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确定度教材》PPT课件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13.50KB
约62页
文档ID:304940031
《不确定度教材》PPT课件_第1页
1/62

ISO/IEC17025培训教材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质量控制图使用和方法确认要求目 录第一章ISO/IEC17025标准对不确定的要求第二章基本术语和概念第三章几种常见的统计分布第四章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第五章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第六章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程序第七章质量控制图的制作与使用第八章方法确认的技术要求第一章 ISO/IEC17025标准对不确定度的要求2005年5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发布了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最大区别:新标准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要求如条款“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参照ISO5725和“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TheGuidetotheExpressionofUncertaintyinMeasurement”).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第二章 基本术语和概念测量不确定度 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参数值可为标准偏差或其倍数,或是说明了置信水平 的区间的半宽。

标准不确定度(u)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2.3 扩展不确定度(U) 以标准偏差的倍数表示的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 体现测量值分布的区间2.4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方法2.5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通过对数据进行非统计方法处理,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2.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2.7 自由度( ) 在方差计算中,和的项数减去对和的限制数 2.8 置信概率(P) 与置信区间或统计包含区间有关的概率值(1-),为显著性水平当测量值服从某分布时,落在某区间的概率P即为置信概率介于(0,1)之间2.9 包含因子(K) 为获得扩展不确定度,而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的数字因子2.10 测量结果的表达 即 U,P,K, 包括: 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或约定真值) 不确定度U 置信概率P(或包含因子K) 自由度以第三章 几种常见的统计分布一、几种常见的统计分布1.正态分布(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数f(x)= exp-( )2 ( ) 为数学期望值,是正态总体的平均值. 为标准偏差,表明总体的分散程度. 是随机误差最普遍的一种分布. 当0,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3”区间的概率 68.3%2 95.5%3 99.7%2.T分布 当测量次数有限时,呈现t分布。

当测量次数无限大时,则T分布趋向为标准正态分布 T分布,t 变量处于t ,+t 内的概率为P,t 为其临界值,临界值t 用于扩展不确定度评定中作为包含因子,即k= t T分布密度曲线图其中df为自由度3.均匀分布(矩形分布) 在区间-a,a内,量值以等概率落入,而且落于该区间外的概率为零,则称被测量值服从均匀分布,通常记作-a,a服从均匀分布的测量有: 数字式仪器的读数分辨误差, 数据计算中的舍入误差,等 在缺乏任何其他信息的情况下,一般假设为服从均匀分布4.三角分布 两个独立相同均匀分布U- , 之和服从三角分布T-a ,a 服从三角分布: 两次测量过程数据凑整误差 两次调零不准所引起的误差等5.其他统计分布反正弦分布(U形分布),梯形分布等EMC测量中经常是U形分布二、最佳估计值=(3-1) 最佳估计值; n 数据的个数; x 第i 个测量值;三、中心极限定理大量独立随机变量之和,具有近似于正态的分布,而不管个别变量的分布如何大量: 对于有限次测量,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或样本标准差用s表示 (3-2) 其中: 为x的残差 第i次测量结果 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对于有限次测量的最佳估计值的标准偏差(或称为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s = s 为 的实验标准偏差第四章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一、概述该类不确定度是对测量列进行统计技术计算而得。

被测量X,在重复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n次独立测量,观测值X ( ),则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S:自由度: = n-1 上述实验标准偏差S表示实验测量列中任一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 通常以独立观测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则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即A类标准不确定度u(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s u = s = (41)最佳估计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UUk s 一般测量结果的置信水平定为95,对于有限次测量可查T表得包含因子K(见附表)二、直接测量 例1:用游标卡尺测直径,重复测量九次,数据见表1,求测量结果(P95) 表1序号1234567895.3 5.55.25.35.15.45.35.45.200.2 -0.10-0.20.100.1-0.1表1解: 计算计算s序号1234567895.3 5.55.25.35.15.45.35.45.200.2-0.1 00.20.100.1-0.1计算 的标准差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的扩展不确定度以自由度 ,置信概率P95,查t分布表(见附表)得k测量结果报告测量结果为,其中 ,P三、间接测量 实际测量中,许多量不能直接测量,或直接测量难以保证精度,需采用间接测量。

