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生心理辅导》第二章心理辅导相关理论和方法

sat****10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1.01MB
约48页
文档ID:324139152
《小学生心理辅导》第二章心理辅导相关理论和方法_第1页
1/48

小学生心理小学生心理第二章:心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学习目标了解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理性情绪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各个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各个理论的常用技术这里是学习目标!引导案例叩开紧闭的心门施玉华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疗法常用技术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心理分析理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治疗的实践中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理论诞生之后,弗洛伊德的学生和弟子又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后人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将其分为四个支流,即新弗洛伊德学派、后弗洛伊德学派、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派、客体心理学派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对临床心理学领域、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18561939)潜意识论人格论本能论010203二、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释梦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04051本我本我:原我,是自我意识的存在和觉醒,包括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2自我自我:人格积极地控制、观察及学习的功能3超我超我: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道德理想、社会戒律和规范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一)自由联想具体做法:在安静的房间,被治疗者躺在沙发床上,打消一切顾虑,随意进行联想(二)梦境分析运用梦境分析的方法,更全面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相关神经症(四)阻抗分析阻抗:被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否定治疗者的分析,拖延、对抗治疗者的要求,影响治疗的进展,甚至使治疗难以进行的一种现象(三)移情分析被治疗者将其童年或早期生活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转移到了治疗者身上四种常用技术三、精神分析疗法常用技术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一、行为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行为主义流派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早期的行为主义研究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以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行为,因为只有行为才是可以观察、测量、预测和控制的行为主义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迅速传播之后,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主流而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的,后来成为心理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而研究所观察到的、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无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是乞丐或盗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华生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1878-1958)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在新行为主义中有一个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他设计了一种特殊装置,即著名的“斯金纳箱”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理论运用在教学方面表现为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19041990)斯金纳箱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帮助他们模仿行为人类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其以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为基础,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和行为的相互作用他的观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班杜拉(1925)名词解释适 应行 为个体在其生活环境中满足各种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的行为,由多种行为构成其中,动作、语言、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是最基本的要素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 焦虑事件等级层次系统脱敏训练进行放松练习建立焦虑等级表三、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一)系统脱敏法序号事件程度1学期结束了,没有考试了02开学第一天,老师公布了这学期的教学计划103进入考前复习,感觉到了考试的紧张气氛304考试前两天,变得非常紧张,并且难以集中注意力505考试前一天,怎么也睡不着,并在半夜惊醒706去考试的路上,几乎站不稳,像生病一样,很想马上回家857走进考场时,双手潮湿,非常害怕把学到的东西都忘了908考试开始了,一看试卷有几道题好像不会,脑子一片空白100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三、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一)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也称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指治疗者帮助求助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然后在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应,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脱敏),最终矫正不良行为。

系统脱敏法的主要适应证为恐怖、焦虑、强迫症等具体做法:治疗者和被治疗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被治疗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的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按恐惧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三、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二)放松疗法放松疗法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从而降低身体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放松疗法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惧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具体做法:安排一间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的房间,让被治疗者舒适地靠坐在沙发或椅子上,闭上眼睛治疗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被治疗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肩部、腹部、腿部等部位,逐次放松各部位,最终达到全身松弛,使整个身心处于轻松状态,并保持几分钟治疗时,注意说话声音要低沉、轻柔、温和,放松的过程是轻松、安静、自然的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三、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三)厌恶疗法厌恶疗法,也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惩罚性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厌恶疗法既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如咬指甲、拔毛癖或吸烟等),也可用于治疗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对于儿童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有效具体做法:在某一特殊行为反应之后紧接着给予厌恶刺激例如,被治疗者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给予电击、催吐等痛苦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产生厌恶感,最终抑制和消除不良行为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三、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四)满灌疗法满灌疗法是指将患者放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又称暴露疗法满灌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恐惧症等具体做法:让被治疗者暴露于能产生强烈焦虑(或恐惧)的环境(或刺激物)中,不允许被治疗者逃避,并保持一段时间患者的情绪反应会有开始、高峰和下降的波动变化过程,短期内可消除焦虑、清除障碍,坚持治疗最终可预防条件性回避行为的发生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三、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五)代币管制法代币管制法又称表征性奖励法,是指运用代币,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可以是筹码、票券、记分卡、粘贴纸等,它们起着表征性作用。

这种方法可用于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和孤独症患儿,以及用于青少年管制等代币管制的实质是一种刻意安排的奖励系统只要行为者表现出预期的目标行为,就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代币的奖励,并根据个人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特定的交换系统换取强化刺激物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三、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六)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培养新行为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它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设计出来的,通过持续地逐一强化(即奖励)更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同时消退先前较偏离目标行为的行为,使目标行为得以形成这是一种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适用于孤独症、恐惧症、神经性厌食症、肥胖症及其他神经症具体做法:治疗者与被治疗者一起,先确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然后选好为实现此最终目标所需要塑造的靶行为、塑造的起点、逐渐逼近最终目标应采取的步骤及每一步骤的子目标,并逐级实施此外,还需要确定达到每一个子目标的有效强化物或奖励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三、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七)模仿学习法模仿学习法又称示范性疗法,是利用人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来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某种行为。

模仿学习疗法可用于治疗恐惧症、与焦虑情绪有关的行为问题,以及其他类型的行为障碍等具体做法:提供特定行为或行为变化的模式、范本(即榜样,进行行为或行为变化)的示范,被治疗者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进行模仿操作看电影或电视录像听录音治疗人员示范模模仿仿学学习习通通常常采采用用三三种种方方式式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一、人本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60年代开始形成,在70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又被称为现象心理学或人本主义运动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缺乏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应运而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一个较长的过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此外,代表人本主义心理学主流的自我实现理论也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罗杰斯等人仍坚持以个体心理为中心的研究,但另一些人已开始探讨个体意识如何超越自身而同广阔的世界相融合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一)马斯洛的主要观点需求层次论是马斯洛的主要理论。

他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不断发展的,人的需求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部分,是该理论中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指的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看作人格发展的最高动力,看作人类独有的一个终极价值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19081970)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二)罗杰斯的主要观点1对对潜能的理解潜能的理解罗杰斯认为人性本善,人本质上具有争取自我实现、自我理解及维护自己健康的潜能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他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不时变动的经验世界里他将这种个人的经验和内心世界称为“现象场”,而“自我”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现象场的产物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19021987)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三、人本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一)来访者中心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是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基本假设:人性本善,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巨大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气氛,这些潜能就能开发出来,而无须治疗者进行直接干预。

来访者中心疗法首次提出了“非指导性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并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它代表着人本主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