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笠翁十种曲包括哪些作品

菲***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5.18KB
约8页
文档ID:309109853
笠翁十种曲包括哪些作品_第1页
1/8

笠翁十种曲包括哪些作品 1.古诗词曲汇总有哪些? 古诗词曲汇总有: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凤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元代民歌选自《水浒传》) 3.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线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混饨,葫芦提倒稳 (元.张可久正宫醉太平.叹世) 古诗词曲: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2.李渔有哪些著作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 字笠鸿,号笠翁,*****人,祖籍*****,清初著名戏曲家 因为李渔的 祖辈在***创业已久,“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因此李渔一出生就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由于在科举中的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楣 的重任的李渔毅然放弃了这一追求,改走“人间大隐”之道 后来李渔组建了 以家中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为各地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人颇丰,这是他一生中颇为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 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完成并付梓的李渔一直都以才华闻名,世称“李十郎” 他十分重视戏曲文学艺术,曾说:“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 ”他的戏曲论著存于 《闲情偶寄》词曲部 他从构造、宾白、科诨、词采、音律、格局六方面论 述戏曲文学,从选剧、授曲、教白、变调、脱套五方面论述戏曲表演,使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李渔的《闲情偶寄》中除了戏曲理 论外,还有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地反映出他的文艺修养和 生活情趣。

李渔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笠翁十种曲》(包括《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凰求凤》、《巧团圆》、《美人香》、《慎骛交》、《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以及《双瑞记》等十九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风筝误》一剧 此外,他还有小说《无声戏》、《连城壁全集》、《肉蒲团》等 3.谁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 1、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代表作《笠翁十种曲》 2、《笠翁十种曲 》简介: 《笠翁十种曲》是李渔创作的喜剧集,因附有版画,在书史上别有盛名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不乏女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剧作家反映社会生活、演绎故事情节、熔铸作品主题强化艺术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戏曲作品思想价值的大小、艺术品位的高低、观众承受的多少,也往往取决于剧作家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圆缺和刻画力度的深浅 3、内容: 《笠翁十种曲》是李渔创作的喜剧集,包括《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

剧作情节曲折,语言浅近易懂,在士大夫以及民间均颇受欢迎也因杂有大量庸俗的恶诨而遭人诟病其中的《怜香伴》是一部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笠翁十种曲》因附有版画,在书史上别有盛名,《中国美术全集》版画卷收录并加称誉此本每种剧作前均冠序言、目录、绣像,全部图像七十二幅,完好无缺 4、特点: 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的《笠翁十种曲》长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受到广阔评论家的赞赏以及市民百姓的喜好,原因毋庸置疑是多方面的但是,以个性解放思想为轴心,以冲击封建礼教为旨趣以艺术创新思维为突破以揶揄、调侃、漫画为技巧,遵循戏曲搬演的客观规律,塑造具有时代精神因子、符合人情物理本色的女性形象,不失为其中重要的原由之一 但是它的风格不高,表现出媚俗的倾向,但作为明清间的一种戏曲流派,也代表了一种以娱乐为宗旨的文学倾向,在剧作中综合运用了误会、巧合、错认、弄巧成拙、弄假成真等多种喜剧手法,为喜剧的创作和喜剧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材料 5、意义: 《十种曲》的问世,扭转了在李渔之前戏曲创作上重“曲”轻“剧”,重填词轻宾白的风气为了加强舞台演出效果,李渔十分重视宾白创作和运用,他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重视宾白的剧作家,也是宾白创作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他主张“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看,又与不读书之妇女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十种曲》的题材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而且喜剧色彩十分浓郁,这是李渔传奇最突出的地方他说:“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大师” 6、作者简介: 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为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夏李村人既是清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又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和美学家李渔自幼聪颖,少壮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擅长古文词,旁及杂艺,尤以小说、戏曲并擅一生著述丰富,戏曲有《笠翁十种曲》,诗文杂著合编为《笠翁一家言全集》,其中《闲情偶寄》的《词曲》、《演习》等部是重要的戏曲论著小说方面,有白话短篇小说和《十二楼》,还有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他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李渔的作品因为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故遍行于坊间,不少作品还被翻译后流入日本及欧洲国家从1651至1668年,李渔在流寓***、***等地期间创作了《怜香伴》、《风筝误》、《比目鱼》、《凰求凤》等大量剧本他把《风筝误》等十个剧本合称《笠翁十种曲》出版发行,此书一经问世,便***纸贵,抢购一空,并被当时的戏剧界推为“所制词曲,为本朝(清朝)第一” 4.十二楼怎么样 后文有人说到他的小说:成也纤巧,败也纤巧 这是对构造而言,李笠翁小说的戏曲化精致让人叹服原因也只有一个,他的才气太不平凡了 作为天生的风流才子,有着入世漂泊的命运,然而自明入清,却始终没有进仕他有很多字号,原名仙侣,字谪凡,后改名渔,号天徒、笠翁、随庵主人,也叫湖上笠翁、笠道人、觉世稗官、觉道人等 他有剧作《笠翁十种曲》,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和《肉铺团》等,诗文集《一家言全集》(《闲情偶寄》在其中),以及更多在那个道貌岸然的时代,他是一个流行人物,既迎合又反叛,既正经又下流 有人厚之,有人薄之,而我最喜欢这样的性情中人他有着一个怎样丰富的人生 这部小说集包括曲折离奇之能事总十二种:《合影楼》说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只是多亏了路公;《夺锦楼》说婚姻,两位佳人终究为一名才子所夺;《三与楼》说产业,如何留惠于子孙;《夏宜楼》说望远镜,有猎奇之嫌;《归正楼》说诡谲之智,最后走上正道;《萃雅楼》说同性恋,即使是男子也不能强求;《拂云楼》说丫环胜过小姐,能红确实聪明;《十卺楼》说石女,十次婚姻还是此女;《鹤归楼》最为曲折,说夫妻离别之道;《奉先楼》说女子忍辱抚养儿子,颇有烈节;《生我楼》说儿子失而复得,团圆最让人喜悦,也巧到了极致;《闻过楼》说归隐未成,顾呆叟实际上就是他的化身,他的经验和智慧都在此中。

小说为了好看,以及娱乐功能的时代需求,在情结表达上未免有“人工”的痕迹,但也处处流露着“天成” 每个故事里的人都有其宿命的一生,包括李渔自己当他站在十二座楼上,度过湖上的日夜时,有风雨有人情,有离合有生命 他的眼中看到了什么,他的心中想到了什么,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便可知晓这一切明清的大事小情 我的博客: 第 8 页 共 8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