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徐州市泉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5.05KB
约83页
文档ID:294188977
徐州市泉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_第1页
1/83

泉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15日泉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序言第一篇 “强富美高”新泉山再出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区新征程第一章厚植高质量开展本底全面筑牢现代化开展根基第二章把握“变与不变”内涵奋力迈出现代化坚实步伐第三章锚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目标跻身全国高质量开展百强区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远景目标第三节开展目标第二篇建设贯彻新开展理念“泉山样板”着力打造高质量开展先行区第四章做强“一体两翼”拓展区域开展新空间第一节着力优化产业总体布局第二节高质量打造淮海经济区“科创之芯”第三节高水平推动泉山开发区“二次创业”第五章坚守实体经济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4R&D经费占GDP比重%2.9预2.9期畦5专利授权数件2800预2900期畦6科技进步贡献率%>61预62期百姓富三、民生保障(3项)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4000预45700期畦8城镇登记失业率%<4预1.8期性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6预8.7期性四、公共服务(4项)10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68.475预支出比重期性11城乡基本保险覆盖率%>98预>98期性12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0. 16预0.39期性13养老床位数张/千人40预40期畦环境美五、生态环境(4项)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完成市定目标约 完成市定束 目标性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 86伙47.87束性1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诙100束性第二章把握“变与不变”内涵奋力迈出现代化坚实步伐17累计城区棚户区改造面积万平方米600预480期畦社 会 文 明 程 度 高六、社会和谐(3项)18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98预99期性19公共治安满意度%96预96期性20法治建设满意度(%)%90预90.2期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外部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 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中美战略博弈具有长期性,经济全球化遭 遇更多回头浪,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深度影响仍在开展,世界进入 动乱变革期,但和平与开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孕育更多机遇。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经 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结构性变革纵深推进,国 内产业布局加快调整,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开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为 经济开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省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取得重大阶 段性成就,特别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 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为全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 大动力虽然我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还很艰巨,科技和产 业创新亟待突破,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城乡区域开展和收入分配 仍有差距,但长期开展中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产业竞 争力、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开展、长三角区 域一体化开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深入实施,为未来开展翻开了 广阔空间我市经济开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 镇化加快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转型开展的态势更加有力, 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经济开展持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开展、长江经济带建 设等重大战略将为我市开展汇聚更大动力,同时,国家将深入实施区 域协调开展战略,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 圈,为我市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同开展带来重 大机遇。

我区区位、平台、品牌兼具优势,全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 造业互为补充,开发区、科技城“两翼齐飞”,西部片区具有广阔发 展空间,正在迎来机遇叠加的崭新阶段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国家 经济开展的空间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 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开展、构建新开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叠加 将为泉山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区、打造贯彻新开展理念“泉 山样板”、建设全国高质量开展百强区带来新的机遇十四五”时 期我区面临三个“变与不变”:一是泉山核心区地位不会变,但是首 位度的内涵发生变化;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的指向没有变,但是 动力源泉发生变化;三是泉山产业强区、创新驱动战略没有变,但是 重点工作路径发生变化专栏3:泉山区“十四五”三个“变与不变”一是泉山核心区地位不会变,但是首位度的内涵发生变化,要在“双 循环”新格局中构建优势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的指向没有变,但是动力源泉发生变化,要 在创新引领中保持优势三是泉山产业强区、创新驱动战略没有变,但是重点工作路径发生变 化,要在产业结构上扩大优势总体而言,“十四五”时期是泉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期、 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期、产城深度融合开展期、民生保障提质期、深化 改革集成创新期,集中表现为“七大机遇”。

