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非选择题

拖***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26KB
约17页
文档ID:304097237
历史非选择题_第1页
1/17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历史非选择题 一、考情综述 新课标已实施多年,新课标地区高考也已根本成型透视近几年新课标世界史片面的主观题,它们有以下几点突出的特征: 1、以综合性试题为主流,重视大跨度学识的整合 新课标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它的专题特色,加之现在大量省市的高考实行文综考试的模式,因此在试题的命制上,世界史主观类试题大多采用了综合题形式,把多个学识点融合在一起举行多角度、立体式的测验,如北京文综卷2022年“国家的蜕变历程与丰富内涵〞题,2022年“水与东西方人类文明进步〞题;2022年浙江卷“东西方人类思想解放〞题和“东西方多国资产阶级革命〞题等,都很有代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打破各本教材、各个专题的限制,对古今中外的学识举行大跨度重构,加强专题类问题的归纳和总结 2、以新史学范式为统领,重视问题的新视角查看 新课标?考试说明?指出:“提防测验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学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查看历史问题已是学界的共识,但以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为代表的新史学范式,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历史教学和试题命制中。

如2022年天津卷“古今中外民主政治进展完善〞题和“近现代全球化及双重影响〞题,2022年山东卷“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题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引入新史学范式,以新史观为牵引,串联和归纳古今中外的庞杂学识点,形成新的学识网络,并训练纯熟地运用新史观分析和解决概括问题的才能 3、以探究性问题为触点,重视史学论证才能测验 历史从来就不是平面和单色系的,对历史现象和问题的查看斟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造多样化、开放性的环境,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才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才能在新课标试题的命制上,不少试题对此作出了尝试,更加有代表陛的是2022年全国新课程卷“阐述对恩格斯‘历史前提’熟悉〞题,2022年全国新课标卷“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题,2022年江苏卷“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题,要求同学们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开展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此类试题带有很强的探究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探讨时视野开阔、思路活跃,不成一味按传统套路和思维模式斟酌,要有创新性甚至天性化思维观念 4、以接地气的问题导引,重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近年历史试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变化,提防从微观层面查看和熟悉人类历史的进展变化,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现象与问题,切入点小而微,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地气儿较足,如2022年广东卷“社会变迁中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题和“科学、民主等词语和概念的变化〞题,江苏卷“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题,北京卷“进展经济、改善民生〞题。

此类试题给主观题的创设开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丰富了历史试题的内涵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实立和扩展就这一范围内的问题要关注:①英、美、法、德四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标志、主要途径,及其代议制的典型特征②四国代议制在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方面的规定,及各国间的异同点③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实立进展与启蒙思想、工业革命间的关系④民主政治确实立对社会进展各领域带来的影响⑤近代民主政治与古代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之间的关联,以及与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关联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两点明显变化,一个是两极格局由形成走向瓦解,另一个是多极化趋势由展现到大大加强在这一范围内要明白:①两极格局中美苏的对峙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峙,又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与角逐美苏之间的对抗主要表现为推行冷战政策和争霸措施②美苏两极对峙的影响是双重的,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进展,不仅给美苏两国,也给宏大进展中国家带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进展期,中国改革开放即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另一方面也给局部地区带来了战役与混乱,危及多国安好与进展③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进展,有利于抗拒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两极格局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还是一条需要国际社会各方气力共同推动的漫长道路 3、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潮流经济全球化可以追溯到新航路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了全球化,二战后全球化程度大大加强在这一范围内要了解:①新航路开发、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是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几个重大推动力②西方国家既是早期世界市场的推动者,又是这个市场的最大获益者早期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血腥地侵略与掠夺,同时也客观上推动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③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进展向着体系化、模范化、制度化方向进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开展,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进展中国家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进展 4、现代经济的进展模式各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进展阶段不同,面对的问题不同,所以各国都选择了有利于自身经济进展的模式或机制,最有代表性的经济模式有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罗斯福的政府干预经济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几种代表性模式各有优势和特点,斯大林模式有利于集中气力加快工业化创办,完成国家的重大创办任务,但忽略了经济的协调进展和民生问题;罗斯福的政府干预经济模式综合了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政权宏观调控的优势,有利于国家渡过危机,加快经济的恢复与进展,也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赢得了机遇;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对生产关系的优化调整,综合了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又好又快进展,兼顾了经济进展与民生改善。

5、西方的几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是西方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旋律,要明白:①人文主义始终不变的内涵:倡导以人为中心,断定人的地位、作用、价值、尊严,追求对等、自由、幸福;同时,要知晓不同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变化,如启蒙运动时期增加了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新的内容②人文主义精神及其政治想象是推动近代西方政治变革的气力源泉和理论根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进展③西方启蒙思想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在兴起的时间及反封建专制上有相近之处,但在兴起理由、思想内容、社会影响等方面两者差异极大西方的启蒙思想要比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明显胜出一筹,显得更为系统成熟 三、试题精粹 1、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情由于不同的史观,就会产生不同的熟悉,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气力而兴起的……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凄怆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裁减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供给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璀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留神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好像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复: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气力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凄怆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供给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材料一、二主要表达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熟悉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2、海洋进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进展的主要问题 材料一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

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操纵了海洋,谁就操纵了世界贸易;谁操纵了世界贸易,谁就操纵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进一步指出,谁能有效操纵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操纵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操纵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摘编自?世界海军进展史略? 材料二19世纪是一个海洋的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外扩张……日本在明治三年〔1869年〕五月即订下“二十年海军扩张筹划〞,十五年〔1882年〕又提出“八年造舰筹划〞,将其舰艇大加扩展为了扩展海军经费,政府发行“海军公债〞,追加海军预算,征课华族累进税,激励陆海军及驻外人员捐献每月部份所得甚至明治天皇亦先后拔出宫中用费60余万元,充作海军经费,以示倡导……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 ——王家俭?甲午海战挫败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19世纪七十年头,清统治集团内部开展了海防问题的大议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

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正式抉择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1876年起不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不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材料四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生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缺乏,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进展的结果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务必凭借强大的海上气力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气力,就无法保证安好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好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斟酌? 请回复: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学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日本在海军创办方面的特点联系所学学识说明日本的海军创办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海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结合有关学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采取的概括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学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创办的重要意义 3、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曾交替展现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的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分外目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敬爱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头有机遇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察觉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消沉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接济〞长期以来一向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