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大河小说”又指“超长篇小说”,意指用多卷本连续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各部小说自成体系又彼此关联,能够规模宏大的表现出一个时代的较完整画面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年头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展变迁为根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2、普罗小说: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可怕下的心态作品好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流行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梦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告成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3、“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1928~1930年间普罗作家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启程,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生活的空想,任意编造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调,在题材上多写“革命加恋爱”,突变式英雄等;在艺术上用形象突解政治、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盛行。
总之,“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在当时特定条件下,革命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与狂热,导致任意违反现实主义原那么的虚假编造和作品的浮嚣气氛 4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头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凄凉遇到,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憧憬及早日收回国土的猛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鲁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调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 5“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头末期到30年头,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持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天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6“海派”小说: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头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其次代海派新感觉派内容多表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全力地抓获希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举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招翻新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片面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7“诗界革命”: 午中日战役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文学领域也发出各利革新的呼号,提倡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举行诗歌创造,看法按照当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开发诗的境界诗界革命”的口号是19世纪末由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派提出来的,其目的正是要解决诗歌为维新革新服务的问题诗界革命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他是近代前期最优良的诗人 8“胡适之体”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1920年3月)后,这种用浅显白话文书写的诗歌体裁被称作\胡适之体\后来,\胡适之体\也用来指代他浅显通俗、明白如话,因此风行一时的白话文体这种文体的根本风貌在胡适以后的散文写作里变化很少,根本如一 9湖畔诗社: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 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
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参与诗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章程,只是一种友爱的结合,其成员绝大多数是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曾先后出版冯、应、潘、汪的诗合集《湖畔》(1922)等等 10《女神》: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进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屡屡 11“泛神论”: 一称万有神教,谓宇宙间只有一个长住不变,自有永有,十足永恒的「本质」( essence);有限之物(finite things),万殊变迁,其本身并无真正的存在,印度教称为幻影(maya)此派反对超越神论,否认神的位格,以及上帝创世之说,谓有限之物,乃出自无限,非由于创造盖自无限出有限,乃为一种内在的原那么,此即上帝。
有限无限,均属一源,故宇宙非上帝所创造,上帝即寓于宇宙之内 12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由于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13、象征派诗:产生于20年头中期、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诗派创作派别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提防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示意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特殊\ 14、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头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15红色策动诗:红色策动诗的代表人物是殷夫,主要内容是以振奋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抒写了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 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告成的乐观坚强的信念其艺术特点是: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16、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中国诗歌会成立该会的前身为\左联\领导下的诗歌组后来诗歌组扩大为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对当时诗坛上的\新月派\、\现代派\、\象征派\等脱离现实、追求唯美、沉醉在风花雪月里的倾向开展斗争加入中国诗歌会的,除原来\左联\诗歌组的蒲风、任钧、杨骚、白曙、杜淡(窦隐夫)外,还有柳倩、关露、劳累、洪道、苏夫等不久,中国诗歌会先后成立了河北、广州、青岛、湖州、厦门等分会,由蒲风特意负责联络工作该会提出的纲领是:反对帝国主义,更加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统治;批判那些以\不谈政治\为幌子的脱离现实的诗歌、不关切人民命运的诗歌,看法诗歌应当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在形式上看法提倡群众化,即诗歌要让读者得懂、听得懂、轻易上口;工作方法上那么看法在群众中吸取气力 17、七月诗派:抗战时期和解放战役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梦想》、《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弥漫天性的特色。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