一是国家中长期开展机 遇我国制度优势显著,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 富,特别是应对疫情影响有效有力,开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 势必带来世界生产力转移调整机遇二是多重政策叠加机遇围绕强 化“六稳”、做好“六保”,国家及省、市密集出台大幅减税降费、 加快“两新一重”建设、开展数字经济、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等一系列 稳企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产业转型的倒逼机遇疫情倒逼 产业变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医药健康、新型消费等 开展空间巨大全区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但新兴产业贡献逐步提升,“一降一升”倒逼转型“拐点”加快到来四是融合开展机遇泉山 区作为长三角北翼腹地城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长三角一 体化、淮海经济区协同开展加速推进,区域融合开展更加紧密,为泉 山区吸引高端要素、加快产业开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五是重大试点政 策机遇九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试点、省服务业改革试点等多项国 家、省试点加快推进,为泉山区开展赢得有力的政策支撑六是载体 平台建设机遇江苏淮海科技城等重大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有助于推 动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动,加速向我区集聚,全面增强区域引领能力 泉山经济开发区稳步推进,有助于推动产城融合开展、提升全区开展 水平;树兰健康小镇加速推进,有助于高端医疗和康养产业集聚,加 速构筑区域性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地。

七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 遇轨道交通、徐萧快速通道等多项重大基础设施显著提升泉山区区 位交通优势,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开展,放大对周边萧县、 杜集区等辐射带动能力,为“十四五”时期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开展 增添了底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缺乏泉山开展 正处在爬坡跨坎的关键期、瓶颈突破的攻坚期、动能转换的胶着期“三 期”叠加阶段,对标十九大新部署,对照“六个高质量”开展新要求, 泉山区经济社会开展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亟待 根本解决:对标省内先进城区差距依然较大,中心城市核心区首位度 提升仍有空间;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新增长点支撑力相对有限, 缺乏推动开展的“龙头”产业工程;协同创新活力不够,创新要素集 聚不快,园区经济贡献度有待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亟待突破;兄弟城 区赶超步伐持续加大,我区开展面临激烈竞争;东西城区、城乡之间 协调开展的问题比拟突出,开展不充分不平衡较为明显;社会治理面 临新情况新问题,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社保、养老等城市和民生 短板仍然普遍存在,环境保护、平安生产等领域亟待加强;城区更新 难度较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全区上下要全面理解和系统把握区 委提出的“变与不变”“干与不干”“抓得紧与抓不紧”的辩证关系, 主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正确处理三个“变与不变”,进一步 放大泉山优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 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平安的开展,再创泉山新 辉煌。

专栏4:泉山区“十四五”五大比拟优势一是高质量主导产业优势,二是高水平科教资源优势,三是高能级载 体平台优势,四是高颜值生态环境优势,五是高品质医疗卫生公共服 务优势第三章锚定"两争一前列”目标跻身全国高质量开展百强区第一节指导思想“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开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 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 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开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统筹开展和平安,以推动高质量开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 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弘扬“泉山精神”,丰富完善“3456” 布局的泉山方案,加快建设高质量开展先行区、高品质核心功能区, 着力构建宜居宜业新格局,打造贯彻新开展理念区域样板,努力跻身 全国高质量开展百强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城区新征程中开 好局、起好步。

专栏5: “3456”泉山方案“3”,即坚持产城融合、改革创新、彰显特色三个开展方向;“4”,即坚定新样板、首位度、保平安、保稳定四个年度目标;“5”,即做好工程建设、招商引资、财税增长、民生保障、党建创 新五个攻坚行动;“6”,即深化思想“破冰”、能力提升、作风建设、基础巩固、督 查考核、制度完善六个队伍建设工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完善党领 导经济社会开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开展理念、构建新开展 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开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把党的政治 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开展优势、治理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 始终做到开展为了人民、开展依靠人民、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人民创新创业的伟力、共建共治共享的 动力,持续实施民生实事“六心工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地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开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开展之路,准确把握“变 与不变”“干与不干”“抓得紧与抓不紧”辩证关系,丰富完善“3456” 布局的泉山方案,聚焦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升 城区经济密度上下功夫,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 能力上下功夫,全面融入新开展格局,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平安的开展。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始终把开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定不移 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区开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江苏淮海科技城等 平台载体优势,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创新浓度和创业热 度,催生开展新动能,努力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开展的主引擎,打造区 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主动服 务和融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