篇托物喻意的文章,本文是一篇托物喻意的文章,是借是借

16、”千里马千里马”比喻什么?用比喻什么?用”食食马者马者”比喻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比喻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感情?B文中文中“千里马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假如你是一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假如你是一匹千里马,你将如何去做才不被埋匹千里马,你将如何去做才不被埋没?试谈谈你的看法没?试谈谈你的看法C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以以一一级级篇篇章章的的前前四四篇篇为为例例说说一一说说文文言言文文的的复复习习:8中中考考文文言言文文之之虚虚词词归归纳纳:11个重点虚词:个重点虚词:“之、其、以、乃、虽、为、者、之、其、以、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且、则、乎、然”用法及举例用法及举例一一“之之”的用法及举例的用法及举例B助词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的”(这一类最多这一类最多):如宫中:如宫中之事之事以伤先帝之明以伤先帝之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其高下其高下之势之势山间之四时也山间之四时也/山水之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宴酣之乐/而不知人而不知人之乐之乐/览物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