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XX最新《吹泡泡》大班教案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6.81KB
约38页
文档ID:296103825
20XX最新《吹泡泡》大班教案_第1页
1/38

《吹泡泡》大班教案《吹泡泡》大班教案1  一、教育目标  1、熟悉歌曲,认真倾听音乐,感应曲式及拍号  2、学唱歌曲,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4拍、4∕4拍的节奏  三、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四、队形  大、小圆(顺时针、逆时针)  五、活动过程  (一) 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的运用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反思:活动开始了,我以吹泡泡导入,孩子们非常兴奋,场面有点混乱我想,吹泡泡的环节对学习歌曲似乎没有任何帮助,或许我可以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开展,边朗诵歌词边放出不同大小的泡泡  (二) 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泡泡像是泡泡帽子、像是泡泡耳环,美丽极了!  反思:在《吹泡泡》中,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形象图谱的出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活动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反思:音乐一播放,歌曲动听的旋律,吸引了幼儿,可是教师使用拍手等身体语言让幼儿模仿,大部分孩子都没有仔细地聆听其实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倾听歌曲的旋律,从而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引导孩子倾听时不需要太多的身体语言,应尽量创设一个让孩子自觉仔细倾听音乐的环境,从而感受歌曲中节奏变化  (四)肢体造型: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反思:在变成小泡泡时,有的幼儿用两个手臂搭起成了一个“小泡泡”,有的把两只手臂举过头顶搭在一起成了一个“小泡泡”;在变成大泡泡时 ,有两个组和在一起的,有三个组和在一起。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反思:由于有乐理知识,孩子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没有激情,因此掌握的不是很好  本节活动《吹泡泡》整节活动的亮点是孩子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用肢体动作来吹泡泡我通过安排情境表演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歌词内容,能随着歌词变成大小圈圈的和身体个部分感应间奏上下行 《吹泡泡》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吹泡泡游戏的乐趣  2、感受曲式以及节奏的变化,学习4拍和3拍的节奏  3、认识新的节奏,学习念法和写法  活动准备:  挂图、CD、唱名卡、一张白纸(上面画好十六宫格)、图片、钢琴、两块大黑板、地板贴圆、各种节奏型(四分、八分、二分用黑色;新认知的二分附点用红色)、勾线笔  一、吹泡泡游戏(围圆圈坐好)  1、谈话活动,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泡泡  2、吹泡泡—气的运用  3、模仿泡泡造型  二、故事引导  三、欣赏歌曲《吹泡泡》  1、幼儿边听老师边拍节奏,初步感知音乐。

 2、感受前奏的旋律高低  (1)出示唱名卡,做唱名音阶练习  (2)钢琴伴唱,拍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3、感应曲式及拍号  (1)师:我们一起学唱《吹泡泡》这首歌钢琴伴奏,清唱)  A段:拍手唱歌(强拍拍手,弱拍拍大腿)  B段:用手做出大小感应渐强与渐弱  (2)跟着音乐做律动、感受全曲曲式  (3)拍号感应  (4)拍肢体节奏感应拍号  4拍:脚肩肩肩  3拍:手XX,手XX  四、肢体造型  1、各种泡泡图示,让幼儿观察图片  2、请幼儿组合创作造型  五、节奏  1、节奏分析  2、念全曲节奏  3、提出2分附点(红色的二分附点)  4、命名  (二分附点)这个宝宝有个名字叫TU-U–U,我们跟它打个招呼,TU-U–U你好TU-U–U你好!  六、结束 《吹泡泡》大班教案3  一、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幼儿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幼儿都很喜欢它的乐趣和体验吹泡泡”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我通过吹泡泡的形式让孩子们观察了解泡泡的五彩缤纷,利用泡泡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遐想,给予幼儿更多去想去说的空间。