例:面积测量M=LW间接测量中需考虑各被测量的相关关系相关性检验用于判断两个随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相关性检验的方法较多,主要有经验法、观察法、相关系数检验法等 经验法:凭经验主观判断,若测量过程中的测 量条件相同或部分相同,就有理由判 断存在相关关系用同一仪器测量不同的测量量不同测量量受用一种原因的影响(例如温度) 设间接测量量y的一般函数形式为:y=f(x1 ,x2 ,x3 .xn)式中,x 为直接测量量则y的标准合成不确定度:式中:u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当两个输入量是互相关联的,则: 2 2.如两个输入量毫无关联时 2 则y的有效自由度用Welch-Satterthwaite式子估算 =其中c 为x 的灵敏系数评估扩展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U例2:已知长方形面积的长与宽的测量结果如下: L:3.5, 3.4, 3.3 cm W:6.3, 6.5, 6.5 cm 求面积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 面积 M=LW步骤2:确定输入量的最佳估计值 步骤3:评估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长度标准偏差: 长度的标准不确定度 长度自由度 宽度的标准偏差: 宽度的自由度 步骤4:评估输入量的相关关系 无相关关系步骤5:计算测量结果 A= =3.4cm6.43cm=21.86cm步骤6: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U = = + = = 步骤7:评估扩展不确定度 有效自由度: 置信水平95%时,查T表可得自由度为3的包含因子K为 扩展不确定度 =0.436cm 3.18=1.39cm=1.4cm步骤8.结果报告 结果报告为:;置信水平为95%,自由度为第五章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一概述 B类不确定度:通过对数据进行非统计方法处理,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当影响量不是由重复测量得来时,其标准不确定度只能根据涉及影响量变化的全部信息来评定.B类标准不确定度信息: 以往的测量数据 对有关材料和机器性质的了解和知识 制造商的规格 校准证书提供的数据 来自手册或某些资料的参考数据及其不确定度 基于 科学判断(专家经验判断)信息往往也是由统计方法得来评估B类不确定度时经常要用到分布及其标准不确定度的公式如下:分布类别区间a内的概率K正态50%0.67a/0.6768.3%1a90%1.65a/1.6595%1.96a/1.9595.42a/299%2.58a/2.5899.7%3a/3矩形(均匀)100%a/三角形100%a/梯形100%2a/2U形100%a/ B类评定的不确定度分量,其自由度是由该分量之值的可靠程度来判断每个不确定度来源的可靠性R计算如下: 为相对不确定度通过下式估计自由度=可靠性与自由度的关系R%u u99%1/100500095%1/2020090%1/105080%1/512.575%1/4866%1/34.550%1/22二各个变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及自由度 当一个变量能考虑到的所有来源的不确定度都确定了以后,就需要计算该变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u = 其自由度的计算如下:=例3:用电子天平测量100g金币读数介于之间,求金属的质量 电子天平的技术资料校准数据 1. 在100g的测量误差 2. 校准不确定度 3. 校准日期 4. 环境温度(校准时) 231电子天平技术指标 1. 重复性 2. 稳定性 年测量条件 1. 测量日期 2. 环境温度 231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 y = x步骤2:变量的最佳估计量 = (99.9996g+99.9999g)/2 - (-0.2mg)步骤3:评定各个来源的的标准不确定度将技术资料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划分如下: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源不确定度源类类型型半宽半宽分布情分布情况况可靠性可靠性标准不确标准不确定度定度自由度自由度校准不确定度B510-5g正态95%(证书)2.510-560(假设)天平漂移B1.510-3g均匀90%(假设)8.6610-450(估计)读数随机性B110-4g均匀90%(假设)5.810-550(估计)分辨率B510-5g均匀100%(假设)2.510-5无穷(估计) u= (2.510-5)2 + (8.6610-4)2 + (5.810-5)2 + (2.910-5)21/2 = 8.6910-4g 自由度: 步骤4:确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步骤5:评定扩展不确定度 设置信水平95,从T表得包含因子 K 扩展不确定度U步骤6:结果报告 金币的质量:, 其中:置信水平95,包含因子K。

第六章 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程序 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程序如下: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 y=f(x1 ,x2 ,x3 .xn)步骤2、决定变量xi(输入量)的最佳估计值 通过统计方法或其他方法获得,如引用数值、常值 (标准数值)等步骤3、识别不确定度的来源及评估每个输入量的标准的 不确定度 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设备/人员/环境/方法及被测 对象 按照A类评估方法或B类评估方法来,计算xi 的标准 不确定度及有效自由度步骤4:评估输入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5:计算测量的结果 从测量量X的最佳估计值得到Y的最值估计值 Y=(X1,X2,X3Xn)步骤6:确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式中:u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该式适用于函数f是线性的步骤7:用Welch-Satterthwaite 式子用来估算y的有效自由度 = 其中C 为x 的灵敏系数步骤8:评估扩展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U步骤9:结果报告 结果应报告成 并说明所采用置信水平P以及包含因子K第七章质量控制图的制作与使用一、质量控制图的作用 通过绘制质量控制图,可以帮助观察测试工作的稳定性、系统偏差及其趋势,及时发现测试结果的异常 二、质量控制图的制作 选取一个测定含量稳定、样品基体均匀、便于保存的样本为测试控制样,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连续测定n次,经过计算得到平均值X、偏差s。

平均值X偏差-1s偏差-2s偏差1s偏差2s质量控制图 每次测试时,与样品同样条件测定质量控制样,当控制样测定结果在1s之间时,结果为满意;当控制样测定结果在1s-2s之间时,结果为可疑;当控制样测定结果2s时,结果为不可接受第八章方法确认的技术要求一、回收率对于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回收率的参考范围见表表F.1回收率范围被测组分含量(mg/kg) 回收率范围(%)100 951051100 901101 80110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