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言文《涸辙之鲋》的阅读练习及答案附注释翻译

菲***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4.36KB
约7页
文档ID:310268808
文言文《涸辙之鲋》的阅读练习及答案附注释翻译_第1页
1/7

文言文《涸辙之鲋》的阅读练习及答案附注释翻译 一、《涸辙之鲋》原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 . ②庄周忿然作色曰( ) . ③有中道而呼( ) .. ④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②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3)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二、参考答案 (1)①是否;活,使动,使??活,救活 ②脸色 ③路中④将要 (2)①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②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地到干鱼店里把我捡走 (3)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真诚地去帮助,而不要只说毫无意义的大话和空话。

三、解释: ①与:向 ②顾:回头,回头看 ③子:你 ④且:将,将要 ⑤处:安身的地方 ⑥乃:却 2、翻译: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您可有一点点水救活我呢? 3、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庄周说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来谴责监河侯这样可以有力的谴责监河侯托词的荒唐无理和见死不救的本质 四、注释 (1)庄周:庄子的姓名,战国时宋国人 (2)故:因此,所以 (3)贷粟(sù):借粮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4)监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诺(nuò):同意的声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 (7)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8)忿(fèn)然:生气的样子 (9)作色:脸上现出怒色作:发作,发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11)顾视:回头看顾:回头 (12)辙(zhé):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13)鲋(fù)鱼:鲫鱼 (14)焉:在那里 (15)何为:做什么 (16) 耶(音‘yé’):疑问语气词,相当干现代汉语的“吗”“呢” (17)波臣:海神的臣子 (18)岂有:有没有 (19)活:使……活 (20)且:将要 (21)游:劝说,游说 (22)吴越之王:吴: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某省***市越: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某省***市 (23)激:引(水)遏阻水势,使它急流 (24)常与:老朋友这里指鱼所赖以生存的水 (25)处:居住、存身的地方 (26)然:则,就 (27)曾(céng):还,简直 (28)索:寻找 (29)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简直不如早些到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肆:店铺 五、翻译 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往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入),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答复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我说,‘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1、道理 庄周即庄子,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于是就向富有的监河侯去借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监河侯这个吝啬鬼的形象,揭露出了一个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大话和空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2、寓意 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监河侯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人做事要当机立断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答复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扩展资料:《涸辙之鲋》赏析 “涸辙之鲋”写了两则故事:一是庄周向监河侯借粟度日,监河侯颗粒不给,却许诺待收回封地的租税后借给庄周价值“三百金”(“金”是古代货币单位, 即“镒”。

一镒等于二十两,另说为二十四两或三十两)的巨款二是“涸辙之鲋”(滞困在干枯的车辙中的鲋鱼)向庄周求水活命;庄周同意到南方去向吴王、越王游说,请他们引长江水接鲋鱼回东海两则故事严密套扣,前者包容后者,后者说明前者,构造十分新颖故事中的监河侯是个悭吝的伪善者形象,鲋鱼是个敢怒敢言、很有骨气者的形象;庄子的身份则颇有趣,在前一故事中是乞贷者,在后一故事中却以监河侯的同类面孔出现,而让鲋鱼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构思极为奇特 作者如此别出心裁,精心构制这则寓言,在于说明他的“无待”的主张庄子向往逍遥游,即在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大千世界中,希望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地生活他认为逍遥游的基本条件之一便是无假于外物倘要依赖任何外界条件,便要受到束缚,便不逍遥了庄周亟须贷粟,鲋鱼急迫求水,都是有赖于人,结果都受了愚弄,受了窝囊气,便是明证但庄周既然“忿然作色”于监河侯,却为何又把窝囊气转嫁给鲋鱼辈呢?作者意在说明“外物不可必”,任何外界条件都靠不住,切不可强求不管自觉不自觉,即使是同病者,也不会相怜,即使是同根者,也不会相助在这一点上,故事中兼“乞贷者”与“监河侯”于一身的庄子是不惮于解剖自己的。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则在于揭露和讽刺监河侯既为“侯”, 自有家财万贯,“邑金”无数,但借斗升之米可以活人一命而不肯为,其悭吝无情可知他却偏要装成慷慨姿态,许诺“将贷子三百金”!悭吝与慷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质监河侯想用慷慨大方的皮囊包裹住悭吝自私的内心,其伪善面目便更令人憎恶了庄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对于剥削者的伪善嘴脸,看得较为分明,所以反戈一击,便能将其伪装揭露得异常彻底庄周的本心是很真诚的, 自不同于监河侯但他为涸辙之鲋设计的活命方案,却是颇不***的正如鲋鱼所说:“我失掉了水,没有安身的地方,我快要干死了眼下,我只要得到一点儿水便可以活下去先生却许诺这样的空话,还不如趁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呢!”斥责之情,力透纸背俗话说:“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君子只讲雪中送炭,不作锦上添花这则寓言对于抛开实际,醉心作不合时宜的许诺的迂腐论者,在客观上也具有深刻的讽刺作用 第 7 页 共 7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