因此设计科学活动《吹泡泡》,主要培养幼儿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  2.发现有洞的材料容易吹泡泡,体验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3.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重点:  知道用不同的材料和哪些材料可以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四、活动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有洞的物体可以吹出泡泡  五、活动准备  记录表、笔、泡泡器、肥皂水、玩具、铁丝、吸管、毛巾等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在洗玩具,洗着洗着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2.教师操作  3.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幼儿猜测  ★幼儿猜测,“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说一说?”  ★你们的想法可多,我们赶紧把它记录下来(集体记录)  (二)幼儿操作  1.介绍四组材料,鼓励幼儿每种材料都试一试  2.幼儿表述操作结果,共同记录  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呢?  3.幼儿再次操作  ★为什么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那个就不可以呢?我们再去试一试,是之前仔细的看看它们有什么一样地方  ★师幼共同总结:原来它们都有洞洞,所以可以吹出泡泡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大家开心吗? 《吹泡泡》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知道用铁丝可以自制泡泡器,体验成功的喜悦,知道不同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或椭圆形。

 3、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动手实验操作,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难点:用铁丝自制泡泡器,体验成功的喜悦,知道不同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或椭圆形  活动准备  泡泡液、瓶盖、塑料吸管、水果包装网、铁丝、毛巾、每组一份,泡泡器,记录表人手一张,水彩笔、成功盒子一个(贴笑脸的盒子)、失败的盒子一个(贴哭脸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昨天下午老师在洗玩具时候,到入洗洁精,洗着洗着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二)、猜想环节  1、激发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2、教师拿出套圈在泡泡液里一蘸,轻轻一吹,就会吹出气球一样大的泡泡,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哇,泡泡好大呀,小朋友想不想玩?早猜到你们想玩了,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魔法袋!里面装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3、出示记录表,介绍材料  师:这么多物品也不知道它们能不能吹出泡泡来?猜一猜:什么物品会吹出泡泡?(幼儿大胆猜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三)、动手验证  1、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结果和我们猜想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亲自来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2、在操作前提出要求:  这些工具一样一样的试,把能吹出泡泡的物品放到咱们的成功盒里,然后再在你们的记录表上对应的格子里用水彩笔画上“√”反之画上“×”,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工具,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如果不小心泡泡水撒到桌子上,要用毛巾擦干净。

 3、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四)、引导幼儿发现与质疑: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怎么吹出泡泡来的?谁愿意到前面给大家表演一下?谁发现泡泡从什么位置钻出来的?(是冲镂空的地方钻出来的)请个别幼儿发言  师:这些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或者缝隙,这些有洞洞或者缝隙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五)教师出示铁丝,个种形状的泡泡具,  1、提问:一根铁丝怎样才能让它吹出泡泡?(圆心,三角形,梯形)等形状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的?是三角形还是什么形状的?  2、幼儿大胆猜测  (六)猜想并验证泡泡的形状  1、请幼儿说说自己拿了什么样的泡泡器,它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可请拿相同形状泡泡器的幼儿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2、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请幼儿关注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  师:“有什么秘密?”请幼儿发言  3、教师在幼儿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或椭圆的  (七)、总结  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大家开心吗?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能吹出泡泡,还有那些不能吹出泡泡的物品,能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呢?怎么样能吹出又大又圆的`泡泡?回家和家人一起来玩,一起来探索!  活动反思  课后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活动过程我感觉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的参与性非常的高,都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的完成活动过程,但是在材料的准备上觉得应该更广泛一点,在准备成功和失败的盒子的时候也应该每组一套,这样有利于幼儿操作和观察。

所以以后再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材料准备上要更加充分 《吹泡泡》大班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  诗歌  的主要内容,体验作品的语言美和乐趣  2、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大胆  游戏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肥皂水、吹泡工具、录制配乐诗歌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吹泡泡,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幼儿自由吹泡,观察发现,  互动  交流  师:我们大家一起吹一吹、看一看,你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各种各样好听的话来形容一下  3、欣赏、感受、理解诗歌,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和乐趣  (1) 完整欣赏、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师:“诗歌里说:小朋友吹出了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